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棟,王增海,張文亮,呂洪禮,史江歡
(內(nèi)蒙古包鋼鋼聯(lián)股份有限公司鋼管公司,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10)
內(nèi)蒙古包鋼鋼聯(lián)股份有限公司鋼管公司(簡稱包鋼鋼管公司)Φ180 mm連軋管機組共計有3個孔型系列,分別是173 mm系列、238 mm系列、266 mm系列。其中,173 mm系列主要軋制Φ139.7 mm×7.72 mm和Φ139.7 mm×9.17 mm規(guī)格石油套管(兩倍尺),成材率90.0%。為了整合煉鋼坯型資源,減少坯型斷面更換次數(shù),包鋼鋼管公司開發(fā)出194 mm系列孔型,實現(xiàn)了Φ180 mm Mini-MPM連軋管機組與Φ159 mm PQF連軋管機組坯料共享,充分釋放了煉鋼作業(yè)區(qū)的產(chǎn)能,同時Φ139.7 mm×7.72 mm石油套管實現(xiàn)了三倍尺生產(chǎn),提高了倍尺率,提升了成材率。現(xiàn)對194 mm系列孔型的開發(fā)過程進行介紹。
此次孔型開發(fā)主要針對Mini-MPM連軋管機以及脫管機進行,對錐形穿孔機也進行孔型系列開發(fā),對定徑機、微張力定(減)徑機則只做部分孔型調(diào)整。Φ180 mm連軋管機組各軋機的極限參數(shù)見表1。
連軋管機常采用直線或圓弧側(cè)壁的圓孔型,有時也采用橢圓孔型和圓孔型(帶側(cè)壁)的組合孔型。在圓孔型(帶側(cè)壁)中軋制鋼管時抽芯棒困難,而在橢圓孔型中軋管時管體精度差,但相比較圓孔型抽芯棒容易,為了在連軋管機后面機架中使毛管內(nèi)表面與芯棒之間形成一定的間隙,必須形成金屬在孔型中橫向流動的條件。
連軋管機軋管時分為一次咬入和二次咬入,一次咬入屬于減徑工序,二次咬入屬于減壁工序。毛管在連軋管機中一次咬入時,由于毛管外徑大于孔型直徑,毛管最先與孔型接觸是在側(cè)壁的4個點上,假定接觸點位于側(cè)壁角處,可推導出一次咬入角與軋輥直徑、側(cè)壁角和毛管直徑的關系(公式1),在摩擦因數(shù)一定的情況下,軋輥工作直徑越大,側(cè)壁角越大,或毛管的直徑越小,越有利于一次咬入。實現(xiàn)一次咬入后,二次咬入是軋輥、芯棒共同作用的區(qū)域,毛管除在軋輥之間摩擦力的作用下有咬入力外,同時還受到芯棒與毛管內(nèi)表面摩擦力的作用阻止其咬入,其二次咬入角按孔型頂部進行計算(公式2)。在進行連軋管機孔型設計時,可先計算一下最大允許咬入角和最大允許減壁量,作為確定各機架孔型分配減壁量和孔型高度尺寸的參考[1-13]。
表1 Φ180 mm連軋管機組各軋機的極限參數(shù)(最大值)
式中δ1——一次咬入角,(°);
δ2——二次咬入角,(°);
D——軋輥工作直徑,mm;
θ——孔型側(cè)壁角,(°);
a——孔型高度,mm;
D0——毛管直徑,mm。
上述咬入條件的推導主要是針對連軋管機第1機架,除第1機架外,以后各機架都存在前機架給予軋件后推力的作用,可以幫助實現(xiàn)一次咬入和二次咬入[3]。
通過對咬入條件的校核,設計的194 mm孔型系列選擇橢圓孔型與圓孔型組合。第1機架的壓下量大,毛管較厚,不存在鋼管與芯棒抱死的問題,而且為了更好地咬入,選擇橢圓孔型;第2~5機架選用帶圓弧側(cè)壁的圓孔型,其中第4~5機架為精軋機架,采用相同的孔型[1]。
選用芯棒冷態(tài)直徑Dt0為184.8 mm,出連軋管機的荒管壁厚Sh為4.5 mm,毛管壁厚為14.5 mm、芯棒插棒間隙為10 mm。根據(jù)以上各參數(shù),由公式Dh=2Sh+1.001 1Dt0可計算出毛管出連軋管機的荒管外徑Dh為194 mm,從而計算出毛管外徑為224 mm。
根據(jù)毛管及荒管的尺寸計算出Mini-MPM連軋管機的總延伸系數(shù)μz及頂部延伸系數(shù)μδz,并將總延伸系數(shù)和頂部延伸系數(shù)合理分配到5個機架上。分配原則如下。
(1)第1機架的延伸系數(shù)較大,可以補償由于穿孔機設定不當而引起的毛管尺寸偏差。第2機架可包容第1機架的延伸。第4機架的延伸系數(shù)一般在1.13左右。每機架的平均延伸系數(shù)應小于1.6。MPM孔型如圖1所示。
圖1 MPM孔型示意
(2)Mini-MPM連軋管機是由5個機架組成,1、3、5機架是橫輥,2、4機架是立輥,橫立輥互成90°交替布置。因此,在設計頂部延伸系數(shù)時,1、3、5機架的總延伸系數(shù)等于2、4機架的總延伸系數(shù)。194 mm系列孔型各機架延伸系數(shù)見表2。
表2 194 mm系列孔型各機架延伸系數(shù)
根據(jù)孔型結(jié)構(gòu)及各機架孔型頂部延伸系數(shù),計算出各機架孔型半徑,進而計算出孔型的其他參數(shù)。軋輥孔型與目前采用的孔型類似,以使金屬在軋機中有一個非常好的流動狀態(tài)為參考標準。其中,部分系數(shù)為經(jīng)驗參數(shù),見表3[2]。計算得出194 mm系列孔型的各參數(shù),具體見表4。
表3 194 mm系列孔型的經(jīng)驗參數(shù)
(1)孔型中鋼管截面積(截面積是橫截面面積)也即孔型理論截面積,具體如圖2所示,計算公式(3)為:
式中Fi——第i機架的截面積,mm2;
Fi-1——第i-1機架的截面積,mm2;
μi——第i機架的延伸系數(shù)。
圖2 孔型中鋼管截面積計算示意
當i-1≤0時,F(xiàn)i-1=Fm。
(2)孔型中鋼管實際斷面積FT(斷面積是總的孔型面積刨去芯棒和芯棒間隙的面積)計算公式為:
式中Fp——孔型斷面積,mm2;
Ft——芯棒斷面積,mm2;
Dt——芯棒熱狀態(tài)直徑,Dt=1.001 1Dt0,mm;
ΔFt-m——輥縫處棒管間的間隙面積,mm2。
經(jīng)校核,鋼管的理論截面積與實際斷面積相差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
(3)把設計好的孔型參數(shù)輸入到MPMMOD程序中,計算頂部延伸系數(shù)和平均延伸系數(shù),計算結(jié)果與原孔型的計算結(jié)果相比較,差值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經(jīng)校核,最終確定了孔型的合理性。
實踐中,脫管機的總減徑率為3%~6%。為了得到良好的脫管效果,脫管機總減徑率需控制在3.5%~4.5%,并分配到3個機架上。連軋后鋼管直徑較大時,脫管機總減徑率取較小值;鋼管直徑較小時,取較大值。
通常所說的減徑率均指相對減徑率,公式為:
式中ρi——第i機架的單機架減徑率,也稱相對減徑率,%;
Di-1——第i-1機架的孔型直徑(鋼管出口外徑),mm;
Di——第i機架的孔型直徑(鋼管出口外徑),mm。
第i機架的單機架對數(shù)減徑率ρDi為:
為了適應來料的外徑波動和鋼管不圓,并有利于咬入,第1機架的減徑率取小值,通常應小于第2機架的減徑率。每個機架的對數(shù)減徑率占總對數(shù)減徑率的比例分別是:第1機架為41%~42%,第2機架為50%,第3機架為7.5%~8.3%。
脫管機孔型尺寸見表5。
表5 脫管機孔型尺寸 mm
由連軋設計結(jié)果可知,穿孔機毛管外徑為224 mm,毛管壁厚為14.5 mm,該系列采用的坯型斷面尺寸為200 mm,即擴徑率為12.0%,符合設計要求。采用頂前壓下率為7.5%,可得出軋輥間距為185 mm。咬入角設定10°。由上述條件設計頂頭的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頂頭擴徑段。根據(jù)設計經(jīng)驗,擴徑率小于20%的采用二段式頂頭,擴徑率大于20%時采用三段式或四段式,而194 mm系列的擴徑率為12.0%,所以確定采用二段式頂頭。
(2)確定頂頭直徑Dd。頂頭直徑Dd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S0——毛管壁厚,mm;
C0——頂頭與毛管間隙值,屬于經(jīng)驗值,一般取10~12 mm。
(3)確定頂頭平滑段長度LGT2。頂頭平滑段長度LGT2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SF——平滑系數(shù),屬于經(jīng)驗值,取1.2~2.0;
γ——咬入角,(°)。
(4)確定頂頭穿孔段末段的直徑DR。頂頭穿孔段末段的直徑DR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βGT2——平滑段角度,近似等于軋輥出口錐角,(°)。
(5)計算頂頭前伸量Ld1。頂頭前伸量Ld1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Le——軋輥入口長度,mm;
GL—— 自由段長度,GL=GFDBtan γ,其中GF取 1.0~1.5 mm。
(6)確定頂頭長度Ld。頂頭總長度是頂頭前伸量Ld1與頂頭在軋制帶后的長度Ld2之和,而Ld2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E——軋輥間距,mm;
βu——軋輥出口錐角,(°)。
(7)確定頂頭圓弧半徑Rd。Rd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LR——頂頭圓弧段長度,LR=Ld-LGT2;
F——頂頭鼻部直徑,?。?.25~0.30)Dd。
頂頭圓弧半徑在300~900 mm,二段式頂頭圓弧半徑不要取上限值。
根據(jù)以上7個步驟對194 mm系列頂頭進行設計,設計結(jié)果見表6。
194 mm系列孔型投入使用后,從2018年10月份至2019年3月份共計生產(chǎn)Φ139.7 mm×7.72 mm規(guī)格三倍尺石油套管2.7萬t,產(chǎn)品的外觀質(zhì)量及尺寸精度都能滿足API Spec 5CT—2018《套管和油管規(guī)范》要求;生產(chǎn)Φ178 mm×9 mm規(guī)格車軸管2 000 t,壁厚精度滿足壁厚范圍9.0~10.3 mm要求。對不同孔型系列生產(chǎn)Φ139.7 mm×7.72 mm規(guī)格石油套管的成材率分別取6個月的生產(chǎn)情況進行對比,使用173 mm系列孔型生產(chǎn)的成材率為89.98%,而使用194 mm系列孔型生產(chǎn)的成材率為92.34%,較173 mm系列孔型提高2.36個百分點。同時抽取21組Φ178 mm×9 mm規(guī)格車軸管的壁厚,與原238 mm系列孔型生產(chǎn)的壁厚精度進行對比,結(jié)果顯示使用194 mm系列孔型生產(chǎn)的Φ178 mm×9 mm規(guī)格車軸管壁厚均勻度控制在1.3 mm范圍之內(nèi),而使用原238 mm系列孔型生產(chǎn)的壁厚不均度大于1.3 mm。不同孔型系列生產(chǎn)Φ139.7 mm×7.72 mm石油套管的成材率如圖3所示,生產(chǎn)Φ178 mm×9 mm車軸管壁厚精度如圖4所示。
表6 194 mm系列頂頭設計結(jié)果①
圖3 不同孔型系列生產(chǎn)Φ139.7 mm×7.72 mm石油套管的成材率
圖4 不同孔型系列生產(chǎn)Φ178 mm×9 mm車軸管壁厚精度
(1)在連軋管機孔型設計過程中,總結(jié)出按各機架的頂部延伸系數(shù)分配法計算軋管機的孔型高度(孔型直徑),并綜合各項經(jīng)驗參數(shù)計算其他各段圓弧的孔型計算方法,是可行的,在今后連軋管機孔型設計中可借鑒應用。
(2)使用194 mm系列孔型,生產(chǎn)工藝穩(wěn)定,產(chǎn)品質(zhì)量得到了改善,成材率得以提高,該系列孔型的設計開發(fā)是成功的。
(3)系列孔型在設計開發(fā)過程中,還利用EXCEL表格自主編制了頂頭參數(shù)計算程序,并結(jié)合CAD制圖驗證,簡化了頂頭的設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