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偉,李艷芳,黃雪梅,薛燕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產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早產兒是產科較為常見的情況,目前國內早產兒出生率約為8%,其發(fā)生主要是宮內感染,即使存活的早產兒也可能出現(xiàn)腦癱、言語功能障礙、智力障礙等傷殘,嚴重的會出現(xiàn)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以及腦室周圍白質軟化形成腦損傷,對新生兒生長發(fā)育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目前認為尋找早期具有特異性診斷指標為胎膜早破和新生兒感染對改善患兒預后具有積極意義,表面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TREM-1)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可以放大病原微生物炎癥反應,促進炎癥因子釋放,因此感染早期存在明顯的關聯(lián)性;中性粒細胞表面CD64屬于具有同高親和性受體結合的IgG抗體Fc片段,在人體發(fā)生感染后會出現(xiàn)上調,目前對于上述三種細胞因子在胎膜早破和新生兒感染之間的聯(lián)系臨床鮮有報道[2]。本研究分析了臍血單核細胞(MONO)和中性粒細胞(PMN)表面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TREM-1)及白細胞分化抗原64(CD 64)的表達與胎膜早破及新生兒感染的關系,以期為臨床提供指導和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02例(觀察組),其中破膜時間<24h者 43例,24~36h者 37例,>36h者22例;圍產期發(fā)生新生兒感染32例。納入標準:⑴胎膜早破診斷符合《婦產科學》中的標準,新生兒感染診斷符合《實用新生兒學》中的標準;⑵初產頭位單胎妊娠;⑶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⑴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并發(fā)癥;⑵胎兒有畸形等異常;⑶合并有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基礎性疾病。同時選取正常足月分娩產婦102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實驗方法 胎兒分娩后留取臍血3ml,2000rpm離心10min分離血清待檢,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臍血中臍血單核細胞(MONO)和中性粒細胞(PMN)表面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TREM-1)及白細胞分化抗原64(CD64)變化,試劑由蘇州卡爾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臍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的表達比較 觀察組臍血MONO表面TREM-1、CD64平均熒光強度,PMN表面TREM-1、CD64平均熒光強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臍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的表達比較
2.2 觀察組不同破膜時間者臍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的表達比較 隨破膜時間延長,臍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的表達明顯升高(P<0.05)。 見表 3。
表3 觀察組不同破膜時間者臍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的表達比較
2.3 觀察組有無新生兒感染者臍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的表達比較 觀察組發(fā)生新生兒感染者臍血MONO表面TREM-1、CD64平均熒光強度,PMN表面TREM-1、CD64平均熒光強度明顯高于無新生兒感染者(P<0.05)。見表4。
胎膜早破是臨產前出現(xiàn)的胎膜破裂,也是產科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同生殖道感染關系密切,也是導致圍生期產婦和胎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旦處理不當會造成早產兒腦損傷或者死亡,嚴重的影響了家庭和諧[3]。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感染時導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生殖道感染通過病原菌通過陰道或者宮頸傳播到胎膜,女性在妊娠期孕激素增多,細胞免疫被抑制,抵抗能力減低,因此在陰道內有助于細菌生長,上皮細胞的糖原累及增多,乳酸形成增加,陰道內的pH值降低,酸性環(huán)境會導致病原體生存適宜,減少了細胞表面的負電荷并造成上皮角質細胞糖基被去除,病原體會形成黏附,陰道內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造成了感染的發(fā)生[4,5]。目前胎膜早破胎兒腦損傷的形成機制尚不完全明確,考慮一方面是由于早產兒腦血管的調節(jié)功能不完善導致,由于早產兒腦白質動脈發(fā)育慢,分支少,因此存在持續(xù)性的缺血會導致腦白質彌散性損傷,同時側腦室周圍的血腦屏障連接不緊密會導致腦室周圍細胞被細胞因子激活,穿過發(fā)育不成熟血腦屏障激活星形細胞與小膠質細胞,誘發(fā)腦白質受損與神經元的炎癥反應[6];另一方面炎癥反應因子也是影響腦損傷重要的因素,但是具體機制目前尚未研究明確,同時早產兒如果血液循環(huán)存在大范圍波動會對腦循環(huán)產生壓迫也是發(fā)腦損傷的重要原因[7]。此外在早期生殖道感染發(fā)生后局部和循環(huán)中具有較高濃度的炎癥因子,細胞因子具有細胞信號轉導蛋白、參與調節(jié)造血、炎癥反應和免疫細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細胞因子可以結合到特定細胞表面受體,誘導細胞內信號機制,造成轉錄因子表達下調,促進炎癥反應或抗炎反應[8]。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早期診斷胎膜早破早產兒腦損傷以期為臨床提供早期的診療依據(jù),傳統(tǒng)的羊水細菌培養(yǎng)以及病理檢查等方法可以作為可靠依據(jù),但是培養(yǎng)的時間較長,且假陰性病例較多,而且胎膜病例檢查則需要產后開始,對于早期診斷意義不大[9]。
表4 觀察組有無新生兒感染者臍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的表達比較
本研究分析了臍血單核細胞(MONO)和中性粒細胞(PMN)表面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TREM-1)及白細胞分化抗原64(CD64)變化情況,表面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可以介導人體信號轉導并觸發(fā)增強感染后細胞因子的級聯(lián)反應,有學者報道在細菌感染發(fā)生后TREM-1的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均高于非感染性疾病,TREM-1激活后造成了人體p44與p42磷酸化反應,傳遞TREM-1信號并激活核轉錄因子,造成炎癥因子釋放增加,其參與了中性粒細胞抗凋亡反應過程,異常調控會導致細胞的數(shù)量與功能改變,造成免疫紊亂,最終引發(fā)了胎膜的破裂[10]。此外有學者指出了胎膜早破合并絨毛膜羊膜炎后人體對于細菌產生應答反應,中性粒細胞表面的TREM-1激活,表達上調,而且伴隨破膜時間延長母血、臍血及新生兒外周血中性粒細胞TREM-1表達程度均顯著升高,因此有學者認為通過調控TREM-1表達能夠為炎癥反應調節(jié)指導臨床新的治療方向提供新的依據(jù)[11,12]。CD64是白細胞分化抗原的一種,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在臍血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表面存在,一般在中性粒細胞表面呈現(xiàn)低表達狀態(tài),一旦感染發(fā)生后即表現(xiàn)出過度表達,而且CD64屬于具有高親和力受體結合的IgG抗體片段,CD64是連接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關鍵因素,在細胞吞噬清除免疫復合物、抗原遞呈與釋放炎癥介質發(fā)揮重要作用,尤其在感染早期階段對于發(fā)現(xiàn)感染具有重要價值[13,14]。但是也有學者認為CD64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呈現(xiàn)高表達狀態(tài),因此單獨測定CD64進行細菌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鑒別上還存在一定爭議,因此建議通過聯(lián)合檢測提升早期新生兒感染預判的準確性與可靠性[15]。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臍血MONO表面TREM-1、CD64平均熒光強度,PMN 表面 TREM-1、CD64平均熒光強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在胎膜早破新生兒中存在TREM-1、CD64高表達狀態(tài)。隨破膜時間延長,臍血MONO和PMN表面TREM-1、CD64的表達明顯升高,說明破膜的時間對于TREM-1、CD64會產生影響,破膜時間越長表達強度越高。觀察組發(fā)生新生兒感染者臍血MONO表面TREM-1、CD64平均熒光強度,PMN 表面 TREM-1、CD64平均熒光強度明顯高于無新生兒感染者,說明發(fā)生新生兒感染后會造成臍血MONO、PMN表面TREM-1、CD64平均熒光強度表達升高。
綜上所述,臍血MONO和PMN表面TREM-1及CD64表達與胎膜早破、破膜時間及新生兒感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