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淡藍
到達呼倫貝爾莫道嘎小鎮(zhèn)的時候,已經(jīng)是晚上7點。9月的北方,仿佛已是江南的冬天。瓢潑大雨氣勢洶洶。
此時方便面已經(jīng)不能安慰我們空虛又清冷的胃,想吃燉得咕嚕咕嚕翻騰著熱氣的鐵鍋燉,我們組團出去覓食。
8位團友,來自天南地北,湊成一桌,點了一個魚鍋。老板在超大的鐵鍋中,依次放好土豆、茄子、白菜和粉條,再擺放好五六條剛剛宰殺的魚,倒上準備好的一盆通紅的調(diào)料,鐵鍋底下生起柴火,開燉。
饑寒交迫的幾個人都眼巴巴地緊緊盯著大鐵鍋,每次老板過來掀蓋子,每個人都眼里冒光,急急地問:燉好了嗎?可以吃了嗎?老板篤定地搖頭:不要急,要燉入味了才好吃。
過了一會兒,老板又來掀蓋子,只見他在燉得汩汩冒泡的鍋子里又擺放了一層肋排和豆腐。我們再次氣餒地縮回期待的脖子。直到老板拿著蒸架過來,在上面扔了十來個花卷,說:再等8分鐘,就可以吃了!8分鐘后,掀開蓋子,8雙筷子齊刷刷伸向鐵鍋。
花卷放在湯汁里蘸一蘸,仰起臉、張大嘴呈45度角大大地咬上一口,魚肉鮮嫩,土豆綿軟,排骨筋道,還有白菜豆腐粉條,全部飽滿地吸收了湯汁的味道,最愛吃的是鍋底的茄子,燉得熟爛,味道濃郁。那一刻,味蕾帶來的滿足感超越了一切。
旅行回來之后,仍然對這個味道念念不忘。和朋友一起找了本地一家也叫“東北鐵鍋燉”的小餐館,興沖沖滿懷期待而去,卻失望而歸。一樣的鍋子,一樣的食材,一樣的做法,卻怎么也品嘗不到那一晚令人神魂顛倒的味道。直至后來去廣州旅行,我突然明白了原因。
在廣州,我吃過一家“銀記腸粉”,是廣州朋友竭力推薦我品嘗的一家特色腸粉店。這是一家小小的、舊舊的老店,腸粉的品種卻繁多,花生醬腸粉、肉蛋腸粉、蝦仁腸粉……完全不像我們當?shù)氐男〕缘?,就只有一款“腸粉”。
最后我們分別點了三絲腸粉和蝦仁腸粉。腸粉端上來,澆一勺色如琥珀、清香透亮的醬油,試探地咬一口,晶瑩剔透的腸衣細膩柔滑Q彈筋道,蘸了醬油的蝦仁滋味濃郁,妙不可言。我食指大動,大呼“好吃好吃”,因為它完全顛覆了我記憶中的腸粉味道。
后來看到一篇關(guān)于廣東腸粉的文章。說腸粉對廣東人而言,并不只是一種小吃那么簡單,它是一種家鄉(xiāng)的印記。制作腸粉的米漿,是用傳統(tǒng)的工藝石磨磨出來的,而餐桌上的那一瓶醬油,更是腸粉的靈魂。是用花生油、生抽、水和冰糖,再添加蝦米、香菇和香蔥等熬制而成。每一家腸粉店的配方各不相同,醬汁的味道也各有千秋。
為什么我們熱愛旅行?除了讓平凡庸常的自己從日常瑣事中短暫脫離,去世界的某一個角落盡情釋放自己,還有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探尋舌尖上的美食。盡管現(xiàn)在想吃什么都能網(wǎng)購和復刻,但網(wǎng)購和復刻出來的食物味道,卻總是不盡如人意。白先勇在小說《花橋榮記》里寫過:出了桂林城,米粉味道就不一樣了。
美食的做法可以復制,但美食自帶的家鄉(xiāng)屬性、地域特征,以及旅行時的際遇氛圍和心情,卻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