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在天
01
有位讀者說,她不能和父母吵架,哪怕很委屈。不是不想,而是根本就吵不起來。
有一次,她周末在家休息,媽媽在廚房里喊了吃飯,但是她沒有聽到。
媽媽很生氣地從廚房走過來,一把推開門大聲說:“起來吃飯!還要睡到什么時候!一天到晚在家當大爺是吧!”
她莫名其妙被吵醒,雖然感覺到媽媽的不高興,還是回了一句:“我沒聽到,干嗎發(fā)這么大脾氣。”
然后,媽媽好像突然意識到了什么般,立刻改口說:“我喊你起來吃飯還有錯嗎?油煙機那么響,我自然大聲了點,你就說我發(fā)脾氣……”
她說,這樣的對話模式經(jīng)常在她們母女倆之間出現(xiàn)。
還有種情況讓她更難受。
和父母出現(xiàn)沖突,當她把事實擺在面前時,父母一定會說:“都是我錯了,可以了吧?我現(xiàn)在向你認錯,可以了吧!你開心就行?!?/p>
仿佛只要一吵架,父母就成了玻璃心。他們的話聽起來是在承認錯誤,但帶給她的卻只有深深的內(nèi)疚和無力感。她擔心父母心碎,擔心說出的話讓他們受傷,最終自己成為罪人。因為她深知,父母是無法面對真相的,所以即便難受,她也不能說什么,不能做什么。
最后,她自己抑郁了。
太過自戀的父母,也是非常脆弱的父母。
孩子,往往最先感受到父母的這種脆弱,于是為了配合他們,犧牲了自己。
02
自戀的父母,會習慣性地玩歸罪游戲。
工作受挫了,回來罵孩子出氣;婚姻有問題,就對孩子說“都是為了你”。
看過一則新聞,說孩子抄作業(yè)被老師投訴到家里,媽媽為了懲戒,趁兒子洗澡時拍了他的背面裸照發(fā)布到微信朋友圈里,并寫上:“這次發(fā)背面,如果再犯,就發(fā)正面裸照?!?/p>
網(wǎng)友紛紛議論,與這種充滿羞辱意圖的方式對比,似乎連打罵都變得可以理解了。
很可能是因為老師專門投訴,讓自戀的媽媽產(chǎn)生了羞恥感。她承受不了,就轉而給孩子制造更為強烈的羞恥感——她在以這樣一種方式轉嫁自己的痛苦。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父母表現(xiàn)得對孩子很關心。然而一旦出現(xiàn)問題,他們只希望孩子主動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如果孩子想要表達意愿或是流露出不滿的情緒,他們就會因自戀陷入到深深的無能感中。
這時,有些父母會變得很憤怒,甚至攻擊孩子。他們憤怒的是:我這么好的父母,孩子怎么可能會有問題。這些父母覺得,孩子有問題,就暗示了自己有問題。
03
還有更極端的情況,比如父母將孩子強制送進精神病院。自戀的父母會覺得所有問題都出在孩子的身上,自己是沒問題的。
一些被送去戒網(wǎng)癮的孩子,哪怕被電擊,被毆打,都好像不重要。因為他們的父母只關注如何改變孩子的行為,絕不會反省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我在心理熱線做志愿者的時候,有個離家出走的孩子跑來服務站,問可不可以讓她在服務站住幾天。
服務站的志愿者嘗試聯(lián)系她的家人,但是這個孩子表現(xiàn)得非常不情愿,她哭著對志愿者說:“別叫我爸爸媽媽來?!?/p>
服務站沒有辦法收留孩子,對于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只能聯(lián)系家庭進行勸解,并做好相關的心理疏導工作。
不知道是否因為聽到服務站已經(jīng)聯(lián)系了她的家人,孩子趁大家不注意時企圖吞食安眠藥自殺。
等見到孩子父母的時候,我們幾乎瞬間明白了這個孩子為什么如此不愿意見他們。
孩子的父親見到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關心孩子的狀態(tài),而是指責她給自己添了多少麻煩,接著又數(shù)落孩子不好好讀書,總是往外面跑,回去要好好收拾一頓……
在場有志愿者忍不住對這位父親說:“孩子都想著自殺了,你還數(shù)落孩子,孩子的命還沒有學習重要嗎?”
自戀的父母,他們一切行動的出發(fā)點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所以,當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問題,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立刻將無能感投射到身邊最柔弱的那個人身上,而這個人通常是孩子。
04
如何面對自戀的父母?
如果你的父母超級自戀,作為孩子,你需要明白,你內(nèi)心的無能感、羞恥感,很可能是父母轉嫁過來的。
有時候,并不是你不好或是你做錯了——自戀的人愛玩歸罪游戲,你不過是他們歸罪的對象。
認識這一點,知道你這些感受的來源很重要,因為這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自我攻擊。
自戀的父母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容易變得圍著父母轉,也容易形成以他人為中心的行為模式。
比如你可能在親密關系中總是以伴侶為中心,完全失去自己的生活;你也可能在人際關系中過于在意他人的看法,時刻小心翼翼。這種感覺,就像小時候的你總是在不斷滿足父母的需求。這個時候,多問問自己,你想要什么,多給自己一些正面的暗示,把重心放回到本身。
很多朋友和父母產(chǎn)生沖突和矛盾時都有過對峙,但哪怕在道理上占了上風,實際的結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自戀的父母常常會用哭訴的方式迫使子女投降,而且這的確很有效果,孩子產(chǎn)生內(nèi)疚感后,往往就妥協(xié)了。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學習使用一種不帶敵意但依舊堅決的方式,態(tài)度和緩,卻不輕易讓步。最好從細小的事情開始,因為這樣不會那么強烈地破壞他們的自戀感,讓父母接受結果也會變得相對容易。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你可以不去認同他們投射過來的無能感,同時,你也開始有了你的邊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