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璟 徐桂紅 吳息正
摘 要: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是水稻生產(chǎn)上重要的遷飛害蟲。近幾年由于溧水區(qū)耕作模式改變、品種更新及氣候變化等因素,第4代稻縱卷葉蟲本地發(fā)生量大,峰期持續(xù)時間長,峰次多,為害水稻葉片,嚴重影響水稻后期光合物質(zhì)的積累。該試驗通過不同藥劑防治水稻縱卷葉螟,篩選了最佳防治藥劑,以期為今后綠色防控和化學農(nóng)藥減量控害技術在全區(qū)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jù)。
關鍵詞:水稻;殺蟲劑;稻縱卷葉螟;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11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6-0091-0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溧水區(qū)石湫街道三星行政村周塔自然村李金伙水稻田中進行,前茬為小麥,收割后秸稈粉碎半量還田,土壤為馬肝土,肥力中等偏上,pH5.6。水稻于6月17日機械栽插,品種為武鎮(zhèn)稻15,8月23日水稻處于孕穗末期,有效穗22.95萬,主莖綠葉5.8張,試驗前水稻未進行藥劑防治,試驗田塊面積4680m2。
1.2 供試藥劑 (1)25%噻蟲嗪WG,發(fā)事達化工有限公司+25%甲維·茚蟲威WG,通州正大農(nóng)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市售;(2)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SC,江蘇豐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市售;(3)20%氯蟲·三氟苯SC,通州正大農(nóng)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市售;(4)50%唏啶蟲胺WG,溧陽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25%甲維·印蟲威WG,通州正大農(nóng)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市售。
1.3 試驗處理 試驗共設4個藥劑處理,1個清水對照,共5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156m2。8月23日下午13∶00—14∶00用藥,各處理用水量為450kg/hm2標準,采用3WBJ-16DZ型背負式噴霧器作常規(guī)均勻噴粗霧,1次用藥,具體見表1。
1.4 天氣條件 試驗日(8月23日)天氣晴到多云,平均溫度28.3℃,最高溫度33.2℃,最低溫度23.2℃,日平均濕度71%;8月24日晴到多云,平均溫度28.4℃,最高溫度32.4℃,最低溫度22.9℃,日平均濕度62%;8月25日多云,平均溫度28.5℃,最高溫度34.3℃,最低溫度25.2℃,日平均濕度81%;8月26日多云,平均溫度30.3℃,最高溫度35.9 ℃,最低溫度26.4℃,日平均濕度80%。
1.5 藥效調(diào)查及計算方法 (1)藥前調(diào)查蟲量基數(shù),藥后5d(8月28日)、12d(9月4日)、25d(9月17日)調(diào)查各處理殘留蟲量,采用平行跳躍法取樣(盆拍法),每處理調(diào)查30穴水稻,記錄總蟲量,計算防治效果;(2)定期定點記載作物是否產(chǎn)生藥害及小區(qū)防治效果,記錄藥害癥狀及等級(注明分級標準、水稻恢復情況以及小區(qū)防治效果和水稻植株癥狀。藥害記錄方式:藥害分級方法記錄每小區(qū)的情況,以-、+,++,+++、++++表示。藥害分級方式:-:無藥害;+:輕度藥害,不影響作物正常生長;++:中度藥害,可復用,不會造成作物減產(chǎn);+++:重度藥害,影響作物正常生長,對作物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嚴重藥害,作物生長受阻,產(chǎn)量和質(zhì)量損失嚴重。同時描述作物的損害癥狀(矮化、褪綠、畸形等)。(3)束葉率(%)=調(diào)查束葉數(shù)/調(diào)查總束葉數(shù)×100;束葉率防治效果(%)=[(對照區(qū)束葉率-處理區(qū)藥束葉葉率)/對照區(qū)束葉率]×100;防治效果(%)=[1-清水對照區(qū)藥前蟲量×防治區(qū)藥后蟲量/(清水對照區(qū)藥后蟲量×防治區(qū)藥前蟲量)]×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藥后5、18d防治保葉效果 由表2可知,藥后5d,各藥劑處理保葉率較低,其中處理4最高(50%唏啶蟲胺WG120g/hm2+25%甲維·印蟲威WG 120g/hm2),為58.2%。藥后18d各藥劑處理的防治效果均有較大的提高,處理4(50%唏啶蟲胺WG120g/hm2+25%甲維·印蟲威WG 120g/hm2)保葉效果最好,平均防效達到90.66%;其次是處理1(25%噻蟲嗪WG750g/hm2+25%甲維·茚蟲威WG120g/hm2),保葉效果達90.27%;處理2(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SC750g/hm2)平均防效83.89%,處理3(20%氯蟲·三氟苯SC300g/hm2)平均防效達76.89%。
2.1.1 保葉效果方差分析 對藥后18d校正防效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由表3可知,處理4與處理2、處理3之間差異極顯著,與處理1無顯著差異。處理1與處理2和處理3存在極顯著差異。處理2與處理3之間有極顯著差異。
2.2 藥后5、18d對低齡幼蟲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藥后5d,各藥劑對低齡幼蟲殺蟲效果不明顯,但處理1最高,為67.04%。藥后18d各藥劑的防治效果均有較大提高,處理1防治效果最高,平均防效達到98.02%;其他3個處理均達到理想殺蟲效果,依次為處理2、處理3、處理4,平均防效分別為89.84%、88.99%、86.21%。
2.2.1 低齡幼蟲防效方差分析 對藥后18d校正防效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表5)。
2.3 藥后5、18d對高齡幼蟲防治效果 由表6可知,藥后5d,處理2對高齡幼蟲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達到86.48%,其次是處理3,平均防效是69.48%,其他2個處理效果較差。藥后18d,處理4防效最好,平均防效100%;處理1和處理2防治均達到理想效果,平均防效分別為96.28%、87.11%;處理3防治效果最差,平均防效僅有50.69%。
2.3.1 高齡幼蟲防效方差分析 對藥后18d校正防效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7。由表7可知,處理4與處理3之間差異極顯著,與處理1、處理2之間無顯著差異。處理1與處理3之間有極顯著差異,與處理2之間無顯著差異;處理2和處理3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
3 結(jié)論與討論
本研究表明,4種藥劑處理防治卷葉蟲低齡幼蟲速效性較差,但持效性較好,最低防效可達86.21%。防治卷葉蟲高齡幼蟲施用處理2(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SC750g/hm2)較好,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現(xiàn)良好;處理1(25%噻蟲嗪WG750g/hm2+25%甲維·茚蟲威WG120g/hm2)和處理4(50%唏啶蟲胺WG120g/hm2+25%甲維·印蟲威WG120g/hm2)速效性差,但持效性較好;處理3(20%氯蟲·三氟苯SC300g/hm2)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不理想。4種處理保葉情況速效性均較差,持效性以處理4(50%唏啶蟲胺WG120g/hm2+25%甲維·印蟲威WG 120g/hm2)和處理1(25%噻蟲嗪WG750g/hm2+25%甲維·茚蟲威WG120g/hm2)最好,其他2個處理保葉效果一般。處理4(50%唏啶蟲胺WG120g/hm2+25%甲維·印蟲威WG 120g/hm2)對卷葉蟲的防效最好,不僅速效性突出,持效性也強勁,是防控稻縱卷葉螟的理想藥劑。此外,藥后觀察水稻植株長勢,發(fā)現(xiàn)各藥劑的噴施對水稻生長未見明顯的影響。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