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語用教學中,文本“言意”中的“言”指的是語言和語用,是語文的工具性屬性;“意”指的是文本的主旨與情感,代表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屬性。語文老師要在教學活動前,全面了解與掌握教材內(nèi)容、教學重難點,把對文本意象的深入探究作為“言意”理解的切入點,進行精導、善導,從而幫助學生梳理“言”“意”之間的關系,提升語用認知。
一、以導促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
(一)閱讀指導——提升“言意”認知體驗
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豐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非常適用于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展開。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語言的基礎階段,還沒有形成分析語意、結構、文本內(nèi)涵的主動意識與能力,因此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往往被文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對此,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根據(jù)教學目標為學生設定相應的導學問題與閱讀任務,在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感知力的同時,逐漸掌握解析文本要義的意識與能力[1]。
例如《梅花魂》一文,可以做如下教學設計:1.資料簡介,讓意象具體化。課前利用多媒體設備,介紹梅花的具象感知與生長特點,使學生對梅花的認知體驗清晰化,以便為下文感悟梅花的精神做鋪墊;2.點撥導學,讓言意明朗化。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以老華僑的‘三次流淚為線索貫穿全文,同學們找一找相關句子,體會體會老人及作者的情感發(fā)展。”這樣的引導讓學生在閱讀時不僅能夠快速找到閱讀重點,還能在解讀中感知作者的言意表達方式,加深對文本內(nèi)涵的認知體驗。
(二)漸進導學——促進“言意”感受思考
教師通過精心設問,引領學生在文本閱讀中展開思考與探索。例如《白楊》這篇課文中,一位父親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紹道路兩側(cè)的白楊樹的同時,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內(nèi)心:“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那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痹趯W生展開閱讀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文中介紹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結合爸爸的工作分析,爸爸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的哪些情感?與白楊樹有怎樣的聯(lián)系?”
通過教師的漸進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快速進入感知階段,并通過教師設定的問題,將“爸爸”對白楊樹的描述與其真實的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理解父親高尚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信念感。這樣的文本“言意”解讀,學生不僅得到啟迪與思考,對文本有深層次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良好素養(yǎng)的形成。
二、以賞導鑒,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思考能力
(一)語言鑒賞——夯實學生的語言知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語言表達能力與語感的形成階段,掌握的基礎知識較少,普遍沒有太高的語言鑒賞能力。對此,語文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文本中的典型字詞、句式、修辭、文章結構等方面的分析,在學生提升語言鑒賞能力的同時,扎實這些基礎知識的運用,從而促進學生對“言意”的進一步掌握[2]。
《桂花雨》一文中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都有“浸”字,這兩個“浸”字含義一樣嗎?為什么?
這兩個“浸”字的含義不一樣。第4自然段中的“浸”字表示桂花花香濃郁,人們沉浸在花香中。而第6自然段中的“浸”字則說明桂花的香氣不受季節(jié)、空間的約束,它使村民的生活更甜美,永遠甜在人們的心里。
又如《大自然的啟示》一文,教師可以通過部分段落引導學生進行賞析。如:在“幾年過去了,橡樹和菩提樹的葉子越來越少;光禿禿的像一把把掃帚,有些樹木甚至干枯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边@段話中,作者用了哪種修辭方法,結合上文,作者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這種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時關注修辭方法,并試著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賞析,形成個性化的解讀,并總結出不同的道理與收獲。教師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做適當?shù)狞c評,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賞析方法。
(二)個性解讀——促進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個性解讀,引領、促進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和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假如沒有灰塵》這篇文章通過層層深入,向人們解釋了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灰塵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圍繞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學習:“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由于灰塵是人們常見的事物及現(xiàn)象,學生會主動聯(lián)系自己在生活中的經(jīng)歷,有的學生會想到:“如果沒有灰塵這遮擋陽光,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形成雨霧,那么大地上的花花草草就會被曬死了?!庇械膶W生則會聯(lián)想:“如果沒有灰塵吸收太陽的光線,地球上一定非常熱,地球上的水就會全部蒸發(fā)掉,人們就沒有水喝了?!苯處熯m當點評學生們的觀點,引導學生要多角度看待問題,并促使學生形成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三、借圖補白,提高學生的文意理解能力
編者在教材編寫、出版的階段,考慮到語文教學活動的展開,會設計一部分留白的內(nèi)容,有些是文本本身的留白,有些則是通過教材中的插圖進行補白,方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靈活地發(fā)揮,引導學生產(chǎn)生聯(lián)想,在“言意共生”的探索中建立語用的認知。
(一)圖文結合——讓言意建立聯(lián)系
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其結合文本內(nèi)容展開充分的聯(lián)想,可以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3]。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插圖占據(jù)了整整一頁:小女孩穿著單薄的衣服,赤著腳坐在雪中,她蜷縮著身體憧憬地望著火柴,仿佛看見自己在光亮中投入奶奶懷抱。教師可以通過插圖中的畫面進行提問,如:“小女孩的表情充滿了懷念與憧憬。你認為小女孩在看到奶奶時,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小女孩接下來會怎樣做?”學生在觀察之后,結合小女孩的身份背景,有些學生會說:“小女孩非常想念奶奶,在火光中看到了以前快樂的時光,忘記了現(xiàn)在的寒冷?!币灿械耐瑢W會說:“在幻象中,小女孩感覺自己再也見不到奶奶了,她的心里一定會更加難受的?!?/p>
學生對插圖雖會有不同的解讀,但都加深了對小女孩情感的體會。教師通過適當?shù)囊龑?,可以使學生將本文的“意象”與“言意”進行充分的關聯(lián)與拓展,增強學生對語用的掌握。
(二)補白訓練——讓言意融合貫通
通過文本的留白展開補白,是閱讀教學中常見的引導方式,為能有效發(fā)揮補白的作用與效果,教師需要對教材中的文本內(nèi)容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對文本的留白進行針對性的研究,結合教學目標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在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快速建立補白意識,通過在閱讀感知的訓練中促進“言意”的結合,形成共識。
以《“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受到啟發(fā),在啟發(fā)中得到教育:“對于孩子的作品,母親和父親給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你更認同哪一種呢?作者是不是也是這樣想的呢?”根據(jù)問題的前半部分,學生會在父親與母親的評價中選擇一種自己比較認同的;而在后半部分問題的思索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作者客觀看待父母的評價,沒有明顯的情感傾向,從而使學生學會從均衡性的方面展開閱讀感知,獲得豐富的啟迪。
四、以寫促練,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寫作訓練鞏固言意認知效果
在學生掌握語用的基本知識后,教師需要在學生閱讀認知的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言意”認知實踐機會。
例如,學習部編版六上課文《竹節(jié)人》,讓學生仿照作者給竹節(jié)起幾個響亮的名號。學生們興趣盎然,有的學生這樣表達:“竹節(jié)人手上系一把用竹片削成的大刀,就成了手握青龍偃月刀的關云長,號稱‘美髯公,三個字刻在竹節(jié)人背上,神氣!”有的仿照句式,充滿童趣:“竹節(jié)人手上系兩根短的冰棍棒兒,就成了手握雌雄鋼鞭的尉遲恭,號稱‘雙鞭大將,四個字刻在竹節(jié)人背上,神氣!”有的同學表達得惟妙惟肖:“把用木片削成的兩把斧子系在竹節(jié)人的兩只手上,就成了手握雙斧的李逵,號稱‘黑旋風,三個字歪歪斜斜刻在竹節(jié)人的胸口,神氣!”當然還有更精彩的:“竹節(jié)人手上系一根削尖了的冰棍桿兒,就成了手握瀝泉神槍的岳飛,號稱‘抗金英雄,四個字刻在竹節(jié)人背上,神氣!”
學生在仿寫時,加深了對修辭、文章結構等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教師鼓勵和肯定學生的仿寫成果,促進學生的“言意”認知成長。
(二)故事創(chuàng)編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教材文本中的內(nèi)容經(jīng)過精挑細選,通常都是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而進行編訂,具有極高的學習價值,為學生在仿寫、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提升語用認知創(chuàng)造了便利的條件,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4]。
因此,在學生充分掌握了對“言意”認知與解讀后,教師根據(jù)文本“意象”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對文本“言意”的辯證關系進行深度的解析與探究,組織學生發(fā)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開展創(chuàng)編活動,內(nèi)化“言意”的內(nèi)涵,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
綜上所述,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文本中的意象來建立對言意的認知,達成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言意”同生,通過閱讀、賞析、寫作等基礎訓練,做到師生和“語用”共舞,加深學生對文本文意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從而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明太.意象互動 言意共生——小學語文語用教學實踐探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1):62-64.
[2]姜樹華.“言意共生”語文教學的基本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8(Z2):21-25.
[3]宋飛.言意共生:語文教學的原點和歸宿——蘇派“言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教育,2012(04):21-23.
[4]徐春燕.淺談小學語文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名師在線,2019(02):37-38.
陳瑋,福建省福清市城關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