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志
摘要? ? 為了篩選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對路藥劑,本文選擇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750 g/hm2、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咪鮮胺納米農藥7 500 g/hm2與常規(guī)藥劑25%咪鮮胺乳油1 500 mL/hm2進行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上述藥劑對油菜安全,于油菜盛花初期施藥,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750 g/hm2、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對菌核病防效較好,分別達84.62%和74.38%,適合在本地推廣;咪鮮胺納米農藥7 500 g/hm2、25%咪鮮胺乳油1 500 mL/hm2對菌核病防效一般,僅為37.15%和19.23%,不適合在防治油菜菌核病上推廣。
關鍵詞? ? 油菜菌核病;藥劑;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 S435.654?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6-0101-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菌核病是當涂縣油菜生產(chǎn)上的最主要病害,嚴重影響油菜籽產(chǎn)量。近幾年,當涂縣成為省油菜生產(chǎn)項目縣,油菜種植面積逐步增加,加之常規(guī)藥劑藥效下降,生產(chǎn)上亟需篩選出對路藥劑適期防治,降低病害造成的損失,確保油菜籽增產(chǎn)增收[1]。2019年當涂縣植保站對幾種防治藥劑進行了田間藥效對比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介紹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當涂縣護河鎮(zhèn)綠梅家庭農場承包田中,面積1 333.4 m2,前茬為雜交水稻。油菜播種方式為機條播,機械為耕地、施肥、播種、化除一體機[2]。2018年10月3日播種,播種量6 kg/hm2,封閉除草藥劑為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用量為1 500 mL/hm2。該地塊土壤肥力中等,水、肥等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1.2? ? 試驗材料
供試油菜品種為灃油737。試驗藥劑有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由巴斯夫歐洲公司生產(chǎn),市售)、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由日本住友化學株式會社生產(chǎn),市售)、25%咪鮮胺乳油(由南京華洲藥業(yè)有限公司,市售)、2%咪鮮胺納米農藥航空植保專用藥劑(由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提供試驗)。
1.3? ?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即2%咪鮮胺納米農藥7 500 g/hm2(A)、25%咪鮮胺乳油1 500 mL/hm2(B)、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 g/hm2(C)、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750 g/hm2(D)、以清水作對照(CK)。4次重復,共20個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66.67 m2。
1.4? ? 施藥方法
2019年3月27日油菜盛花初期進行施藥,各處理均用電動噴霧器均勻噴霧[3-4],藥液用量300 kg/hm2。
1.5? ? 天氣條件
施藥當日上午,天氣多云,微風,氣溫13~21 ℃,施藥后中午有小雨。
1.6? ? 調查方法
1.6.1? ? 安全性調查。藥后7 d觀察各處理油菜生長是否正常。
1.6.2? ? 防治效果調查。菌核病病情穩(wěn)定(2019年5月9日)時,進行病株率及病指調查。每小區(qū)棋盤式10點取樣,每點5株,共50株,記錄病株數(shù)及病級數(shù),計算病株率和病指,再計算病指防治效果。分級標準采用安徽省病蟲測報調查辦法,即1級,1/3以下分枝數(shù)發(fā)病或主莖病斑不超過3 cm;2級,1/3~2/3分枝數(shù)發(fā)病,或發(fā)病分枝數(shù)在1/3以下及主莖病斑超過3 cm;3級,2/3以上分枝數(shù)發(fā)病,或發(fā)病分枝數(shù)在2/3以下及主莖中下部病斑超過3 cm[5-6]。病株率、病指和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病株率(%)=病株數(shù)/調查總株數(shù)×100;
病指=Σ(各級病株數(shù)×對應級數(shù)值)/(調查總株數(shù)×分級
數(shù)最高值)×100;
防效(%)=(對照區(qū)病指-處理區(qū)病指)/對照區(qū)病指×
100。
2? ? 結果與分析
2.1? ? 安全性調查
施藥后7 d觀察發(fā)現(xiàn),油菜生長正常,田間無藥害現(xiàn)象產(chǎn)生。
2.2? ?不同處理對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D防效最好,達84.62%;其次為處理C,防效較好,達74.38%;再次為處理A,防效較差,僅為37.15%;處理B防效最差,僅有19.23%。新復極差法(DMRT)分析結果表明,處理D與處理C防效差異顯著,未達極顯著水平;處理D與處理A、B防效差異顯著,達極顯著水平;處理C與處理A、B防效差異顯著,達極顯著水平;處理A與處理B防效差異顯著,也達極顯著水平。
3? ? 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結果表明,于油菜盛花初期使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750 g/hm2和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用藥1次,可以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效分別達84.62%、74.38%,明顯比常規(guī)藥劑咪鮮胺防效高,在生產(chǎn)上可替代大面積推廣。
4? ? 參考文獻
[1] 王良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藥劑篩選及復配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yè)大學,2014.
[2] 張建忠,邵興華,肖紅艷.油菜菌核病的發(fā)生與防治研究進展[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2,43(4):467-471.
[3] 李明桃.油菜菌核病的研究[J].農業(yè)災害研究,2012,2(4):4-7.
[4] 高雪,唐凱健,王利華,等.我國油菜菌核病綜合治理研究進展[J].中國植保導刊,2009,29(6):15-18.
[5] 谷維.油菜菌核病的發(fā)生原因及綜合防治對策[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08(5):75-77.
[6] 張夕林,孫雪梅,張谷豐,等.油菜菌核病抗藥性監(jiān)測與綜合治理技術的研究[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3(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