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
“狗在地上,貓在炕上?!边@是外祖母常說的一句話。她的意思是,貓和狗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對待它們要有原則,不能亂來。比如說狗上了炕,她會馬上嚴(yán)厲地斥責(zé),讓它快些到地上去,不然就打它了。貓蜷在炕上,她從來沒有不滿意過,有時還主動地把它抱到炕上。
有一段時間,我從學(xué)校或林子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炕上有沒有貓。因為它蜷在炕上的模樣早已讓人習(xí)慣了,覺得那樣才是正常的。其實貓也有自己的事情,它常常不在家里,而是去林子里或其他地方做點什么。它主要是貪玩,其次是要了解外面的世界。
我發(fā)現(xiàn)貓喜歡的地方與我們一幫朋友大致相似,比如林子、園藝場和村子等。它如果不按時到這些地方去轉(zhuǎn)一轉(zhuǎn),就會寂寞。它還會與另一些貓在一起打打架什么的,這與我們也差不多。
不過貓一定會按時回家,待在炕上。那時候它很正經(jīng),好像從來沒有胡鬧過似的,表情十分嚴(yán)肅。我有時與它一塊兒待在炕上,長時間看著它嚴(yán)肅甚至還有些憂愁的小臉,用力忍住才不會笑出來。它在思考什么大事?它沉重的表情讓我不好意思將其抱起來戲耍。
當(dāng)它低頭思索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得承認(rèn):它的心事太多了,它也許正思索著全世界的大問題呢。它真的像一位智慧老人,長了兩撇胡須,永遠(yuǎn)皺著眉頭。我伏在炕上,與它面對面看。這時它完全不理我,只偶爾半睜眼睛看看我,然后重新閉目思考。
可是我不會容忍它一直這樣嚴(yán)肅下去。我要和它玩,無論它愿意與否。我捏捏它的鼻子,親親它的額頭,握住它又軟又小的一對巴掌。在這個世界上,哪種動物的鼻子長得比貓的更好看?圓圓的、直直的,還有一層細(xì)細(xì)的茸毛,摸一摸有一種美妙的手感。如果把嘴巴貼在這個小鼻子上,會有一種癢絲絲的感覺。
它偶爾也會停止思考,和我玩一會兒。但是它如果正想著某件大事,就一定會千方百計掙脫我,去另一個地方待著。它從炕的一頭挪到另一頭,有時干脆沖出屋子,跑到灌木叢中,或者爬上高高的樹杈,趴在那兒思考。
貓是所有動物——包括人——當(dāng)中最善于思考,思考時間最長的一種。當(dāng)然它不會透露自己思考了什么,這一點也跟我們差不多:平時誰也不會將自己思考的內(nèi)容公布出來,除非是寫作文。
我在炕上寫作文,然后讀給貓聽。它聽得很認(rèn)真,一字不漏。讀完了,我撫著它的頭,想知道它的意見。它先要安靜一會兒,接著就舔起了巴掌,一下一下洗臉。我明白,它的這種動作是對我表示最高的贊美。
隨著冬天的臨近,貓在炕上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欢蠢镉袩釟猓簧蠠岷鹾醯?,它伏在炕角打著呼嚕。一家人都坐在炕上,抽煙,吃地瓜糖,講故事。如果有串門的人,也一定請他脫了鞋子上炕,和全家圍坐在一起。這時炕上的貓不再獨自思考,而是用心聽著每一個人講話。它大概聽得懂所有話,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看看那個。
它最愛去的地方是外祖母的懷抱。她抱著它,一會兒撫摸,一會兒拍打,有時還要往胸口那兒攏一下。
母親說:“貓跟你姥姥最好,關(guān)系最近。”
我問:“它和我怎樣?”
母親說:“差多了。它不喜歡你?!?/p>
我心里有些委屈。因為全家人誰也沒有我在它身上花的時間多,我總是和它玩啊玩啊。
“為什么?。俊蔽覇?。
母親說:“你不讓它清閑?!?/p>
(選自2017年第4期《意林·原創(chuàng)版》,本刊有改動)
鑒賞空間
鄭振鐸的《貓》寫了三只貓的不同外形、性情以及在家中的地位,運用對比手法和細(xì)節(jié)描寫,表達(dá)作者對弱小動物的同情與關(guān)注,教給我們寬容仁愛、客觀公正、關(guān)愛弱小的處事原則。《炕和貓》的語言質(zhì)樸而純真,卻隱含深意。讀《炕和貓》,就如同翻看老照片,雖然已經(jīng)泛黃,或許還折著角,可里面的故事,讓我們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歡笑中陷入沉思。被人格化的貓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有感有知,性格鮮明。作者筆下的貓有苦有愁有思考,好像人的喜怒哀樂和人情世故貓身上都有。
這兩篇散文,語言都樸實無華,意境深遠(yuǎn)含蓄,留給人深深的思考,不僅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更能讓我們領(lǐng)略到散文樸素的文采及作者細(xì)膩的情懷。
讀有所思
1.《炕和貓》記錄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段,但它有別于一般的散文,更像一則小品文。它究竟要告訴讀者什么呢?
2.摘抄你認(rèn)為該作品中最精彩的句段,想一想它在表達(dá)上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