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鋒
珍珠、椰果、布丁、西米……這些常見的甜品配料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其營養(yǎng)價值又如何呢?
西米。西米是用棕櫚樹樹干做成的。棕櫚樹有個特點,就是樹干中間是富含淀粉的“髓質”。將樹干中的髓質取出,用水洗滌數(shù)次,除去殘留的木質纖維,便得到了純的西米粉。將西米粉加水調成糊狀,制成圓形顆粒,就是我們平常吃到的西米。西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能提供能量,但攝入過量會增加肥胖風險。
珍珠。珍珠又叫粉圓,是用木薯淀粉做成的小丸子。珍珠奶茶里的珍珠通常是黑色的,那是因為在制作過程中添加了焦糖色素。把焦糖色素換成其他色素,就可以得到各種顏色的粉圓。為了保持爽滑Q彈的口感,粉圓里往往還要添加一些增稠劑,如瓜爾膠、羧甲基纖維素鈉等。無論是食用色素還是增稠劑,只要符合國家標準,都對身體無害。
仙草凍。仙草凍是用一種叫作仙草的草本植物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制作時,先將仙草的莖和葉子采收下來放在陽光下曬干,然后放在沸水里煮,讓汁液充分溶解在水中,再加入淀粉或薯粉作為增稠劑,凝固之后就得到了黑色半透明的仙草凍。仙草凍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仙草之所以能凝固成凍,靠的就是額外加入的淀粉或其他增稠劑。
椰果。椰果又叫椰子凝膠,是細菌發(fā)酵的產物。按傳統(tǒng)做法,制作椰果的原料是椰子水。在椰子水中接種一種叫葡糖醋桿菌的細菌,這種細菌在繁殖的過程中會分泌細菌纖維素,纖維素聚集得多了就會形成凝膠。把這些凝膠收集起來制成方塊狀,便成了椰果。由于這種制作方法成本非常高,現(xiàn)在人們一般都是事先配好跟椰子水營養(yǎng)成分相似的培養(yǎng)液,然后加入葡糖醋桿菌發(fā)酵制成椰果。椰果的主要成分也跟淀粉差不多,都是一些多糖類物質。
芋圓。傳統(tǒng)的芋圓是將芋頭煮爛,搗成泥之后與木薯淀粉拌在一起,搓成長條狀,切成段,然后放到水里煮出來的,也有類似珍珠的Q彈口感。現(xiàn)在制作芋圓的原料除了芋頭,還有紫薯、南瓜、紅薯等等。芋圓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也是淀粉,木薯淀粉的比例是影響其Q彈感和香味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木薯淀粉越多,芋圓吃起來越Q彈,但香味越弱。
龜苓膏。龜苓膏看上去和仙草凍相似,但原料和制作方法有天壤之別。傳統(tǒng)的龜苓膏是用金錢龜?shù)凝敯?、土茯苓和甘草配合煎制后放涼凝固而成的。龜苓膏跟前面幾種甜品配料的最大區(qū)別在于,龜板屬于動物骨骼,含有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有很好的凝膠特性。某種程度上說,龜苓膏跟肉皮凍差不多。
(摘自《百姓生活》2020年第1期,啟明星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