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陵縣偏居湘贛一隅,“界三路之間”,扼湘贛要沖,歷來為兵家盤踞和必爭之地。新中國成立前,國民黨鑒于茶陵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軍事需要,在茶陵曾修建過兩個飛機場,使遠離中心城市、地處湘東一隅的茶陵成為交通、軍事中心。
鯉魚洲機場舊址位于茶陵縣城郊的思聰鄉(xiāng)深塘村鯉魚洲上。1931年4月動工,1932年11月竣工,長400米,寬250米,面積為10公頃,場內(nèi)有起降跑道和一個停機廠棚。興建機場的主要目的,是 “圍剿”湘贛邊數(shù)十縣的蘇區(qū)紅軍。
1931年年初,隨著中央蘇區(qū)兩次反“圍剿”的勝利,湘贛邊革命形勢發(fā)展迅速。湘東南獨立一師、三師和茶陵游擊隊等革命武裝力量快速壯大,湘東南、贛西根據(jù)地連成一片,中共中央在此設立湘贛省。面對這一燎原之勢,國民黨十分恐慌。擔任“剿匪”聯(lián)軍西路軍總司令的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1887—1956)、總參謀長兼28軍軍長劉建緒(1890—1978,湖南醴陵人,國民黨陸軍上將),將茶陵列為六個重點 “剿匪”區(qū)之一。調(diào)遣28軍 的63師、15師、16師等重兵進駐茶陵,并糾集地方武裝,向蘇區(qū)全面實施政治、經(jīng)濟、軍事“圍剿”。由于當時茶陵還沒有修通公路,國民黨軍隊、武器運輸效率緩慢,在紅軍快速機動的游擊戰(zhàn)面前時常被動挨打。為此,劉建緒命令國民黨茶陵縣政府強占土地,強征民力,一方面加緊修通茶攸、茶界(界化垅)公路,一方面經(jīng)湖南省航空處勘察,組織駐茶軍隊和地方力量,在地勢平坦、靠近縣城的鯉魚洲上興建茶陵歷史上的第一個機場,當時名為茶陵飛機場。
茶陵飛機場航務組印鑒
機場建成后,經(jīng)常有國民黨飛機起落,在萍鄉(xiāng)、茶陵、永新、遂川等縣擔負偵察、轟炸、散發(fā)反革命傳單等任務,大大增強了國民黨軍隊“剿共”作戰(zhàn)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國民黨軍隊遠程調(diào)派、機動指揮的保障力。國民黨16師師部和28軍軍部先后搬至茶陵,給湘贛蘇區(qū),特別是茶陵帶來很大危害。
1933年8月,紅十七師3個團和茶陵游擊隊強攻位于湘贛邊的雪花坳國民黨碉堡陣地,欲拔除橫亙在游擊區(qū)補給線上的“毒瘤”。盡管紅軍英勇奮戰(zhàn),但國民黨軍隊在飛機空中火力的支援下負隅頑抗,最后紅軍傷亡300余人,被迫放棄并撤退。11月,國民黨軍隊先派飛機對紅軍在湘贛邊五佛嶺構筑的碉堡、戰(zhàn)壕等防御工事進行破壞性轟炸,掃清障礙,后組織地面主力向山上猛攻,紅軍憑險頑強反擊,戰(zhàn)斗十分激烈,雙方傷亡較大,后終因敵強我弱,紅軍和茶陵游擊隊被迫轉移。
1934年8月和10月,紅六、紅一軍團主力分別突圍長征,茶陵飛機場喪失了其“剿匪”功能。1940年8月,國民黨茶陵縣政府為防止機場被日軍利用,將其毀棄,為躲避日軍戰(zhàn)亂而從長沙遷至茶陵的協(xié)本中學將機場跑道用作操場。1946年后,機場舊址被國民黨縣黨部改建為“忠黨林場 ”。新中國成立后,該林場被收為國營農(nóng)場。
小汾機場舊址位于茶陵縣浣溪鎮(zhèn)小汾村,是國民黨44軍工兵營、輜重營等直屬部隊2000多人,與茶陵警察中隊、浣湖鄉(xiāng)民工700多人共同于1944年8月至9月修筑的。機場跑道長1000米、寬60米,能容納多架飛機起降。
茶陵國民政府向各鄉(xiāng)征用修建小汾機場工具的電文
1944年6月,中日長衡會戰(zhàn),茶陵是拱衛(wèi)衡陽的東門戶和防護炎陵、贛州的北屏障,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7月,日軍攻占茶陵大部,遭到國民黨守軍和茶陵地方民眾的頑強抵抗。國民黨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薛岳(1896—1998)急令退守茶陵浣溪一帶的國民黨44軍軍長王澤浚(1903—1974,國民黨陸軍中將)搶建一個軍用機場,以利國民黨守軍和盟軍對日作戰(zhàn)。
王澤浚實地考察后,決定將機場建在靠近軍部的洣水河高岸上。為了搶時間、趕進度,王澤浚親自坐鎮(zhèn)指揮。在炎炎酷暑下,3000名軍民同心協(xié)辦,夜以繼日,每天忙碌10多個鐘頭,管理、施工、生活全部實行軍事化。并修建了較完善的航空站、兵棚、無線電臺等后勤保障設施。
9月中旬,機場竣工,隨即飛來了6架轟炸機,下來一大批空軍人員、美軍爆破武裝人員和中美指揮人員。幾天后,6架轟炸機攜帶重磅炸彈,飛向江西吉安一帶,轟炸日軍。10月中旬,侵茶(陵)日軍與國民黨44軍161師在茶陵下東鄉(xiāng)狗子嶺發(fā)生激戰(zhàn)。日軍憑借先進的炮火對國民黨守軍進行猛攻。戰(zhàn)斗相持到第三天,國民黨守軍請求空軍支援,并在防守陣地上,用白布擺成陸空聯(lián)絡信號,讓從小汾機場起飛的盟軍飛機識別目標,俯沖轟炸。此次行動,共炸死日軍戰(zhàn)馬200多匹,遺棄尸體不計其數(shù),迫使日軍倉惶退守縣城,并從此放棄南侵炎陵的計劃。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茶陵人民通過機場航空站無線電臺收到消息。喜訊傳來,軍民奔走相告。小汾機場在抗戰(zhàn)最后階段,發(fā)揮了克敵制勝的重要作用,是軍民團結抗戰(zhàn)的結晶,在抗戰(zhàn)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日本投降后,機場被荒棄。20世紀70年代經(jīng)村民翻整,機場變成了面積有300多畝的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