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豐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 450045)
京津華北平原的缺水屬于資源性缺水,僅靠節(jié)水和污水回用已不能解決水資源過度利用造成的一系列問題。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補充水資源供應量,是實現(xiàn)南北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緩解京津華北平原水資源供需矛盾、支撐該地區(qū)國民經(jīng)濟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措施[1]。
焦作1段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組成部分,擔負著工程向焦作市以北河南省北部受水區(qū)及向京津冀輸水的供水任務。
中線總干渠穿行于華北平原和山地之間的山前傾斜平原、崗地和丘陵,渠線西側由北向南依次有太行山、嵩山、箕山和伏牛山脈;東側有黃、淮、海平原和唐白河平原,高程在100 m以下[2]。
總體來說,總干渠沿線地形復雜,根據(j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管部門工作指示,組織對工程總干渠填方高度≥6 m的填方渠道樁號、長度、渠堤填筑土料等數(shù)據(jù)進行調研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果顯示,總干渠填方高度≥6 m的填方渠道主要位于河南省境內,其中又以焦作1段、淅川段等最為突出和關鍵。結合總干渠具有線路長、高填方渠段多、地勢地形多變及運行工況復雜的特點,為確保高填方段的高質量運行管理,并按工程主管部門有關工作安排,開展中線高填方渠段運行管理專題研究,以期掌握高填方渠道運行安全實際狀況。
鑒于篇幅,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渠堤在水的滲流作用下的穩(wěn)定性。
滲流問題在水工結構(如土石壩、渠道)的設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極大地影響建筑物的安全與造價[3]。在目前的分析方法中,由于有限元方法能有效地處理復雜的邊界條件、材料的非均勻性、材料的各向異性,并能方便地求解三維問題,在工程設計中被廣泛使用。
ABAQUS/Standard提供的特殊滲流邊界條件功能,在ABAQUS/ Standard中按照非飽和土力學理論,將整個區(qū)域作為分析區(qū)域并基于固定網(wǎng)格求解,浸潤面取為孔隙水壓力為零處,求解具有很大的方便性和較好的精度。通過專業(yè)的滲流計算模塊,定義滲流的典型邊界條件,包括水頭邊界條件、自由滲出段邊界、直接定義滲流速度、指定面上的法向滲流速度和定義點上的滲流速度[4]。
焦作1段屬太行山山前沖洪積傾斜平原,覆蓋層由沖洪積物構成,表層土以壤土、黏土、細砂及泥卵石為主,地下水埋深5~6 m。
焦作1段工程填高≥6 m的填方渠道累計長度約7.12 km,填方高度6~9.6 m,全填方段起止樁號為Ⅳ38+426.6~Ⅳ41+311.9,一般上部1 m左右為雜填土,下部為素填土。
渠道設計流量265 m3/s,加大流量320 m3/s。
選取的典型斷面渠底高程97.89 m,渠堤高程106.53 m,填方高度7.99 m。設計水位104.899 m,加大水位105.534 m。填方渠段采用混凝土襯砌以及復合土工膜(600 g/cm2)作為防滲材料。
焦作1段典型斷面的有限元計算模型見圖1,并給出了模型整體有限元網(wǎng)格。
圖1 典型斷面有限元計算模型
渠道有限元計算模型中列出渠道及各層地基土層分布,并對渠道填土、各層地基土進行組元分類,可實現(xiàn)程序計算自動賦予滲透參數(shù)。模型中采用孔壓-位移耦合的CPE8RP單元,該單元是二維8節(jié)點平面應變單元。計算模型的節(jié)點和單元數(shù)不再詳細說明。
地基環(huán)向側面邊界條件取法向約束,根據(jù)有限元分析軟件提供的特殊邊界條件功能,分別定義滲流的典型邊界條件。
計算工況為渠道襯砌破壞,渠道內水向渠堤外滲漏,計算渠堤堤身、堤基及背水坡滲流出逸段的滲透穩(wěn)定性。這種工況在工程上是偏于安全的。
由于渠道結構的對稱性,本文只作渠道左側渠堤的穩(wěn)定性分析。
3.3.1 設計水位工況
1) 滲流浸潤線與渠坡逸出點。浸潤線見圖2。由圖2中可知,浸潤線位置相對不高,從渠內到渠外呈斜線分布。渠段外側無水,浸潤線在渠段內臨水側水位為104.899 m,渠段背面逸出點均位于堤腳外側,渠段左側渠坡逸出點高度為0.3 m。
圖2 穩(wěn)定場分布(設計水位工況)
總體分析,渠段左側的逸出點高程較低。典型斷面在外坡腳的出逸高度很小,出逸段滲透比降為0.27。逸出段的計算滲透比降小于土的允許比降,不會發(fā)生滲透破壞。
2) 滲流穩(wěn)定性分析。圖3為滲流場流速的分布。渠底第一層為黃土狀重粉質壤土,其滲透性相對于渠段回填土要大,這種情況下,水流流速在底層的連通性較好,水流的流速也較大。由圖3可知,滲流場流速除了在渠內水位處較大外,就是在渠底第一層土內和坡腳處最大。
圖3 流速場分布(設計水位工況)
設計水位下的渠道內水頭等勢線分布見圖4,自上而下呈均勻分布,反映出渠道均質的特點。
圖4 水頭等值線分布(設計水位工況)
3) 滲透量分析。設計水位下,渠底和坡腳的最大單寬滲流量為0.017 m3/d·m。滲漏量較小。
3.3.2 加大水位工況
1) 滲流浸潤線與渠坡逸出點。浸潤線見圖5,由圖5中可知,浸潤線位置相對設計水頭下有所提高,但仍較低地平滑從渠內到渠外呈斜線分布。渠段外側無水,浸潤線在渠段內臨水側水位為105.534于m,渠段背面逸出點均位于堤腳外側,渠段渠坡逸出點高度為0.7 m。
圖5 穩(wěn)定場分布(加大水位工況)
高程較設計水位時高出一倍以上。由典型斷面在外坡腳的出逸高度計算滲透比降,出逸段滲透比降為0.31。逸出段的計算滲透比降小于土的允許比降,不會發(fā)生滲透破壞。
2) 滲流穩(wěn)定性分析。圖6為加大流量工況下滲流場流速的分布。渠道和土層的整體滲流流速矢量與設計水位工況相似,僅在水位上升后,其渠內流速最大點有所升高。原因是渠底第一層黃土狀重粉質壤土相比渠段回填土滲透性要大,水流在底層連通性較好,流速較大。由圖6可知,滲流場流速除了在渠內水位處較大外,就是在渠底第一層土內和坡腳處最大。
圖6 流速場分布(加大水位工況)
設計水位下的渠道內水頭等勢線分布(圖7)也略有升高,自上而下呈均勻分布,反映了渠道均質的特點。
圖7 水頭等值線分布(加大水位工況)
3) 滲透量分析。加大水位下,渠底和坡腳的最大單寬滲流量為0.019 m3/d·m。滲漏量較小。加大水位后,雖然提高了浸潤線,加大了滲透比降,但由于初始的滲流量較小,在坡腳的滲漏量增加也較小。
通過對運行期高填方渠段的典型斷面進行滲流場計算分析,可以認為,在設計流量和加大流量的正常運行工況下,浸潤線位置不高,逸出點高程較低,滲流量較小。在外坡腳的出逸高度一般為零或者很小,出逸段的計算滲透比降小于土的允許比降,外坡腳出逸段的滲透比降也小于土的允許比降。
考慮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至今已建成通水5年有余,高填方段渠堤在建成后長期運行情況下,外坡腳可能會出現(xiàn)軟化或破壞,建議對外坡腳設置排水及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