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魁, 許欣宇, 賈良現(xiàn)
(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無人直升機因其飛行方式靈活、場地適應性強等多種優(yōu)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軍用方面,可作為對地攻擊、偵察巡邏、反潛掃雷、通信中繼的有利武器。在民用方面,可以作為大氣監(jiān)測、地質(zhì)勘探、森林防火、交通監(jiān)控的空中平臺[1-2]。
V帶主要用于平行軸之間的動力傳遞,其作為輕型無人直升機傳動系統(tǒng)中的減速組件,相對于齒輪減速組件,具有輕量化、減速比選擇范圍寬、隔振、噪音小等優(yōu)勢,降低了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難度[3]。
V帶主要靠帶與帶輪之間的摩擦來傳遞發(fā)動機的動力,為減小皮帶滑移[4],保證動力傳輸?shù)姆€(wěn)定,皮帶需要增加張緊機構(gòu),其還可替代直升機中起動離合器[5],控制發(fā)動機與傳動系統(tǒng)間動力的通斷。
張緊機構(gòu)主要作用是調(diào)節(jié)皮帶張力大小,張緊力過大會降低皮帶使用壽命,張緊力過小會導致皮帶打滑[6]。此外,在張緊機構(gòu)工作過程中,V帶設計參數(shù)也會影響V帶張緊力的大小[7-8]。
為研究張緊機構(gòu)設計方法,實現(xiàn)對其準確控制,以及實時調(diào)整,保證V帶處于理想工作狀態(tài)。以輕型直升機傳動系統(tǒng)中常見的V帶組件為對象,闡述其張緊機構(gòu)設計原則,分析其工作原理,建立參數(shù)化模型,對V帶張緊程度進行建模。最后,通過MATLAB軟件對其模型進行仿真,分析V帶設計參數(shù)對V帶基線長度與張緊機構(gòu)工作行程之間關(guān)系曲線的影響。
V帶主要依靠帶與帶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發(fā)動機的功率,摩擦力是由皮帶與帶輪之間的正壓力產(chǎn)生的,正壓力的來源是皮帶張力,因此帶的張力是決定V帶工作能力的關(guān)鍵因素。
帶的張緊程度不僅決定了傳動能力,還與皮帶的壽命和帶輪的壓軸力有很大關(guān)系。張緊機構(gòu)的應用實現(xiàn)了V帶張緊力可調(diào),提高了帶輪組件的使用性能。
張緊機構(gòu)的設計原則[9-10]如下。
(1)內(nèi)側(cè)張緊輪比外側(cè)張緊輪直徑小,內(nèi)側(cè)張緊輪不小于傳動系統(tǒng)中最小的承載帶輪或所使用帶型的最小許可帶輪直徑。
(2)一般地,窄形帶的內(nèi)側(cè)張緊輪采用三角帶輪,聯(lián)組帶和傳動三角帶的張緊輪可以采用三角帶輪和平帶輪,外側(cè)張緊輪必須采用平帶輪。
(3)多槽傳動時各輪槽型要一致,配裝的帶長要一致,以使各傳動帶受力均勻。
(4)張緊輪軸應與大小帶輪軸保持平行,而且不應使皮帶產(chǎn)生扭曲。
(5)張緊輪和大小帶輪對應槽形的對稱面應重合。
(6)張緊輪應布置在V帶松邊一側(cè),在往返傳動中一定不要使用彈簧加載的張緊輪。
(7)帶的跨度中張緊輪的位置,V帶張緊輪如果放置在皮帶內(nèi)側(cè),應靠近大帶輪,以減少包角影響,如圖1所示;如果放在外側(cè),應靠近小帶輪,確保張緊輪的包角弧盡可能小,如圖2所示。
(8)如果可能,張緊輪應該布置在內(nèi)側(cè),否則,帶的交互撓曲將降低帶的使用壽命。
(9)對于平帶輪,無論是內(nèi)側(cè)張緊輪或外側(cè)張緊輪,盡可能遠離帶運轉(zhuǎn)的三角帶輪。這樣,可以避免張緊輪和帶輪之間的對齊錯誤以及帶輪上帶的側(cè)面移動。
(10)理想狀態(tài),當張緊輪達到最大極限位置時,兩個帶輪上的包角弧應相同,此時,帶的拉伸為最大值。
圖1 張緊輪布置在內(nèi)側(cè)Fig.1 The tension wheel on the inside
圖2 張緊輪在外側(cè)Fig.2 The tension wheel on the outside
以一種典型的張緊輪機構(gòu)為例,分析其在張緊過程中,V帶張緊程度與張緊輪工作行程之間的關(guān)系。其由大帶輪、小帶輪、張緊輪和V帶組成,張緊輪布置在外側(cè),如圖3所示。
圖3 V帶張緊機構(gòu)構(gòu)型Fig.3 V-belt tensioning mechanism
根據(jù)張緊機構(gòu)的構(gòu)型可以將其簡化,然后用幾何的方法,建立V帶基線長度與張緊輪工作行程之間的參數(shù)化模型。
首先,在固定中心距且無張緊輪情況下,計算V帶基線長度。假設在此情況下V帶是工作狀態(tài),即V帶滿足張緊力的要求。
建立V帶基線長度模型,如圖4所示,閉合曲線DEFH為V帶基線長度;直線CD為輔助線,其方向與直線DE一致;直線AE、OD分別為大小帶輪的半徑R、r;直線OA為帶輪組件的固定中心距a。
圖4 固定中心距且無張緊輪狀態(tài)下V帶基線長度模型Fig.4 V-belt length model with fixed central moment and no tension wheel
根據(jù)圖4中△COD和△CAE相似,可得:
(1)
(2)
推得:
(3)
進而,可得到∠COD和∠CAE的大?。?/p>
(4)
因此:
LDE=asinα=LFH
(5)
(6)
(7)
因為V帶基線長度為直線DE、圓弧EF、直線FH、圓弧HD長度的總和。根據(jù)式(5)~式(7),可得V帶基線總長為
LDEFH=2asinα+2R(π-α)+2rα
(8)
式(8)只與a、R、r有關(guān),而這三個參數(shù)是設計量,所以可得到在固定中心距且無張緊輪狀態(tài)下,V帶的基線長度為LDEFH。
增加張緊機構(gòu)后,V帶基線長度的變化與張緊輪工作行程相關(guān)。為求解其關(guān)系,首先,需要找到張緊輪輪心的坐標點,及張緊輪與V帶剛接觸時的接觸點坐標,即張緊輪與V帶剛接觸時的切點。
點B為張緊輪的輪心點,點G為張緊輪與V帶剛接觸時的切點,以O點為坐標圓心點,OA為y軸,建立坐標系Oxy。建立張緊輪剛與V帶接觸時的模型,如圖5所示。
圖5 張緊輪剛與V帶接觸時的模型Fig.5 Model of the tension wheel just in contact with the V-belt
設張緊輪輪心B坐標為(xB,yB),張緊輪與V帶的切點G的坐標為(xG,yG),直線BG與x軸的夾角為θ,張緊輪直徑為d,則:
(9)
式(9)中,yB是設計量,為張緊輪的設計高度。
θ=π/2-α
(10)
根據(jù)圓的方程可以得到點F和H的坐標點方程
(11)
(12)
yA=a
(13)
則直線FH的方程為
(14)
將切點G代入式(14)中,可得:
(15)
根據(jù)式(15)可得張緊輪初始坐標點(xB,yB),進而通過式(9)可得張緊輪與V帶之間的切點坐標(xG,yG)。
在張緊輪逐漸壓緊V帶的過程中,假設張緊輪和V帶之間沒有相對滑動,張緊輪無豎直方向位移,則G點相對于張緊輪是不變的,直線BG與x軸的夾角不變。V帶會在張緊輪以及大小帶輪槽內(nèi)逐漸形成包絡線。
建立張緊輪壓緊過程中V帶基線長度模型,如圖6所示。直線AB和OB為輔助線,直線FH為無張緊輪狀態(tài)下的帶長。張緊輪逐漸壓緊V帶的過程中,直線DE、圓弧EF和圓弧DH的長度保持不變,直線FH被拉長,分為圓弧FP、直線PQ、圓弧QM、直線MN、圓弧NH。因此,當增加張緊輪以后,V帶基線長度由原來的直線DE、圓弧EF、直線FH、圓弧HD長度的總和,變?yōu)橹本€DE、圓弧EF、圓弧FP、直線PQ、圓弧GQ、圓弧GM、直線MN、圓弧HN、圓弧HD長度的總和。
圖6 張緊輪壓緊過程中V帶基線長度模型Fig.6 V-belt baseline length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tensioning
首先,計算直線PQ的長度。
直線AB的方程為
(16)
直線AB的長度為
(17)
因為,△BQK相似于△APK,可得直線AK的長度為
(18)
則:
(19)
可得直線PQ的長度為
(20)
同理,可計算直線MN的長度。
直線OB的方程為
(21)
直線OB的長度為
(22)
因為,△BLM相似于△ONL,所以直線OL的長度為
(23)
則:
(24)
直線MN的長度為
(25)
最后計算各段圓弧的長度。
由于直線BG平行于AF且直線BQ平行于AP,所以∠GBQ=∠FAP,同理,∠GBM=∠NOH。
(26)
(27)
根據(jù)式(4)、式(19)、式(24)、式(26)、式(27),可得各段圓弧得長度。
弧長FP的長度為
(28)
弧長QG的長度為
(29)
弧長HN的長度為
(30)
弧長QG的長度為
(31)
根據(jù)式(5)~式(7)、式(20)、式(25)、式(28)~式(31),可得張緊輪逐漸壓緊V帶過程中,V帶得基線長度公式:
(32)
V帶張緊的判斷條件為:在有張緊輪狀態(tài)下得到的V帶基線長度,大于等于規(guī)定的基線長度,此時V帶具有一定的張緊力T。即:
LDEFH≥L
(33)
式(33)中:L為V帶達到理想張緊狀態(tài)時的基線長度,mm。
根據(jù)式(32),可得V帶基線長度與張緊輪工作行程之間的關(guān)系曲線。V帶基線長度公式中包含6個參數(shù)(5個設計參數(shù)和1個因變量)。因此,可用函數(shù)的形式表示為
LDEFH=f(R,r,a,d,yB,s)
(34)
式(34)中:s為張緊輪的工作行程,取值范圍為0~150 mm。
在式(35)的狀態(tài)下,可得V帶基線長度與張緊輪工作行程的關(guān)系曲線,如圖7所示。
LDEFH=f(132.5 mm,66 mm,373 mm,118 mm,120 mm,s)
(35)
圖7 V帶基線長度與張緊輪工作行程的曲線Fig.7 Curve between V-belt baseline length and working stroke of tension wheel
為研究V帶張緊過程中,設計參數(shù)對V帶基線長度的影響,優(yōu)化設計,通過改變不同的設計參數(shù),對V帶基線長度與張緊輪工作行程的關(guān)系曲線進行對比,如圖8所示。中心距373 mm所代表的曲線為式(35)所設定的基準狀態(tài)。
通過對圖8中不同曲線的對比可得以下結(jié)果。
(1)V帶基線長度隨張緊輪水平位移的增加而增加。
(2)帶輪直徑和中心距增大,會使V帶基線長度增加,但其變化量比初始狀態(tài)有所減小。
(3)張緊輪豎直高度的增加,對V帶基線長度變化量的影響很小。
(4)張緊輪直徑的增大,使V帶基線長度的變化量略有增加,但影響很小。
圖8 不同設計參數(shù)下V帶基線長度與張緊輪工作行程的曲線Fig.8 Curve between V-belt baseline length and working stroke of tension wheel under different paraneters
通過對V帶傳動張緊機構(gòu)的分析,建立了V帶基線長度與張緊機構(gòu)工作行程的參數(shù)化模型。最后,用MATLAB軟件對模型進行了仿真分析,結(jié)果表明V帶的張緊程度主要隨張緊輪行程的增加而增大,而帶輪組件設計因素對其影響很小,帶輪組件的設計因素應主要依據(jù)設計需求來確定。
通過本文分析,提出了帶輪組件張緊機構(gòu)的設計原則和方法,建立了張緊結(jié)構(gòu)的參數(shù)化模型,并為無人直升機在線監(jiān)測功能的實現(xiàn)提供了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