崔夢緣
文人,如果只定義為會寫文章的讀書人,不是太過直白,而是太過簡單。在自在事物中,人對于自我的深入研究是永遠不息的,而文人則是眾多社會群體中最懂得自我反思的一群人。對生活體驗的強烈敏感度,或許在多數(shù)情況下將他們拋向生活的陰暗面。但同時文人又總能在陰暗面之中從社會視角出發(fā)更透徹地體察人情,探尋人性,感悟人生,從而不斷思考,最終轉(zhuǎn)向自我反思。
在這些反思中,他們一方面是坦誠心志的自我告白,是對心靈深處深藏的更深層次感動的不斷觸及,是對人性的追求,亦是對自我的凈化。另一方面,深刻的個人反思會上升到對整個社會生活,以及生命歷程的深入認知。這時候沉重的社會責任會使文人不斷追尋生命的更高境界,處于這一時期的作品也更能啟人深思,并引起一定反響。
而為求寫出心中無限反思,文人總在不斷地探索。少年時代的故事,中年時代的境遇,無一不在文人的精神世界中一次又一次回放。在平凡的生活中,隨著心緒的波瀾,將生活的溫情與詩情藝術(shù)地提煉升華。愛情、親情、友情無一不成為文人筆下寫作的源泉。這是一群最生動、最復雜卻又最接近真實的人。這些心緒波瀾最初的產(chǎn)生,有賴于原生家庭的塑造,與成長歷程中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
因而,在文人精神世界中,影響意義最為深刻而重大的,應是家園之思。家園之思包含著對原生家庭的依戀與對風土人情、自然風物的感知。在文人的成長歷程中,家園之思所帶來的精神滋養(yǎng),一直是難以磨滅、伴隨終身的。對鄉(xiāng)土的依戀也是最初寫作情懷的萌發(fā)所在。在家園之思中,文人們種下情感的種子,這種子在精神家園里成長并不斷扎深,當然這需要情感之泉的澆灌。如今養(yǎng)花植草是費錢的事,可過去,山川草木,觸目可及。因而文人對自然風物有更強烈的情感。家園之思也是連接著文人與鄉(xiāng)土文化的根系所在。在故鄉(xiāng)這片家園中,土地的厚重承載著一份最樸質(zhì)的堅韌,以至于世人浮躁內(nèi)心的外化與照應,在文人眼中皆表現(xiàn)得甚為庸俗。
我們?nèi)绻ㄟ^文人視角去辨析個人的處世風格,去觀覽各色生活風貌,則會發(fā)現(xiàn)文人實在可以算得上是生活的哲學家。所有可感的精神價值,都會變成精神世界里的物質(zhì)載體,或默或語,或出或入。其一言一行都顯示著深藏的憂患意識,并有可能上升為社會共識。
所以說,我們讀文章亦是讀文人,讀文人亦是讀文章,不應走馬觀花,而當深入思索。
【江蘇省淮北中學雨凝文學社,指導老師:吳豹、趙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