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英華
(河南省柘城縣中醫(yī)院肝膽脾胃科,河南 柘城 476200)
肝硬化腹水是一種慢性肝病,是由于交感神經活動增加,出現腎血流量排尿量及排鈉減少,使過水量和鈉留置在體內而形成肝腹水[1]。肝硬化氣滯血瘀型屬中醫(yī)“鼓脹”“積聚”等范疇,病位在肝臟,形成與肝、脾、腎等三臟關系密切,治以理氣化瘀、清熱通腑。本研究用理氣化瘀湯聯合針灸治療酒精性肝硬化腹水氣滯血瘀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63例,均為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3例。對照組男22例,女8例;年齡30~71歲,平均(52.39±3.37)歲;病程2~5年,平均(3.71±0.85)年。觀察組男21例,女12例;年齡30~70歲,平均(52.43±3.33)歲;病程2~6年,平均(3.69±0.8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yī)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肝臟病學》[3]診斷標準。②中醫(y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氣滯血瘀型診斷標椎。主癥為腹水,腹大脹滿,脅腹攻痛,右脅觸之有包塊、質偏硬,脈絡怒張,面色黧黑,面頸胸臂有血痣,呈絲紋狀,手掌赤痕;次癥為唇色紫褐,渴不欲飲,納呆食少,大便秘結;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細澀。③對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史。
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②溝通認知存在障礙;③對研究方法不耐受;④合并嚴重感染。
兩組均予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限制鈉攝入,飲食護理及對癥治療。并給予針刺透穴,取穴肝俞、腎俞、三陰交、足三里,平補平瀉法;取期門、支溝、陽陵泉、太沖,瀉法。有黃疸者加至陽、膽俞,平補平瀉,并予以灸法,透穴選水分透氣海、氣海透中極,并針感直放射至前陰。日1次,7天為一療程,治療4個療程。
觀察組加用理氣化瘀湯(自擬)治療。藥用瞿麥30g,防己9g,制大黃9g,葶藶子、失笑散、丹參各15g,椒目、莪術、枳殼、桃仁各5g,厚樸6g。日1劑,加水煎煮,棄渣留汁200mL,早晚各溫服100mL,治療4周。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腹水消退I級為B超檢查腹水陰性,腹水完全消退,穩(wěn)定大于3個月;II級為B超檢查腹水少量,腹水大部分消退,臨床體檢輕度移動性濁音;Ⅲ級為腹水較治療前有所消退,平臍腹圍縮小大于3cm;無效為未達到“Ⅲ級”標準,腹水量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更嚴重。
采集空腹靜脈血5mL,用干式化學法檢測ALT、AST水平。
腹圍、腹腔積液。
兩組腹水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腹水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ALT、AST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LT、AST水平比較 (U/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LT、AST水平比較 (U/L,±s)
時間 組別 例 ALT AST治療前 對照組 30 125.64±36.79 98.71±15.64觀察組 33 126.51±37.08 98.54±15.79 t 0.093 0.043 P 0.926 0.966治療后 對照組 30 75.67±26.43 81.26±11.39觀察組 33 61.58±19.12 72.54± 7.81 t 2.440 3.572 P 0.018 0.001
兩組腹圍、腹腔積液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腹圍、腹腔積液比較 (±s)
表3 兩組腹圍、腹腔積液比較 (±s)
時間 組別 例 腹圍(cm) 腹腔積液(mL)治療前 對照組 30 80.02±6.98 96.14±5.89觀察組 33 79.96±7.05 96.03±5.96 t 0.034 0.074 P 0.973 0.942治療后 對照組 30 75.26±8.14 81.52±7.07觀察組 33 71.39±5.87 57.14±8.53 t 2.179 12.281 P 0.033 0.000
酒精性肝硬化的發(fā)生與飲酒、性別、遺傳、營養(yǎng)狀況及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有關,癥狀包括食欲不振、乏力倦怠、腹痛、牙齦及鼻出血等。
中醫(yī)認為,不節(jié)飲食、無度嗜酒、情志郁結等均可引起脾虛失運、肝郁氣滯;脾虛失運日久可致腎虧,傷及腎陰陽,肝郁氣滯日久可致血瘀,形成虛實夾雜之證。本虛于三臟,實為血瘀、氣滯、水聚[6]。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ALT、AST、腹圍、腹腔積液均降低,且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變化幅度更大。表明用理氣化瘀湯聯合針灸透穴治療可提高療效,改善ALT、AST水平,降低腹圍及腹腔積液。針灸透穴即透穴而刺,一針多穴的刺法,其法為刺入某穴后,將針尖刺抵相鄰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膚,具有取穴少、得氣穴位多的特點。又可分為沿皮淺透法,如地倉透頰車;直向深透法,如內關透外關、陽陵泉透陰陵泉等[7]。理氣化瘀湯方中瞿麥入心、腎、小腸、膀胱經,清熱利水,破血通經;防己歸膀胱、肺經,祛風止痛,利水消腫;制大黃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葶藶子入肺、膀胱經,下氣行水,祛痰定喘;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結止痛;丹參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椒目歸脾經、肺經、膀胱經,利水消腫,祛痰平喘;莪術歸脾經、肝經,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厚樸歸脾、胃、大腸經,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瘀,清熱通腑之效[8-9]。
綜上所述,理氣化瘀湯聯合針灸透穴治療氣滯血瘀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可提高療效,改善ALT、AST水平,降低腹圍及腹腔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