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昆
夜里九點,窗外的上海已經(jīng)下了一整天的雨,我趴在窗戶前面,屋子里灰暗,隱約可以看見玻璃反射出的我的輪廓,和亮起的手機(jī)屏幕。
同一秒,L那邊卻是晴空萬里。視頻里,他從懸崖上縱身一躍,接著,像一只靈活的魚兒鉆入水里。淡藍(lán)色的水波淹沒他的身體,只能看見一些水花被拍起,像是透明的煙火,在空氣中飛舞。
我不知道這是L的第幾站,只知道他永遠(yuǎn)在路上。他去熱帶島嶼,去寒冷的北極,去陰雨天的米蘭,去了很多很多我甚至都從未聽說過的地方。我問起他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他說只是熱愛。
我問他為什么離開,他說自己有著不安分的靈魂,沒辦法在一個地方待很久?!叭绻磺卸急话才诺镁袟l,而少了未知和不可控所帶來的緊張感,那生活會喪失一些樂趣?!?/p>
我是同意L的觀點的,為了避免沉湎于過去的生活狀態(tài),我才選擇了到國外來念書。
“但你要記住,逃避不能成為你選擇改變的理由,你必須去真正地尋找你感到舒服的事情,讓它來充盈你的生活?!?/p>
所以,正是因為這種想法,L把他的生活裝進(jìn)了旅途的背包里。
曾經(jīng)被灌輸過一種思想,讓自己喜歡上一件不喜歡的事情,秘訣就是要去培養(yǎng)對于這件事的好奇心和興趣。
所以很多個曾經(jīng)的我們,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yè)或者科系,進(jìn)入了不喜歡的學(xué)校,最后卻要逼著自己在這種“不喜歡”的情景下,去培養(yǎng)對于它們的興趣?;蛟S,靠著靈機(jī)一動,抑或者某種蠻力,最后能從“不喜歡”變成“勝任”,但為什么不從一開始就去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呢?
現(xiàn)實給出的答案大多是,我們從一開始就不具備去選擇“喜歡”的底氣,也不具備去拒絕“不喜歡”的勇氣。被現(xiàn)實裹挾,被別人的目光裹挾,總之這些與“喜歡”背道而馳的理由中,很多源自于“身不由己”。這也是我羨慕L的原因,他也有著諸多“身不由己”的理由,但他卻以一己之力把這些荊棘都化為了烏有。
曾經(jīng)問過他有沒有給自己的未來做過打算,他說希望可以在路上遇見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然后和她去一個他們都喜歡的地方,在那里組建家庭,生一堆小孩。
我說這也大概是很多人夢想中獲得歸屬的方式。他笑笑說,然而只有幸運兒把這個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
“時間”和“計劃”都不是問題,問題是無論喜歡或不喜歡現(xiàn)在的自己,都要讓生活因為喜歡的事物而變得充滿動力。逃避不能成為我們背棄現(xiàn)實的理由,而是因為那簡單的對于“喜歡”的執(zhí)念,去變得勇敢,去拾起底氣,去努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