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zhì)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
——育兒作家諸葛越
●最先道歉的人最勇敢;最先原諒的人最堅強;最先釋懷的人最幸福。
——新浪微博
●即使在最親密的朋友之間,奉承和贊揚也是需要的,就像車輪需要潤滑油一樣。
——托爾斯泰
●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覺不到畏懼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懼的人。
——曼德拉
●你能做的最大的社會公益,根本不關(guān)錢的事,只需要管好你自己,照顧好家人,對他人微笑。
——人人都可做慈善
●你鋒芒畢露,這是你的弱點。你像把無鞘的刀,而好的刀應在刀鞘里。
——黑澤明
●瓶子想裝油,先要倒空自己;嘴巴想說話,先要閉上自己;陶器想成形,先要使自己柔軟。
——一個人想實現(xiàn)自我,先要否定自己
●恩愛就像被子上的螨蟲,不曬身上癢得慌,曬多了就沒了。
——恩愛不必經(jīng)常秀
●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楊絳
●小孩子想念的是親人,長大了,想念的是戀人,后來的后來,想念的對象又變成了親人。人生最初和最后的想念幾乎是一樣的。
——最初和最后
●大多數(shù)人都高估了自己一年內(nèi)能做到的事情,也低估了自己十年內(nèi)能做到的事情。
——吉姆·羅恩
●要是你老是認為自己配不上一個更好的人,那么,你也永遠無法成為一個更好甚至最好的自己。
——張小嫻
●天真的人,不代表沒有見過世界的黑暗,恰恰因為見到過,才知道天真的好。
——三毛
●人生的路,就是一場從生到死的跋涉與攀登,路難,事難,做人更難。其間,好人難做,惡人不能做。
——《每天一點正能量》
●人很難在青春時認識青春,只有走過了青春,才能認識青春。
——安娜·昆德蘭
●人生最甜蜜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得來。
——電影《桃姐》
●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使世界適應自己。
——蕭伯納
●女友在不熟的時候是小鳥依人,熟悉之后是大鵬展翅。
——某些男士的感受
●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xié),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林徽因
●生活里許多的人,我們是捉摸不定的,甚至防不勝防。但是,我們不必去計較,更不必去埋怨,我們唯一要做的是,當我們必須去面對他們的時候,同樣地奉上我們的真心。
——新浪微博
●為什么我們越長大,越孤單,越不安,越不快樂?因為我們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了。
——張德芬
●人們對一個人的印象,只有7%是來自于你說的內(nèi)容,有38%來自于你說話的語調(diào),而55%來自你的外形與肢體語言。
——73855定律,又叫麥拉賓法則,是心理學教授艾伯特·麥拉賓通過10年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
●人與人交往,勢利是常態(tài)。純粹只講道義,不顧勢利,是非常態(tài)。
——南懷瑾
●人生就像自助餐,最開始總是選擇很多,等知道什么符合自己胃口時,往往快吃飽了。
——網(wǎng)上語錄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