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鄒穎
小學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長應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并成為他們最好的朋友。家長應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時豐富課外教學活動,積極協(xié)助教師教學。激發(fā)和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造力,實施素質(zhì)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小學生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可塑性,如果把學校教育比作為學生指明了方向的海上燈塔,那么家庭教育對學生來說就像是一場細雨,默默滋潤著他們,微妙地影響著孩子的整體發(fā)展。家庭教育在無形中塑造了兒童的人格特征,對兒童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家庭教育中仍存在一些誤區(qū)。
家庭教育是小學生成長的基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學生更好地接受學校教育的前提其不僅限于家長監(jiān)督學生學習和督促他們完成家庭作業(yè)。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全面、更具體,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家長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行為、表達和家庭氛圍都會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培養(yǎng)積極、樂觀、開朗的孩子,不良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給兒童留下童年的陰影。在新的時代里,家長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為孩子的發(fā)展打好基礎。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家,他認為學校和家庭兩者應該保證一致的步伐,在生活和學習中向孩子提出各種問題和要求的時候要保證一致,即教育方法、理念需要相同。
在現(xiàn)階段,我國有的家庭對家庭教育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又或者說父母沒有采取太多有效、科學的方法對孩子負責?;谶@種情況,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進行討論,發(fā)現(xiàn)和改進高效的措施來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考能力,同時又不讓孩子失去童真,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一,偏重智育,期望過高。小學生家庭教育的主要誤解在于一些父母對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知識教育上,他們對學生的期望過高,他們花了很多錢讓學生去重點學校學習高價教學課程,卻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此外,一些家長認為教育是為了提高考試的成功率,關注的重點是分數(shù),因此將教育的責任轉(zhuǎn)移到學校和教師,缺乏與孩子的溝通,導致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情況。
第二,過分溺愛。因為目前每個家庭中的孩子較少,幾個成年人照顧一個孩子,過分溺愛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會使孩子變得嬌縱任性,這種現(xiàn)象值得反思。
第三,教育方式粗暴。家庭教育有很多種方式,最惡劣的是虐待教育。為了一些小事就對子女的責罵和毆打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這會影響對孩子的教育。事實證明,接受粗俗教育的兒童極有可能出現(xiàn)心理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第四,放任自流。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有的父母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給孩子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奔波于事業(yè),沒時間照顧孩子,只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平時也極少陪伴孩子。這些父母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家長不能等到孩子們學會了惡習或者是做出逃學的行為才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父母應騰出時間陪伴孩子,及時糾正他們在周圍環(huán)境中學到的不良習性,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確保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第一,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做孩子最好的朋友。愛是溫暖世界的陽光和滋潤一切的雨。教育孩子的關鍵是培養(yǎng)他的愛心:一是培養(yǎng)孩子對他人的關愛之心,父母應該鼓勵他們的孩子在別人需要幫助時獻出愛心,讓孩子們始終保持真誠地生活。二是培養(yǎng)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兒童對自然的印象和感受是智慧種子萌芽的肥沃土壤。
父母應該經(jīng)常帶孩子到大自然玩耍,讓大自然中的動植物成為他們最好的朋友。讓孩子在動物園里聽黑猩猩和大象和他們的孩子交談;看螞蟻在花園里移動;看蝴蝶在花園里跳舞,聽鳥兒在森林里唱歌。兒童對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種子發(fā)芽的沃土。他們遵循自己的天性,讓自己在最快樂、最開放的狀態(tài)中接受自然的啟蒙。有條件的家庭應該多帶孩子去戶外,刺激他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在好奇心和對自然的渴望中培養(yǎng)他的情商和智商。
第二,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自信是成功的起點,通過自信教育,孩子們可以明確目標,保持樂觀、堅持不懈的態(tài)度。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養(yǎng)成經(jīng)常贊美孩子的習慣,或者在孩子取得進步時滿足孩子的小需求或者小愿望。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應幫助他們分析做錯的原因,比如是粗心大意還是實在太難,有時候也應該給予他們進步獎或努力學習獎,以維持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同時,父母應該讓孩子把學習視為一種習慣。父母應該時刻提醒他們,必須先完成作業(yè)再玩耍。另外,家長還應該培養(yǎng)孩子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應該堅持陪伴孩子看《西游記》《封神榜》等經(jīng)典圖書,讓一個人讀書變成兩個人閱讀。父母應該孜孜不倦地與孩子討論圖書中的各種問題,耐心傾聽孩子的選擇和判斷,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健全孩子的品質(zhì)。責任心對于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它會讓孩子成為負責任、可以被托付的人,讓孩子在學習、生活和班集體的活動中時刻保持著積極、細致。
首先,應該在孩子與其他同學之間發(fā)生矛盾時,讓孩子有責任分析和承擔責任的意識。在發(fā)生沖突時,父母應該幫助他們的孩子分析為什么會這樣,事情發(fā)生后應該做什么才可以處理好。如此一來,孩子們將漸漸擁有正直和友善的品格,學會處理周圍的一些情況。其次,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主動精神。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言行的重要性,并堅持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誠實,言傳身教,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父母的處事方式。
第四,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愛迪生的母親在家中的地窖里為自己的孩子建立了一個小實驗室。在充滿廢物、瓶子和罐頭的那個角落里,愛迪生的父母為他打開了走進科學世界的大門,從此愛迪生在科學領域有了種種成就。而一些父母為了使房間更美觀,總是習慣性地丟棄孩子收集到的瓶子和罐子。其實父母不妨像愛迪生的父母一樣,準備幾個瓶子和罐頭以及生活中容易獲得的東西,借助它們引導孩子們研究他們感興趣的自然現(xiàn)象,這不僅能增加孩子接觸科學和探索的機會,還能豐富他們對自然的科學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不知不覺擴展學??茖W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培養(yǎng)好奇心和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他們將有更多的機會理解自然,學習觀察和設計實驗,養(yǎng)成根據(jù)和推理得出結論的習慣。這都是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是科學素質(zhì)中的核心部分。
第五,豐富課外教學活動,積極輔助教師教學。家庭是孩子們學習的第二間教室。不管工作多忙,家長都要配合教師的教學。同時,要豐富課外教學活動,使之發(fā)揮作用。例如,當孩子們在學習長城和運河的時候,家長可以在假期帶他們的孩子到現(xiàn)場,或者找一些照片讓他們觀察。
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教育。父母的感染力將伴隨孩子的一生。小學生正處于尋求知識的階段,家長應在現(xiàn)階段充分了解兒童的行為特征,結合學校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素質(zhì),為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