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貞
摘要:預測是高中英語閱讀的重要技能,本文針對閱讀教學中教師運用預測策略存在的問題結(jié)合具體實例提出三個有效預測的方法:找準切入點,以學生已有的基礎和經(jīng)驗為前提,結(jié)合DRTA閱讀教學法讓預測得到驗證。
關(guān)鍵詞:預測;閱讀;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9-0096
預測指讀者根據(jù)對文章提供的各種線索(包括文字和非文字的)的察看和選擇,結(jié)合讀者已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亦稱圖式)和經(jīng)驗,對文章的主題性質(zhì)、內(nèi)容、寫作方式等作出預先推斷。預測作為一項推理性的認知技能,在英語閱讀中起著重要作用。它能有效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增強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力并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但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沒有找準預測和材料結(jié)合后的訓練切入點,沒有利用文本內(nèi)容或文本特征等其他角度進行預測。再加之,教師沒有關(guān)注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預測的內(nèi)容難度太大,又沒有通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學生對預測的內(nèi)容不了解,無從下手。
預測之所以能提高閱讀效率,是因為它使學生產(chǎn)生某種期待,學生會帶著這種期待閱讀文章,為他們的假想尋找證據(jù),從而將注意力集中在文章內(nèi)容上。這樣,閱讀過程就成了積極主動的交際過程,不管學生的預測是否被肯定,都會加深其對文章的理解。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預測策略?筆者將結(jié)合實例提出如下具體的操作方法。
一、找準預測的切入點
在運用預測策略時,教師常從標題和插圖出發(fā),但并不是所有的標題都適合用于預測,而且除了標題以外我們還有很多角度可以切入,如小標題、圖表、文本中的某個句子或段落,課后習題,特殊的文本特征等。如果找準了切入點,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投入閱讀,還能使課堂教學更有目的性、針對性。
人教版Module7 Unit4,如果根據(jù)標題“A Letter Home”學生只能判斷這是一封信,但這里有10張與文本有關(guān)的圖片,是預測最好的切入點。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猜測:1.What was Jos job? 2.Who will b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3.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4.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eople and life there? 5.What will be written in the letter?通過預測,學生在閱讀前就大體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Module 6 Unit 4 Reading部分有兩個圖表,分別是1860~2000年氣溫變化幅度以及1957~1997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主要是詞匯的理解)看懂這兩個圖表,并根據(jù)標題就可以預測文章討論全球變暖這件事,再結(jié)合常識學生可以大膽猜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與這一現(xiàn)象有關(guān),還可能是主要原因,那么文章就是闡述全球變暖的原因。學生帶著自己的猜測與問題進行閱讀,注意力就會更集中。Module5 Unit1 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話He knew that cholera would never be controlled until its cause was found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可以讓學生猜測上文講了什么內(nèi)容,下文又會闡釋什么?如果你是John Snow,你會如何找原因?Module4 Unit1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Comprehending第一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置了4個選擇題,根據(jù)這些問題和選項學生不難預測到以下內(nèi)容:文中的主人公是Jane,她研究的對象是chimps,地點是in the wild(Africa),而且文中還會提及她研究的目的。Module5 Unit5 First Aid for Burns第一段黑體字單詞:skin,organ,barrier,poisons,rays,complex,把這些詞匯聯(lián)系在一起,不難猜到這段文字會介紹皮膚的功能,同時還能鍛煉學生抓關(guān)鍵詞進行快速閱讀的能力。
二、預測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前提
教師A對Module7 Unit2 Satisfaction Guaranteed做了如下設計:首先通過呈現(xiàn)由Issac Asimov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的圖片引出科幻小說家Issac Asimov,再看2分鐘的電影視頻引出Asimovs Three Laws For Robots,接下來便通過標題預測文章內(nèi)容:Can you imagine what the story is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Satisfaction Guaranteed”?
分析與思考:這個標題初看不易理解,因為學生腦海里關(guān)于這兩個單詞的知識和經(jīng)驗匱乏,有些學生根本不理解意思,而且教師未做任何說明與引導便讓學生預測,學生肯定無話可說。即使有些學生可能會根據(jù)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導入猜測這篇文章是講關(guān)于機器人的,但這并不是通過標題預測出來的,這樣的預測活動是無效的。
教師B是這樣設計的:首先開門見山告訴學生今天要學一篇由科幻小說改編的文章,然后呈現(xiàn)課本上的那幅插圖(Tony抱住Claire,兩人臉貼得很近,剛好被鄰居們看到),問學生:This is a picture from the passage,what happened? 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will be abou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學生能夠說出“a love story between a woman and a man”。師:The two people ar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passage. Can you go through the text and find out their names?學生找出Tony與Claire。師:Read the 1st paragraph quickly,and tell me who they are?學生閱讀后發(fā)現(xiàn)機器人Tony被送到家庭主婦Claire家做實驗。師:So now we know its a story between a housewife Claire and a robot Tony(強調(diào)robot). What will happen between them?
分析與思考:教師B沒有從難懂的標題出發(fā),而是以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圖片為切入點,通過提問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主題。當學生猜測家庭婦女與機器人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時,自然而然會聯(lián)系以前看過的有關(guān)機器人的電影,這樣便有話可說,預測順利進行。標題不妨這樣利用:閱讀過后學生了解了文章內(nèi)容,教師提問:Whose satisfaction was guaranteed by whom? Do you think Claires satisfaction was guarantee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tle?這樣不僅深化主題,還通過討論標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預測需要得到驗證
DRTA(Directed Reading Thinking Activities)閱讀教學法由美國學者Carol N. Dixon Denise D Nessel等人創(chuàng)立,其宗旨是學習者經(jīng)過閱讀重新構(gòu)思關(guān)于事物、生活、世界的意義,從而形成他或她自己的思想。實踐證明,DRTA能夠解決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無法解決的問題,即如何使閱讀成為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主動學習過程(張虹,1997)。預測(Predict)、閱讀(Read)以及驗證(Prove)是DRTA閱讀教學法的三個核心步驟。在預測階段,第一次預測要求學生根據(jù)文章的標題、文章的前幾句或圖片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預測;以后的預測要求學生在每個指定的停頓處根據(jù)已讀內(nèi)容對下文進行預測。在閱讀階段,要求學生閱讀文章,并在文本中找出證據(jù)印證他們的預測。在驗證階段,要求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說出在邏輯上可以支持或否定其預測的信息(聞艷,2012)。
筆者結(jié)合DRTA閱讀教學法,對Module3 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閱讀的第一課時進行了嘗試,收到較好的效果,以下是教學的主要過程。
1.引入戲劇的幾個要素(讀前預測)
學生仔細觀察文章的特殊結(jié)構(gòu)很快就會得知文體——戲劇。學生結(jié)合語文知識猜測文中會涉及到戲劇的哪些要素。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斜體字、大寫字以及標有不同顏色的字體,驗證學生的猜測,得出戲劇的幾個要素:stage direction,character,narrator,act,scene。然后,教師通過提問What we call the words character say in a play? What does the narrator tell us in the first paragraph?得出lines,setting兩個要素。接著通過選詞填空加深對這幾個要素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節(jié)(讀中預測)
學生仔細閱讀第一段narrator的敘述,找出主要人物及其身份。最后兩句描述Henry落魄的樣子,學生猜測What happened to him?教師簡要記錄學生的集中猜測。幾分鐘后,學生閱讀Line28~36,然后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證實或推翻教師記錄下來的學生的預測。教師提問:Henry told his experience to the brothers. What else would the brothers want to know from Henry? Think about it.學生展開第二次閱讀過程中的猜測,各抒己見后,學生閱讀Line14~46,找出兩兄弟提出的問題,教師再將之前學生預測中提出的問題與兩兄弟提的問題進行比較后追問:Why did the two brothers want to know these from Henry?學生討論后發(fā)表觀點。
3.小組活動續(xù)故事(讀后預測)
教師提問:When Henry was about to leave,what did the brothers do?(give him a letter)
Read Line47~end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What is in the letter? What was Henry asked to do after he got the letter?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追問: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to Henry after he left with the letter?學生小組討論后選出一個代表匯報結(jié)果。最后教師總結(jié):You are good story makers,what would happen to Henry according to Mark Twain? We will know in the“Using Language”next time.
分析與思考:雖然學生英語基礎有限,預測過程中不能完全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環(huán)節(jié)時間不夠,只有幾個小組有機會展示,但總體而言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比平時投入。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要完成的任務感興趣,一方面預測內(nèi)容在能力范圍內(nèi),容易讓他們發(fā)散思維,偶爾出現(xiàn)不能用英語表達的情況教師允許他們用中文,這就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另一方面學生帶著期待集中注意力閱讀文章,找到驗證自己或同學的預測的證據(jù)后讀出句子或發(fā)表觀點,這樣一來,學生不僅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還鍛煉了找讀技能和口語表達能力。每次預測活動結(jié)束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到另一個切入點進行下一輪的預測——閱讀——驗證。每個環(huán)節(jié)彼此聯(lián)系緊密,不會因為預測讓整個教學活動支離破碎,同時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專注思考與閱讀。讀后預測雖然不能在當堂得到驗證,但這樣開放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給學生留下懸念吸引他們進行下一次的閱讀。若有學生想將自己的構(gòu)思和作者的構(gòu)思進行對比,教師也已指明方向。需要指出的是DRTA教學法更適合用于有故事情節(jié)的文學作品的教學中。
總之,平時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后兩種語言技能出發(fā)設計教學活動并開展有效教學。如果能在充分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找準切入點,結(jié)合學生的背景知識和能力水平恰當引導學生預測,那么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思維得到鍛煉,不僅使英語課堂更有效生動,還能使學生將預測策略逐步內(nèi)化為自己的能力,提高閱讀效率以及應試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張虹.DRTA——語言教學的新方法[J].外國教育資料,1997(5).
[3]聞艷.DRTA教學法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8).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