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軒宇
趙家莊臥在小城的南邊,你只能輕輕地喚著她,方才能感受到她的真情與溫暖。
青磚鋪徑,溪水泠泠,天空中落下一串清脆的鳥鳴,卻轉(zhuǎn)眼被散學(xué)歸家的孩童嘴邊的笑聲蓋去。抬頭望去,仲秋之陽,金黃而圓潤,照在綠葉上,激起微小的光暈。而那些從樹葉間漏下的則被篩成斑駁的影子,成了地上或深或淺的圓。翁媼相依,美得像一幅油畫。
我倚著那棵老榕樹看著,愣神。值得回味的太多,淚水卻先充斥了眼,恍然間,一段段溫暖記憶涌上心頭。
“白露至,秋意濃,家家鋪匾曬豐收?!鼻?,就是這樣被一個又一個孩子、一句又一句童謠喚來的。一時間,整個城南的村莊都洋溢著瓜果香。由北向南,沿著曲折蜿蜒而有著黑泥的小徑,走進了一整片的綠蔭,陽光喜歡在綠葉中穿梭。我總是光著腳走,餓了就采些番茄與野山楂,路邊開滿了雛菊,也長著除不盡的野草。阿婆小院的大門總是大敞著的,“開著門,好讓溫暖進家。”她這樣說。于是在秋日,剛拐過彎便可以看到那院里大大小小的曬匾和五彩斑斕的瓜果蔬糧。
玉米、麥子、甘薯、小辣椒……我一一地認著,心里早已盼著八仙桌上一桌佳肴。阿婆常坐在她的小木凳上,在曬匾旁坐著,或似神游,或注視著某個角落良久,或打著盹兒,靜享一份云淡風(fēng)輕的小憩時光。而我躺在那個能容下兩個我的床上,看溫柔的秋風(fēng)吹起阿婆不太明顯的白發(fā),吹起微塵,歲月仿佛跟著眼前匆匆而過的風(fēng)一同逝去。但在孩子眼里,這總是很漫長,從初升的太陽到傍晚新生的月亮,過程也很漫長。
我常問著:“阿婆,曬秋能干什么啊?”阿婆總不自覺地揚起嘴角,投來慈祥的目光,眉間的皺紋舒展開來,眼里蕩漾著笑意,又看了看院內(nèi)擠著的圓圓的曬匾,回答道:“曬秋能曬出溫暖啊?!蔽宜贫嵌?,或許是秋日的陽光更溫暖些吧。
幾年芳華逝,幾度回首時光長河,細細品味那時無憂無慮、與阿婆在一起的時光,讓我似乎在某個瞬間明白了那曬秋曬出的溫暖,不止緣于陽光給予的溫度,更緣于我與阿婆之間令人心暖的情意。
今日再走羊腸小道,再歸家。
我記著的,清楚地記著,小道上的每一塊磚、每一條裂縫、每一戶人家的每一片瓦、每一級臺階下的每一個螞蟻穴。那扇門,依然大敞著。
曬匾不是那樣擁擠了,少了許多。
老人坐在她的木凳上,風(fēng)揚起的是她的一頭白發(fā)。
駐足在院門前,四目相對,秋日之陽仿佛又變得溫暖了許多,照在臉頰上,照在我留有余溫的未干的淚痕上。
‖江蘇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學(xué)‖指導(dǎo)教師:李春梅
在古詩詞里,我們看到的秋天多是悲傷的、凄涼的,然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秋天卻是明朗的、溫暖的。秋天是成熟的季節(jié),也是豐收的季節(jié),田里的莊稼、菜園里的瓜果,在阿婆家的小院里堆成小山的模樣,紅的黃的綠的,一片生機勃勃。阿婆就這樣坐在小院里,或注視著某個角落,或打著盹兒,靜享一份云淡風(fēng)輕的小憩時光。在別人眼里,曬秋可能只是一種風(fēng)俗、一種習(xí)慣,而在阿婆心里,曬的不僅僅是豐收,更是人的心靈。秋日暖陽,樹葉還是綠的,花兒還是開的,寒冷的冬天雖近未至,此時,守著滿年的糧食,守著心愛的孫兒,阿婆的心里是多么的溫暖,又是多么的踏實。
這段兒時的經(jīng)歷,亦成為作者心里難以抹去的記憶。與阿婆在一起的時光,讓他的心中充滿了溫暖,充滿了愛的情意。
【適用文題】秋天的懷念;藏在心里的_______;難忘的目光……(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