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來南京第一次去梅花山,只見山上山下是一片花海,許多市民舉家出動賞梅花,那個歡聲笑語的場景深深地打動了我。
如今梅花山占地1533余畝,種植3.5萬余株梅樹,350個以上的品種,當(dāng)之無愧是“天下第一梅山”。
根據(jù)《南京梅譜》記載,觀賞梅主要有朱砂臺閣、南京紅、綠苔梅、素白臺閣、銀紅臺閣、紅須朱砂、白須朱砂、玉蝶、七星梅等品種。不過對賞花人來說,最難的不是分類,而是要學(xué)會欣賞。
古人提出賞花要做到五知:“知色、知香、知形、知韻、知時。此外,古人對觀賞梅花的環(huán)境也非常講究,如果在淡云、薄寒、細(xì)雨、微雪、晚霞的天氣里,或者在清溪、小橋、竹邊、粉墻、黛瓦的背景下,賞梅就更有詩情畫意。
梅花山有許多珍貴的品種,那株400年的明代墨梅,是當(dāng)之無愧的“梅王”;最為珍貴的是“別角晚水”,是梅花山的“鎮(zhèn)山之寶”;有兩株長在一起的梅樹,叫“情人梅”……
梅花山賞梅最打動人的,還是人的風(fēng)景。我相信大自然是有激活功能的,人一到這里馬上就放松了。在梅花山,我曾看到幾個年輕姑娘坐在塑料布上打撲克,手機(jī)里還放著背景音樂;我曾看到一位中年女子在梅樹下面,不是唱《牡丹亭》,而是唱意大利美聲;在梅花山,見到更多的場景是手機(jī)拍照,在鏡頭里,每個人笑容都是生動的。有人批評那些拍照大媽是“花絲巾芳華范”,其實(shí),只要不妨礙他人,享受美好的瞬間有何不好?記得那次在博愛閣,看見兩個六七歲小女孩嬉戲打鬧,我下山后還能聽到“咯咯”的清脆笑聲,真好!
梅花山的魅力,不僅在于自然風(fēng)景,建筑風(fēng)景,更在于人的風(fēng)景。這是一座不斷生長、不斷變化的山。只要你對它投入感情,無論是春夏秋冬,晝夜晨昏,都可體會大自然不同的妙處。我曾在一個初春的雨后,在梅花山的后山撿到一支枯梅枝,造型非常古樸,后來我把它帶回家,插到書房的梅瓶里,一剎那,我竟有了與梅花山為伍的感覺!
(據(jù)《揚(yáng)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