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如
【摘要】 目的 分析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方法 136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按照數(shù)字分組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68例。對照組予以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 治療組予以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治療。比較兩組癥狀積分、鏡檢積分、臨床療效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脂質過氧化物(LPO)、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水平。結果 治療后, 兩組癥狀積分及鏡檢積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治療組癥狀積分(2.48±0.78)分和鏡檢積分(1.05±0.31)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35±1.06)、(1.61±0.55)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SOD、LPO、IL-23、IL-17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 且治療組SOD、LPO、IL-23、IL-17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的79.4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獲得理想作用效果, 能夠幫助患者控制癥狀、改善病情, 調節(jié)各項身體指標, 是對患者生活質量與預后的保障。
【關鍵詞】 潰瘍性結腸炎;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美沙拉嗪;炎性指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52
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與多種因素相關, 發(fā)生后癥狀反復、病程漫長, 給患者心理、生理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極影響。此類患者多予以用藥治療, 但并沒有能夠治愈的藥物, 科學、有效的用藥方案是幫助患者調節(jié)身體狀態(tài)、控制病情的關鍵。美沙拉嗪是治療此癥常用藥, 而鑒于此類患者多存在腸道菌群失調狀況, 多應用益生菌予以干預[1]。本文分析了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 選擇本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6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本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6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按照數(shù)字分組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68例。治療組男38例, 女30例;年齡28~62歲, 平均年齡(47.15±6.39)歲;病程3個月~3年, 平均病程(1.15±0.62)年。對照組男40例, 女28例;年齡27~64歲, 平均年齡(48.62±7.21)歲;病程2個月~3年, 平均病程(1.27±0.6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基礎對癥治療, 包括應用抗生素、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等。對照組予以美沙拉嗪腸溶片(葵花藥業(yè)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80148, 規(guī)格:0.25 g/片)治療, 1 g/次, 4次/d。治療組予以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10950032, 規(guī)格:0.21 g/粒)治療, 美沙拉嗪的用法與對照組相同;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2~4粒/次, 2次/d。兩組患者均進行8周的用藥治療, 治療期間加強對患者病情變化的觀察, 同時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變化靈活調整用藥劑量。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癥狀積分、鏡檢積分、臨床療效以及SOD、LPO、IL-23、IL-17水平。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血便、腹痛、腹脹、大便次數(shù)等癥狀變化, 進行癥狀積分評估, 并由同一組人員幫助患者在用藥前和用藥結束時進行腸鏡檢查, 評估鏡檢積分變化, 評分降低說明患者癥狀改善越良好。幫助患者在用藥前后進行炎性因子相關指標檢測, 包括IL-17、IL-23等;用藥前后進行氧化應激相關指標檢測, 包括LPO、SOD水平。療效判定標準:用藥結束后患者相關癥狀消失, 腸鏡檢查結果無異常, 評估為顯效;用藥結束后患者相關癥狀顯著緩解, 腸鏡檢查結果提示有明顯改善, 評估為有效;用藥結束后患者相關癥狀、腸鏡檢查無明顯變化, 或病情加重, 評估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癥狀積分和鏡檢積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癥狀積分和鏡檢積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癥狀積分及鏡檢積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SOD、LPO、IL-23、IL-17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SOD、LPO、IL-23、IL-17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SOD、LPO、IL-23、IL-17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 且治療組SOD、LPO、IL-23、IL-17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的79.4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 也是臨床發(fā)生率較高的疾病類型, 是一種在腸黏膜發(fā)生的非特異性炎性疾病, 有病程長、容易反復、病理復雜且不易根治等特點。其發(fā)生并無年齡限制, 任何年齡段人群均可能發(fā)生, 對患者機體、生活均會造成不良影響[2]。潰瘍性結腸炎的病變部位多存在于結腸黏膜與黏膜下層, 以乙狀結腸、直腸最為常見, 分布特點為連續(xù)、彌漫性, 有時也會延伸到降結腸, 少部分甚至延伸至整個結腸, 若累及于此, 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通常此癥發(fā)病相對緩慢, 僅有少數(shù)為暴發(fā)性起病。疾病發(fā)生后, 腹痛、腹瀉、膿血便、黏膜充血是常見癥狀表現(xiàn), 疾病進行能誘發(fā)更嚴重并發(fā)癥, 甚至增加了發(fā)生結、直腸癌的幾率, 必須予以謹慎對待[3]。潰瘍性結腸炎相關機制現(xiàn)階段并沒有完全明晰, 誘發(fā)因素較多, 其中氧自由基異常、感染、遺傳較為常見, 而疾病發(fā)現(xiàn)、反復與機體免疫機制有密切關聯(lián), 機體腸道內促炎因子有動態(tài)失衡狀況存在是由此此癥重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 此類患者處于疾病活動期時與健康人群對比, 血液有高凝狀況, 這種狀況越嚴重也導致病情加重, 容易形成局部血栓, 造成了黏膜潰瘍[2]。目前臨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還沒有特異性療法, 以綜合用藥為主, 用以控制病情, 幫助患者獲得長期緩解效果[4]。
氨基水楊酸類藥物常參與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治療, 用藥效果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其中美沙拉嗪屬于5-氨基水楊酸類制劑, 是目前治療此癥一線用藥, 患者在應用后, 藥物有效成分可抑制產道內過氧化物酶, 獲得炎性癥狀控制效果, 同時能夠降低黏膜承受的損傷, 起到控制病情的目的[5]。美沙拉嗪內并沒有磺胺吡啶的成分存在, 可以在回腸末段與結腸定向釋放,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經上消化道吸收的幾率, 確保了藥物在局部有效、緩慢釋放, 是治療效果的保障, 也減少了發(fā)生不良反應的風險, 更利于患者接受。越來越多的報道指出, 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衡與疾病發(fā)生、反復相關, 而此類患者腸黏膜局部多存在缺失益生菌且革蘭陰性菌顯著增多的狀況, 益生菌作為機體腸道中優(yōu)勢群, 菌群失調改善效果, 可促進局部微生態(tài)平衡恢復, 因此益生菌的科學補充對治療效果有積極的意義[6-8]。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是應用率較高的益生菌, 其內含有雙歧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 在應用后可與局部特異微生物、上皮細胞起到調節(jié)作用, 利用細胞間信號傳遞改善、免疫細胞活性調節(jié)等途徑, 對炎性因子進行抑制, 獲得抗炎效果, 以此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同時, 益生菌能夠對腸黏膜屏障機能予以強化, 發(fā)揮阻斷病原菌入侵的作用, 并能夠對免疫機能進行調節(jié), 更利于屏障功能強化。此外, 益生菌對腸道維持正常pH值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兩組癥狀積分及鏡檢積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SOD、LPO、IL-23、IL-17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 且治療組SOD、LPO、IL-23、IL-17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4.12%高于對照組的79.4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的效果, 能夠有效對機體氧化應激、炎性因子進行調節(jié), 進而有效緩解癥狀。
綜上所述, 美沙拉嗪聯(lián)合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獲得理想作用效果, 能夠幫助患者控制癥狀、改善病情, 調節(jié)各項身體指標, 是對患者生活質量與預后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龐亮. 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 醫(yī)學信息, 2017, 30(5):123-124.
[2] 路改英. 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 內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8(12):1489-1490.
[3] 王永飛. 美沙拉嗪腸溶片聯(lián)合益生菌制劑對潰瘍性結腸炎的影響.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 2018, 18(11):20-22.
[4] 蔣琦, 劉怡, 吳巧艷, 等. 美沙拉嗪結合益生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8, 56(15):37-40.
[5] 閆愛華. 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18, 35(4):17-19.
[6] 白冰. 益生菌聯(lián)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21):97.
[7] 王玉華. 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效果觀察.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9, 17(4):28-29.
[8] 李博. 美沙拉嗪聯(lián)合益生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分析. 中外醫(yī)療, 2019, 38(1):10-12.
[收稿日期: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