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平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9)
南京五橋創(chuàng)新性采用縱向鉆石型鋼—混組合塔,標準節(jié)段高度4.8 m,其中最大節(jié)段縱橋向寬14.5 m,橫橋向寬約13.8 m。
鋼殼部分為雙壁異形箱型結構,雙壁間距1.2 m,由內外鋼壁板、豎向加勁肋、水平加勁肋、水平角鋼、豎向角鋼、焊釘組成。外側鋼壁板標準厚度為14 mm,內壁板標準厚度為6 mm。最復雜的下塔柱標準斷面見圖1[1]。
作為大節(jié)段鋼結構,不僅體積大,而且重量重,在長江上吊裝運輸及拋錨定位難度高,風險大,本文主要針對這一全過程進行分析研究。
除平穩(wěn)安全的將超大超重鋼殼節(jié)段運輸至碼頭,更重要的是防止鋼殼節(jié)段變形。經分析,采用2臺液壓運梁平車并排方式同步并聯運送,針對最重的中塔ZT1和邊塔BT1節(jié)段,節(jié)段底部支撐腿間增設抬梁保證其運輸平穩(wěn)安全。
1)根據鋼殼節(jié)段結構特點以及重量、重心分布,確定吊點位置,并設計特制框式吊具,采用碼頭800 t門吊配合進行吊裝,見圖2。
2)編制配載圖:根據鋼殼重心、支撐點及船舶的受載重心情況,編制配載方案,并在甲板上標明擺放點、防止在裝運過程中發(fā)生傾斜,造成運輸安全隱患,見圖3。
1)吊裝前,先復核運輸船的支墩位置,保證支撐墩支撐于節(jié)段壁板角部,利用水準儀對支撐墩進行調平,保證各支撐點支撐穩(wěn)固。
2)為防止運輸過程中損傷壁板坡口,在節(jié)段壁板底部設置專用的支撐。
3)按照設計圖要求連接好吊耳,擰緊螺栓。采用800 t門吊,利用框式吊具吊裝節(jié)段,避免節(jié)段壁板受水平力而導致壁板側向變形。框式吊具下采用4根直徑50 mm,長度為3 m的循環(huán)鋼絲繩吊裝,單根鋼絲繩可承35 t重量,吊耳處采用55 t卸扣,保證承載力需要。
4)吊耳及框式吊具計算分析采用ANSYS軟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計算結果如圖4所示,均可滿足吊裝安全的需要。
其中,吊耳及吊點處節(jié)段的等效應力最大約277 MPa,為局部應力,位置在吊耳銷孔及上排左右兩側高強螺栓連接處附近。
框式吊具吊裝最重節(jié)段時的等效應力最大約為267 MPa,主要集中于吊耳銷孔兩側的局部范圍。
同時,針對下塔柱節(jié)段進行吊裝分析,吊點選擇在較厚的中間鋼殼靠近角點位置,考慮鋼殼的自重和鋼筋重量。
由圖5分析可知,最大位移為豎向位移4.126 mm,滿足要求;鋼殼應力較小,吊點處應力較大,為172 MPa,滿足要求。
2.4.1捆扎方法
根據鋼殼尺寸及重量,選用適裝船舶,根據裝載和卸船順序編制配載圖和捆扎固定方案,確定捆扎流程,形成完整的最終方案。
捆扎工具與鋼殼不能直接接觸,一般接觸、受力小的地方墊1層~2層橡皮;受力略大的地方需在橡皮上再放一層10 mm~20 mm木板;受力較大者,還需增加一層3 mm~7 mm的鋼板。
2.4.2捆扎加固
1)裝船支墊:用10 mm~20 mm厚的薄木板襯墊,放置于鋼塔節(jié)段支架與船舶貨艙甲板之間,以增大支架與船舶貨艙甲板間的摩擦力,防止大件位移,減少船舶裝載總高度,增加船舶穩(wěn)性。
2)運輸裝載:裝載時,根據配載示意圖,將裝載船舶系固于指定裝載位置,由吊裝人員將鋼塔節(jié)段吊到船艙指定位置的支架上;待吊裝鋼絲繩不受力后,對船舶吃水進行全面檢查,并認真做好吃水記錄;如船舶有縱、橫傾現象,對節(jié)段做適量位移調整,確保船舶處于正浮狀態(tài),再進行加固。
3)裝載完畢,在節(jié)段支架的前后左右分別用工字鋼襯檔支襯定位,并將工字鋼牢固焊接于載貨甲板上,確保節(jié)段和船體固定為一體。
4)捆扎加固:為防止運輸途中船舶搖擺,使用鋼絲繩、螺絲、卸扣等將鋼殼緊固于船舶甲板上,保證節(jié)段與船體固定為整體。
1)認真查閱資料,了解拋錨范圍內各類條件等對船舶操作的影響。進入橋位拋錨范圍前,利用雷達、望遠鏡瞭望,觀察橋位拋錨范圍內的其他船舶通行情況。
2)抵達橋位拋錨范圍前應停車、換向、倒車啟動試驗,以防長時間航行,主機出現故障;同時檢查錨機液壓并預熱等。
3)控制船速,鑒于施工為滿載狀態(tài),拋錨余速應低于1節(jié)。
4)設置一定區(qū)域的禁航水域,并且在禁航水域外的來船方向設置一艘海事執(zhí)法船進行巡航執(zhí)勤。
1)船舶進入施工水域,調順船身,距吊點外側30 m,緩慢上行。當船駛過大橋約200 m后停車淌航。若船速過快,微倒右車,待船無前進速度后,拋下左錨,錨到水底后,微倒右車,船有后退速度后,邊松錨鏈邊緊鏈,確認錨已抓入水底后,停車利用流水后退淌航;待船距大橋約50 m時,進車右微舵上行,將船舶定位于大橋內側30 m、大橋上200 m處,拋下右錨,錨到水底后,微倒左車,船有后退速度后,邊松錨鏈邊緊鏈,確認已抓入水底后,停車利用流水后退淌航;待船距大橋約50 m,微倒車同時松左右錨錨鏈,讓船繼續(xù)后退,當船艏退過大橋10 m后,扎緊左右錨,艏八字錨完成。
2)船艏退至大橋下10 m后,用舵保向,利用機動小艇將左艉錨運至吊點外側30 m、下100 m處拋下,利用艉錨機或卷揚機絞緊左艉錨,讓左艉錨抓入水底,左艉錨即完成;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右艉錨拋錨,艉八字錨拋錨即完成。
3)左右艉錨成功完成后,同步慢鉸左右艏錨,緩慢松左右艉錨,讓鋼塔節(jié)段、塔柱重心與橋上吊點在同一橋梁直線上,若節(jié)段、塔柱重心、與吊點左右有誤差,松緊左右不同錨鏈微調,利用GPS精確定位,確保節(jié)段、塔柱重心與吊點不超過50 cm,定位即完成。
4)落潮流錨泊定位過程[2]。
船舶沿塔邊上駛,艉過約60 m時,拋下艏錨,操縱船舶緩速后退,利用錨艇控制船位,始終保持艏艉中心線與中塔軸線平行,艏錨送出約80 m錨鏈,拋下艉錨,絞艏錨鏈,松艉錨纜,艉錨纜送出約40 m時,使艏艉錨鏈(纜)均受力,停松絞,使船位穩(wěn)定,利用拋錨艇送出1號、2號、3號、4號錨及錨纜,送出錨纜長度均約150 m,各錨纜分別與船舶艏艉線保持約45°夾角,分別收絞1號、2號、3號、4號錨纜,調整船位至適合鋼殼吊裝位置。
5)定位船輔助定位。
提前考慮風速、水流速較大時的拋錨控制方案,在運輸船舶自身動力拋錨定位確有困難時,可增加一艘500P拖輪輔助定位。
風速、水流速過大時則停止拋錨作業(yè)。
通過對吊裝運輸全過程的分析,明確了廠內運輸、裝船準備、吊具準備、吊點確定,并對受力和變形進行計算,以及捆綁固定等一系列關鍵工序,確保了吊裝運輸的有效性。
加強拋錨定位前準備工作,確定適合南京五橋施工現場的拋錨定位方式,為索塔鋼殼的準確安全吊裝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