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理工職業(yè)技術學校 黃錦園
高考英語改革政策是英語教學的方向標,就廣東省而言,從一開始不設口語考試,到2007年口語考試成績作為高考志愿填報與錄取的參考項目,再到從2021年開始,口語考試正式納入英語成績,這一變化可見,英語教學已逐步從應試教育轉(zhuǎn)向素質(zhì)教育,不再是純粹的書面考核,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已提上日程。另一方面,隨著英語教學的不斷改革,從早期的翻譯教學法、結(jié)構(gòu)教學法、聽說領先法,到現(xiàn)在普遍應用的情景交際法、任務教學法都已無法滿足目前的英語教學需要。新的教學法必然應運而生,敘述教學法就是其中一種。這是一種在認知學基礎上的新型教學模式,不僅注重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能力,還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對語言習得的影響,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非常符合我國英語素質(zhì)教育實際,符合學生認知心理過程,對中職英語教學有相當?shù)膶嵱靡饬x。
筆者從事中職英語教學十余年,注意到絕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缺乏口語訓練,升學到職中,普遍存在“啞巴英語”的尷尬局面。沒講過英語,不敢講英語,是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的狀態(tài)。此外,筆者在海外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期間發(fā)現(xiàn),即便是英語基礎夯實的高等知識分子也會礙于缺乏口頭表達能力而無法與他人進行有效交流。
敘事教學法以篇章教學的形式增加語言輸入,幫助學生積累語料,訓練邏輯性,營造較真實的課堂話語交際語境。敘事教學法的提出有助于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情景,在交流中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引導其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啟發(fā)思維,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確保語言教學的有效性與實用性。
“敘事”簡單地說就是講故事,是通過語言來完成對事實或事件的敘述,從而向?qū)Ψ竭M行信息的傳遞。敘述,一開始是用在文學的研究領域,但隨著語言認識學的發(fā)展,敘事法被逐漸應用于英語教學上。敘事教學法吸收了所有以理解為基礎的英語教學法,并不是機械式提供單詞或語法結(jié)構(gòu)去幫助英語學習,而是著重于提供有趣的并易于理解的故事,學生的興趣和對敘事的熟悉把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目標語言的輸出。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法,四川外語學院熊沐清教授等認為“敘事教學法指在外語教學中運用敘事化手段,將教材(一篇文章或一段材料、一個語言點或語言教學項目等)及教學中的某一過程盡可能以敘事形式設計和呈現(xiàn),營造一個真實情境或可能世界,讓學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學習,使認識活動生活化或藝術化,充分發(fā)揮語言、情感、想象、創(chuàng)造等心智能力而‘習得’語言”。它既是一種教學理論也是一種教學方法,是“思路、方法和技巧有機融合的綜合體”(熊沐清,2009)。宏觀而言,敘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上主要運用了以下三個理念:(1)它屬于認識教學法的范疇。認知心理學認為人類生活是一種故事化過程,人類事件和思維的真實性只能通過故事來表達和激發(fā);認知語言學認為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人們一定首先學習敘述的用法。敘述性話語比非敘述性話語更能引起注意,更有利于認知,更有利于外語學習。(2)敘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營造了較真實的語言氣氛,給學生提供較真實語境中說英語的機會。(3)敘事教學法借鑒并吸收已有的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與方法,能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保持注意、投入感情,激發(fā)想象、促進創(chuàng)造,從而提高中職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
“學習外語同學習游泳的道理是一樣的,游泳需要有個池子,學習外語也需要一個環(huán)境。一個人知道再多的游泳理論,卻不下水實踐,他是不可能學會游泳的;同理,一個人知道再多的語法知識,熟記再多的單詞,卻從不開口實踐,他是不可能說好外語的”(洪秀平,2004)。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語言習得離不開語言環(huán)境。英語在中國作為一種外語而存在,受到缺乏語境的局限。為提高中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打下豐富扎實的理論知識,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適合提高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環(huán)境,構(gòu)建新的學習模式,大膽創(chuàng)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使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形象、活潑,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敘事教學法則為英語口語教學提供了一個有利的途徑。下面從三個方面簡述敘事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上的運用。
1.敘述簡單的對話或故事
教師準備若干個60~120詞左右的對話或故事。同桌之間或四人小組將分配到不同的語料,學生先自行熟悉并向同伴講述,進行練習。3~5分鐘后,教師回收語料,學生輪流進行復述。盡管學生會想方設法用原句把故事“背誦”出來,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或適當?shù)亟o予關鍵詞提示。如果是初次練習,學生會出現(xiàn)停頓、重復或順序錯亂的情況,教師應該多給予鼓勵。
同伴間所用語料不同,更能激發(fā)好奇心與求知欲,產(chǎn)生信息溝,從而達到交流目的。在基礎階段,所提供的語料語言與句式應該盡量簡單,使學生容易理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時間控制在3~5分鐘,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熟悉但并不是去背誦。此外,敘事教學有可能出現(xiàn)聽的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甚至無所事事的情況。就此,教師可以提出簡單要求,比如提示學生認真傾聽,記錄內(nèi)容,作適當提問;或記錄其他同學復述的內(nèi)容,比較不同,取長補短?!罢f”“聽”任務同步設置,全班學生參與其中,成為真正的任務型活動,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
案例:
語料一: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語基礎模塊1》Nice to meet you.(61詞)
Sara:Good morning! I’m Sara Smith.
Li Xiaonian:Good morning,Miss Sara!
Sara:Well,Sara is my first name.My last name is Smith,s-m-i-t-h.Here’s my name card.
Li Xiaonian:Thank you,Miss Smith.
Sara:What’s your name?
Li Xiaonian:Li Xiaonian.
Sara:Is your last name Xiaonian?
Li Xiaonian:No,my last name is Li.
Sara:I see.Where are you from?
Li Xiaonian:I’m from Tianjin.Where are you from?
Sara:I’m from the US.
敘事(參考):Sara Smith and Li Xiaonian met each other in the morning.For Sara,Sara is the first name and Smith is the last name.For Li Xiaonian,Xiaonian is the first name,Li is the last name.Li Xiaonian is from Tianjin.Sara is from the US.Sara gave Li Xiaonian a name card.
語料二:選自《新概念英語2》Breakfast or lunch?(96詞)
It was Sunday.I never get up early on Sundays.I sometimes stay in bed until lunchtime.Last Sunday I got up very late.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It was dark outside.What a day! I thought.It’s raining again.Just then,the telephone rang.It was my aunt Lucy.“I’ve just arrived by train”,she said.“I’m coming to see you”.“But I’m still having breakfast”,I said.“What are you doing?” she asked.“I’m having breakfast”,I repeated.“Dear me”,she said,“Do you always get up so late? It’s one o’clock!”
敘事(參考):I never get up early on Sundays.Sometimes I stay in bed until lunchtime.Last Sunday I got up very late.Then I looked out of the widow.It was very dark and it was raining.At that time,the telephone rang.It was my aunt Lucy.She said she had just arrived and she was coming to see me.I told her I was having breakfast.She was very surprised because it was one o’clock and I was still having breakfast.
2.以對話的形式進行故事敘述
語料方面,以故事為主,把原本可以一個人完成的任務變換成需要兩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對話任務。故事方面,要求最好主題鮮明、貼近日常生活,能引起學生共鳴,如就餐、購物、看電影、旅行、保護環(huán)境或談論假期等。故事內(nèi)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伴之間互相合作,對信息進行提煉、處理與整合。以對話交流的形式把平面的故事立體化,實現(xiàn)語言的最大化交流作用。
案例:
語料: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語基礎模塊2》So much to do before we travel.(94詞)
Sydney is on Australia’s southeastern coast.It’s a city of fun.Every year,Sydney welcomes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We’ll go to Elizabeth Bay House in the morning.The house shows an entire picture of 19th century life.In the afternoon,we’ll drive to Bondi Beach.We can just lie on the beach and have a great time.In the early evening,we’ll end our trip at Sydney Harbor Bridge.When we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bridge,we’ll see the whole city of Sydney in beautiful evening lights.
敘事(參考):
A:Where is Sydney?
B:It’s on Australia’s southeastern coast.
A:How many tourists will go to Sydney every year?
B: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go there.
A:Where will you go in the morning?
B:We’ll go to Elizabeth Bay House.
A:What can you see there?
B:We can see an entire picture of 19th century life.
A:What’s your plan in the afternoon?
B:We’ll drive to Bondi Beach.We can lie on the beach and have a great time.
A:What’re you going to do in the evening?
B:We’ll climb the Sydney Harbor Bridge,so that we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evening lights of the whole city.
3.根據(jù)圖片進行敘事
事先準備一組有故事情節(jié)的圖片,教師可適當給出若干提示詞,學生準備3~5分鐘。因為時間有限,學生可能僅能粗糙寫出簡單的句子,而非完整的故事。因此建議準備時間過后,2~4人一組再完善,設計目的一是同伴學習有利于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強,二是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互相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更正。同伴合作后,再進行單獨的敘事就顯得更容易。
案例:
語料: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語基礎模塊2》It’s time to change.
敘事(參考):
Jim used to play computer games and go to bed late.He often felt tired and fell asleep in class.Jim decided to have a change and joined a healthy club.The coach advised Jim to do more outdoor activities and go to bed earlier.Now Jim is doing great and never feels tired.He hopes he can be healthier and do better in the exams.
隨著信息化課堂的全面實施,建議教師對學生的敘事進行實時錄音,如有必要,及時回放,實時點評。課后對錄音進行整理,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口頭表達的準確性。
對英語口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采取聽錄音、看錄像或看單詞敘事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更真實地貼近生活交流。此外,在敘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量地增加新詞匯的學習,學以致用,有助于學生更快更好更準確地記憶單詞。
敘事教學法符合中職學生學習外語的思維,通過用改編材料、設置語境、布置任務的方式,用故事/敘事這一生動的形式向?qū)W生輸入外語信息,學生從而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脫口而出,大膽交流。同時,敘事教學法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新的教學理念,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整理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設置故事化、生活化的語境,通過敘述自己或他人的事,敘述有關的語言材料來達到師生交流、互動,提高語用能力的目的,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此外,敘事教學法符合中職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用“聽說”帶動“讀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其語言能力能滿足今后工作、學生和生活對英語的基本需求。英語學習是一種認知活動,敘事教學法作為一種認知法,在英語教學中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它重視學生已有的認識結(jié)構(gòu),即已有的知識;重視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lián)系并重視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聯(lián)系新舊知識結(jié)構(gòu)。敘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脫口而出說英語的習慣并形成邏輯思維,并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然而,運用敘事教學法進行英語口語教學,對教師的工作量和英語水平有更大的挑戰(zhàn)和要求。教師課前要準備好大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圖片或聽力材料,課后還要整理錄音材料,分析學生的常用錯誤,以更好地指導教學。另外,口語的訓練屬于語言輸出,對于基礎普遍較弱的中職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必須循序漸進,分層教學,注重積累。因此,在中職英語課堂上運用敘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