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
瀏覽20世紀上半葉的軍事宣傳地圖集,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經典隱喻:“法西斯章魚唱起了它的天鵝之歌?!币驗槟切┕之惖陌私谦F時常出現(xiàn)在你眼前。軍事宣傳地圖必須提供大量信息,比如說在解釋奧匈帝國在哪里的同時,插畫家可能還需要展示其盟友,甚至還需要展示其軍事實力以及外國公民應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它。在轉變人們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上,這些精彩的地圖比任何宣傳文章都更加雄辯,比任何煽動性的語言都更有力量。一幅幅戰(zhàn)爭宣傳地圖,構成了一部心機重重、曖昧難言的平行世界地理學。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的十年,英國還沒有和德國成為敵人,相反,約翰牛(英國)的目光緊緊盯著沙皇尼古拉二世治下的俄羅斯帝國,畫中的沙皇俄國像一條大章魚,其觸角遍布波蘭、中國和芬蘭。約翰牛的腳下是他的領地,被畫成了彈藥的形狀。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化身成野貓抓撓著他的腿。圖中的約翰牛還被化身為婦人的愛爾蘭責罵。而傳統(tǒng)強國西班牙和土耳其虛弱不堪。德國則在膨脹,渴望爆發(fā)。這張地圖展現(xiàn)的緊張氣氛顯而易見,但是戰(zhàn)爭將以何種形式爆發(fā)尚不明確。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了,英國人不得不重新評估誰是敵人誰是盟友。在這種地圖上,俄羅斯的章魚形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開著壓路機駛向歐洲大陸中部的形象(當時的人認為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對戰(zhàn)爭的勝負具有決定性的英國(這句話不通))。在地圖的中央,法國貴賓犬和英國斗牛犬是一方,與代表多民族融合的奧匈帝國的雜種狗和德國臘腸犬相互對峙。戰(zhàn)爭一開始,“群狗之戰(zhàn)”的看法反映出人們對戰(zhàn)爭的戲謔看法,但很快一切就改變了……
最初這幅畫是英國的商業(yè)地圖制作商在倫敦印刷,英國領土上那句“一切照舊”是指溫斯頓·丘吉爾的信念:盡管發(fā)生了戰(zhàn)爭,英國仍將保持其貿易大國的實力。不久后,這張地圖就被德國漢堡一家出版商復制,文字和意象保持不變,但在德國人看來,“一切照舊”意味則完全不同,意思是戰(zhàn)爭是英國人的陰謀。至于德國鷹,它是在英勇攻擊還是被殘酷包圍,就看觀眾自己的選擇了。
這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最后一年出現(xiàn)的德國宣傳地圖提出了疑問:“如果認真對待自決權并放開皮帶,協(xié)約國還剩下什么?”在這張德國宣傳圖中,把同盟國描述為偽君子,他們擁有大量殖民地(用拴著皮帶的動物表示),同時反對德國占領自己的殖民地。這張德國宣傳圖并不完全準確:得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被描述為美國殖民地,其實它們是美國的領土。
雷克斯·惠斯勒是著名的英國畫家。在這張圖中,他把英國皇家空軍描述成帶著護目鏡的小天使,在1939年10月1日突襲柏林,在柏林上空散發(fā)傳單。在1940年5月之前,英國空軍一直沒有向德國的民用地區(qū)投擲炸彈,而是投放宣傳單。圖片的左上角是不列顛妮亞(英國的擬人化,以頭戴鋼盔手持盾牌及三叉戟的女子為象征)。在宣傳畫的右下角,希特勒、戈培爾和戈林正朝著英國空軍揮拳吶喊,而馮·里賓特羅普則嚇得躲在桌子底下。惠斯勒參軍后,繼續(xù)在坦克車中作畫,直到1944年在軍事行動中遇害,享年39歲。
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變成了一場資源爭奪戰(zhàn)。在媒體上,戰(zhàn)爭初期較為簡單的領土占領圖,開始被更詳細的物資供應圖所取代。藝術家通過這些圖畫幫助普通百姓更加了解戰(zhàn)爭的實質。在這張圖中,布雷克將信息與態(tài)度融合在一起。觀眾可以通過這張圖更詳盡地了解英國的資源和德國的目標,但力量對比很明顯:英國一邊食物、煤炭、坦克和電力都很充足。歐洲則是一片狼藉。德國的工業(yè)中心魯爾(Ruhr)是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