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黃翔 鄧仕英
(長江大學(xué)工程技術(shù)學(xué)院,湖北 荊州 434020)
果膠無毒,無刺激性,可用于牙膏的增稠劑和黏結(jié)劑、可入口的化妝品、醫(yī)藥止血劑和代血漿[1]、治療腹瀉和重金屬中毒、乳化穩(wěn)定劑和增稠劑、制作果醬等,應(yīng)用領(lǐng)域廣泛,市場需求量大。研究表明:柑橘皮中含有豐富的果膠[2],約占果皮質(zhì)量的30%[3],能較好地滿足人類對果膠的使用需求。然而生活中人們在食用柑橘時大多都去果皮,從而產(chǎn)生了生活垃圾,不僅沒有合理利用天然果膠,而且給環(huán)境帶來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地從果皮中提取出天然果膠,變廢為寶,具有較大的市場應(yīng)用前景和社會經(jīng)濟效應(yīng),同時也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魏菊[4]通過采用酸解法提取果膠,研究了酸料比、酸解時間溫度對果膠提取率的影響。但是,其提取時間相對較長。本論文采用酸加沸水的方法對柑橘皮中的果膠進行提取,此方法打破恒溫條件下提取果膠,不僅縮短了提取時間,而且果膠提取率也相對提高。
柑橘皮、95%乙醇、鹽酸、硫酸、磷酸、等(以上均為分析純)、DZTW-電子調(diào)溫電熱套、PHS-2F 雷磁pH 計、烘箱、真空泵、抽濾瓶、三頸燒瓶等玻璃儀器。
(1)原料預(yù)處理取新鮮柑橘皮,切碎至粒徑5~10mm,漂洗瀝干放入烘箱烘干,使果膠酶失活。
(2)酸水解提取準確稱取預(yù)處理柑橘皮20g 至250ml 三口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溶液,置于電熱套內(nèi)加熱至沸騰提取一定時間,轉(zhuǎn)至離心機中離心分離至上層清液不黏稠為止,即得果膠提取液。
(3)提取率
果膠提取率=M1/M×100%
式中:M1 為提取得果膠的質(zhì)量;M 為柑橘皮的質(zhì)量。
由圖1、圖2 可知,柑橘皮烘干之后進行提取所得提取率最高,樣品顆粒大小為小塊顆粒狀提取率最高。新鮮的柑橘皮含水較多,且果膠酶處于活性狀態(tài)會對果膠進行分解,從而降低果膠的提取率;烘干的柑橘皮既能除去自由水分又能使果膠酶失活,有效的提高了果膠的提取率。樣品顆粒過大不能充分對果膠進行充分提取,導(dǎo)致果膠的提取率偏低;樣品適當碎化呈小塊顆粒狀可以增加與溶劑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果膠的提取,但是樣品過度碎化呈粉末狀會造成顆粒間的粘連,不利于提取溶劑與之接觸,導(dǎo)致果膠的提取率偏低。因此,選擇烘干、小塊顆粒狀柑橘皮進行提取果膠最佳。
圖1 樣品處理方式對提取率的影響
圖2 樣品顆粒大小對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3 可知,以HCl 為提取劑所得提取率最低,H3PO4為提取劑所得提取率最高。
圖3 酸的種類對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4 可知,單一采用酸法提取率最低、微波法其次、沸水法較微波法略高、酸加沸水提取率最高。單一采用酸法可能對果膠提取不充分,酸與沸水結(jié)合提取更充分提取率就好更高。
圖4 提取方法對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5 可知,料液比在1:10 至1:20 提取率呈上升趨勢;料液比為1:20 時果膠提取率最大,料液比1:20 之后提取率呈緩慢下降趨勢。這可能是料液比偏小時,溶劑量小不能完全溶解物料和提取物,加之物料粘性大,果膠轉(zhuǎn)移到提取液中的難度也將隨之增加,所以果膠提取率偏低;但當溶劑過大時,提取液中果膠濃度太稀,在沉淀時果膠的得率也會相應(yīng)減少。因此,料液比選擇1:20 最佳。
圖5 料液比(g/mL)對提取率的影響
以柑橘皮為原料對其進行烘干處理探討出最佳提取工藝是:將柑橘皮碎至小塊顆粒狀進行烘干處理的樣品在酸+沸水、采用磷酸為提取劑95%乙醇為沉淀劑、料液比為1:20 所得產(chǎn)品提取率最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