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忠
茶是一首詩,茶香便隨著詩歌在藍天自由飛翔。
盧仝(795年-835年),“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的嫡系子孫,漢族,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自號玉川子。他早年隱居少室山,刻苦讀書,博覽經(jīng)史,工詩精文。有《玉川子詩集》傳世,是韓孟詩派重要人物之一。
“以詩名,詩則又以茶名也。”盧仝既精通詩道,又諳熟茶道,將二者演繹得風生水起。他的第一首詩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又稱"七碗茶詩")就旗開得勝,一炮走紅而千古流傳。“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痹娭?,盧仝把茶的口味、療效功能體驗描述得細膩真切,淋漓盡致。那行云流水般美妙的旋律,洶涌澎拜的恢宏氣勢,由物質到精神的層層遞進所帶來的品茶境界的審美愉悅,使讀者很容易將盧仝的一生,想象成錦衣玉食,一帆風順而幸福美滿。但事實并非如此,盧仝所留給塵世的與塵世所回報他的,其霄壤之別不得不讓人為之深深唏噓感嘆。
詩歌是一杯茶,那杯茶便盛滿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憲宗元和六年(即公元811年),韓愈在洛陽擔任主官期間,寫過一首詩《寄盧仝》,真實地記載了盧仝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隱居生活狀況,以及他的性格、品德、詩風等等。“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數(shù)間而已矣。一奴長須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辛勤奉養(yǎng)十余人,上有慈親下妻子?!北R仝的一生清貧,他在洛陽城那段時間,只有數(shù)間破屋而已。家中的下人僅有一奴一婢,奴已老得“長須不裹頭”,婢也是“赤腳老無齒”(意指盧仝只勉強用得起一奴一婢兩位老奴)。家中的老少有十余口,生活負擔十分沉重。
“先生結發(fā)憎俗徒,閉門不出動一紀。至今鄰僧乞米送,仆忝縣尹能不恥。俸錢供給公私余,時致薄少助祭祀?!彪m然從年輕時開始,盧仝就十分憎恨庸俗之徒,閉門隱居已有近十二年。但家里有時窮得揭不開鍋,附近寺廟里的僧人就把他們化緣來的米送給盧仝家維持生活。
韓愈作為洛陽城的父母官,一個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散文界領袖,見好朋友盧仝生活如此艱難,從心里感到非常羞恥慚愧內(nèi)疚;然而,他能做的也只是將自己的薪俸,把支出日常所需后剩下的微薄節(jié)余,用以去接濟盧仝家的衣食?!皠駞⒘羰刂]大尹,言語才及輒掩耳?!睘榱俗尡R仝渡過生活難關,韓愈曾勸他去拜見留守在洛陽的朝廷大員,以謀個一官半職,可話還沒有說完,盧仝就作掩耳狀,表示不愿意聽這卑微世俗的言論。
雖然詩名茶名俱佳,但命運偏偏給盧仝開了一個大玩笑,使其在“甘露之變”無辜蒙冤而死。史書載:“及禍起,仝偶與諸客會食涯書館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盧山人也,于眾無怨,何罪之有?” 吏曰:“既云山人,來宰相宅,容非罪乎?蒼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禍?!薄案事吨儭钡溒饡r,盧仝正與眾賓客一起在宰相王涯家吃飯,并留宿在王涯的書館之中。吏卒搜捕到盧仝時,他說:“我乃山野盧姓之人,與你們沒有任何恩恩怨怨,何罪之有?” 捕吏說:“既然是山野之人,那你來宰相府干啥呀,這不是罪證嗎?”盧仝匆忙之間手足無措,不知怎么為自己辯解,于是便在“甘露之變”中被無辜殺害。
坎坷的命運使盧仝備受磨難,也使他的詩名和茶名流傳千古。自唐以來,《七碗茶詩》歷經(jīng)宋、元、明、清幾代社會賢達們傳唱而千年不衰,吟詠品茶時仍津津樂道。盧仝的名字不僅在中國,而且還越洋過海被日本大和民族廣為傳誦,演變?yōu)椤昂砦菨?、破孤悶、搜枯腸、發(fā)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的日本茶道,將其與“茶圣”陸羽相提并論。
河南濟源四禮村東口的那座“盧仝故里”碑,至今流傳著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的一個傳奇故事。有一天,日本鬼子從南門進了村,一路燒殺搶擄,還將三位村民殘忍殺害。不久,又一隊鬼子兵在外邊向村東門走來,準備再次進村搶掠。奇怪的是,當他們走到“盧仝故里”碑前卻停下了,領頭的鬼子軍官端詳了一番石碑上的字跡之后,竟彎腰向石碑鞠了三個躬,然后帶領鬼子兵匆匆離去,村子因此免去了一場生靈涂炭之大災難。
千年之后化解仇恨,使兇殘的侵略者受到震懾,從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傳說是否可信,還有待于繼續(xù)考證,但至少可以說明盧仝被日本人推崇備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耐得住清貧,忍得住寂寞。盧仝剛正不阿,寧愿玉碎,決不瓦全,高風亮節(jié),無愧于“茶仙”的光榮稱號?!捌缴氖辏┲撞家??!庇迷娙速Z島的《哭盧仝》詩中的兩句話,來概括和詮釋盧仝的一生是再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