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
不戴馬嚼子的馬,會被蹄子下的草誘惑;戴馬嚼子的馬,會被遠(yuǎn)方的草原帶走。
馬嚼子也就是人常說的馬籠頭,是騎手用以控制馬速的挽具。馬嚼子雖為鐵質(zhì),但因為設(shè)計得方便輕巧,用起來不傷馬嘴。
常見的使用方法,即把馬嚼子讓馬橫銜于嘴里,在兩頭的鐵環(huán)中系上韁繩,騎手在馬背上攥著韁繩,如果想讓馬快速奔跑,便放開韁繩;如果想讓馬停步,則緊拉韁繩,便可讓馬立即止于原地。
馬嚼子是人類馴服馬的見證,一根韁繩,一副馬嚼子,可傳遞人的意念,亦可讓馬獲得感應(yīng),然后人馬合一,在大地上或奔馳成越來越小的黑點,或在原地像雕塑一樣巋然不動。
十余年前在白哈巴村,我第一次見到馬嚼子。當(dāng)時村中的一位圖瓦人在卸馬具,卸到馬嚼子時馬不老實了,他撫摸著馬的嘴說,到了讓你吃飯的時候了,聽我的話乖乖地讓我把嚼子卸下,把東邊的草原欠你的草補上,把西邊的小河欠你的水補上,明天早上迎來的就是最好的太陽。他的話語極富吟誦韻味,那馬似乎聽懂了,老老實實讓他卸了嚼子。
晚上在他家喝酒閑聊,聊著聊著便聊到了馬嚼子。他喜歡馬,用手一指掛在墻上的馬嚼子說,白天的馬嚼子在馬嘴里,晚上的馬嚼子在氈房里。我伸手想撫摸一下馬嚼子,他馬上擋住我說,明天早上的馬要戴干凈的馬嚼子,我已經(jīng)把它擦過了,不要亂摸。我尷尬地收回手,他遞過來一杯酒,我一口喝干,覺得有火從喉嚨撲進了肚子里。
酒喝得差不多了,他便講馬嚼子的故事。幾年前的一天黃昏,他已經(jīng)卸了馬具,有消息傳到村里,說三只狼圍住了回村的羊群,馬上就要發(fā)起進攻。他來不及套馬具,提上獵槍一躍跳上馬背,便向村外奔馳而去。因為沒有馬鞍亦沒有馬韁繩和馬嚼子,他只能憑借雙腿拍打馬腹掌握速度,同時對馬說話:馬啊馬,我們好了這么長時間,今天我要靠你去干大事,你可千萬不要把我摔到地上。只要你把我馱到狼跟前把狼嚇走,以后我不罵你不打你。如果我說話不算數(shù),讓我以后走過懸崖時它突然塌垮,喝河水時里面有泥巴。那馬像是聽懂了似的一直把他馱到了羊群跟前。那三只狼已開始咆哮,被突然出現(xiàn)的一人一馬鎮(zhèn)住,一時不知所措。他對準(zhǔn)一只狼開了槍,狼被擊中一條后腿,轉(zhuǎn)身趔趄著逃走。另兩只狼嗥叫一聲,亦迅速離去。狼群有嚴(yán)格的生存法則,如若其中一只狼受傷,無論面前的獵物多么重要,它們都會放棄,轉(zhuǎn)而保護受傷的狼離去。他深知狼的習(xí)性,所以才果斷向狼開了槍。狼跑遠(yuǎn)了,他從馬背上下來,感激地對馬說,今天的功勞都是你的,回去我不騎你,你騎我。馬齜出一聲鼻息,甩著尾巴轉(zhuǎn)身而去。
這樣的故事,只能發(fā)生在這些長久與馬相處,對馬知根知底的牧民身上。人和馬相知,然后在天地間從容行進,沒有什么能夠把馬和人難住。
我對他說,你是我見過的唯一對馬說話的人。他笑而不語,也許在他看來,這些事情實屬正常,不用特別言說。
他喝醉了,和衣躺在羊皮褥子上,很快便發(fā)出均勻的酣息。我看見他頭頂上方就是那個馬嚼子,有月光從窗口照到上面,閃爍出一片光芒。
我一夜睡得沉,第二天早上恍惚聽見屋外有馬的嘶鳴聲,睜開眼一看,他已經(jīng)不在,掛馬嚼子的地方亦空空如也。
他一定去侍弄他的馬了,天已大亮,我想起他說過的那句話:在早晨迎來的是最好的太陽,便心里一熱,此時恐怕就是他說的那個時刻。我從窗戶望出去,院中的一人一馬,立在初升的陽光中,如夢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