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琳
天長市作為全國首批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之一,從破解農村普遍存在的文化資源散、文化活動少等問題入手,創(chuàng)新實施文明實踐“2631”(“2”就是搭建兩大工作平臺;“6”就是開展六大主題活動;“3”就是組建三大志愿服務體系;“1”就是建成一套智慧系統(tǒng))工作法,實現了市、鎮(zhèn)、村三級全覆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怎樣建立推廣的?它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吸引了如此眾多的群眾參與?它又是通過什么方式讓群眾能坐得住、聽得進、學得會、用得上的呢?
群眾有需求。當前,農村雖然開展了“三下鄉(xiāng)”活動,但針對性不強、活動偏少,公共服務資源利用率不高,有些群眾精神迷茫,空閑時間無所事事。多數群眾希望能參與、多參與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動。
志愿者有訴求。天長市有近9萬名志愿者,每年也組織開展了不少志愿服務活動,但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所做工作與群眾的需求和期望有差距,缺少滿足群眾需求的志愿服務渠道。文明實踐中心的成立,為廣大志愿者提供了一條有序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通道,不少志愿者主動找上門,要求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搭建兩大工作平臺,解決文明實踐“怎樣做”。天長市立足整合盤活現有文化場所和公共服務資源,創(chuàng)新搭建了兩大工作平臺,營造宣傳資源大融合的工作格局。一是搭建“3+X”文明實踐指揮平臺?!?”即在市級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鎮(zhèn)(街)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社區(qū))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X”即在若干個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成立文明實踐點或基地。二是搭建“1+7”文明實踐服務平臺。在市級層面,“1”即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講堂;“7”即建立志愿服務指導中心、鄉(xiāng)土文化創(chuàng)演中心、孝文化展示中心、法治文化展示中心、全民健身指導中心、科普教育實踐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基地。在鎮(zhèn)(街)層面,“1”即建立鎮(zhèn)(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大講堂;“7”即建立志愿服務指導站、開放式講堂、文化廣場、文化禮堂、科普活動室、好人廣場、全民健身指導站。在村(社區(qū))層面,“1”即建立村(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大講堂;“7”即建立志愿服務工作站、開放式講堂、科普活動室、文化廣場、全民健身工作站、鄉(xiāng)村振興實踐基地、好人廣場。全市文明實踐平臺建設實現了全覆蓋。
開展六大主題活動,解決文明實踐“做什么”。以“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xù)深入移風易俗”為重點,結合群眾“點單”,在市、鎮(zhèn)層面精心設計了六大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在村(社區(qū))和市直單位實踐站(點)安排了常態(tài)化活動項目,營造了宣傳內容大融合的工作格局。六大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具體內容:一是開展“講堂領悟精神”主題志愿服務活動。以大講堂為宣講平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精神、主流價值、文明新風等作為宣講主要內容,組織志愿服務隊到全市各地開展宣講活動?,F已開展各類宣講活動1050場次,受眾 10萬余人。二是開展“文化精彩生活”主題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創(chuàng)排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等為題材的文藝作品,通過鑼鼓說唱、劇目表演、快板、小品等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演給群眾看。全市組建35個文藝演出小分隊,到各地演出860余場次,受眾10萬余人。注重發(fā)揮“茉莉花”全民健身品牌的影響力,已組織志愿者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以交流展示為主的活動180余場次,近2萬人參與。三是開展“文明素養(yǎng)提升”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堅持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好媳婦、好公婆、文明家庭、文明樓棟等評選活動,引導群眾勤儉節(jié)約、孝老愛親、崇德向善、文明有禮。結合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活動,制作法治文化、科普教育、衛(wèi)生健康、安全生產和環(huán)保生態(tài)知識宣傳展板或設置展臺,送展進鎮(zhèn)(街)、村(社區(qū))、企業(yè)、學校。此外,還組織廣大群眾和學生走進孝文化展示中心、法治文化展示中心、科普教育實踐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基地、紅色文化展館,體驗本土文化歷史底蘊。四是開展“文明陪伴成長”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文明城市、你我同行”主題實踐活動,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崇德向善、文明有禮的美德,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五是開展“閱讀開啟心智”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定期開展讀書沙龍、經典誦讀和“書香伴你行”活動。六是開展“服務溫暖民心”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塑造“幸福千秋”志愿服務品牌,在全社會弘揚“愛心、孝行”。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員等為重點服務對象,開展關愛行動。市、鎮(zhèn)(街)每年還安排開展“孝親文化節(jié)”活動,褒揚孝行善舉。
組建三大志愿體系,解決文明實踐“誰來做”。天長市組建了市、鎮(zhèn)、村三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營造了宣傳隊伍大融合的工作格局。在遴選文明實踐志愿者時,堅持把講政治作為第一位要求,優(yōu)先從黨員干部、村組干部、公職人員、新鄉(xiāng)賢、教師、模范好人、“五老”“五青”和各類專業(yè)人員中招募。在市級層面按“1+6+N”的模式、鎮(zhèn)(街)層面按“1+4+N”的模式、村(社區(qū))層面按“2+N”模式組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600多支。文明實踐志愿者已從起步階段的3000多人發(fā)展到近6000人,帶動社會志愿者經常性參與各類文明實踐活動的人數突破20000人。
建立一套智慧系統(tǒng),解決文明實踐“如何管”。運用網絡和“兩微一端”新技術,創(chuàng)新設計了“互聯網+天長文明實踐”和“天長文明實踐APP”,實現了“群眾點單、志愿隊伍、活動組織、活動評估”智能化日常管理與考核,促進了活動項目落細落實,做到網上網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堅持“進村入戶、見人走心”,注重為民聚民惠民,把“開展精準志愿服務、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全面推動移風易俗”三個方面作為文明實踐的主攻方向,推出更多更好滿足群眾需要、深受群眾認可的文明實踐活動項目。
開展精準志愿服務,讓活動項目實起來。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實施“一鎮(zhèn)一品”志愿服務項目工程,在每個鎮(zhèn)打造一個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在城市社區(qū)培育“一居一品”,真正把志愿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里,使每個項目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全市目前已選育群眾認可的品牌志愿服務項目62個,開展志愿服務項目180個,如:汊澗鎮(zhèn)于洼社區(qū)實施的黨員“鄰里守望”、天長街道千秋社區(qū)推出的“愛心一鍵通”、市委組織部開展的“紅管家”、市委宣傳部開展的“幸福千秋”等志愿服務項目,受到群眾好評。截至2020年元旦,全市開展文明實踐活動2800多場次,受益群眾超過25萬人次。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文化活動多起來。改變過去一年一村一場戲的做法,注重培養(yǎng)鄉(xiāng)土文化人才,在各鎮(zhèn)村增設1個宣傳文化公益性崗位,安排專人組織群眾參與文化健身活動。組建由1000多名文化志愿者參加的35支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在全市開展巡演,每年安排不少于800場次,唱響“千秋雨露”志愿服務品牌。借助一年一度舉辦省級“茉莉花”體育文化節(jié)的契機,引導群眾積極參加全民健身運動。安排志愿者同信教外圍群眾“一對一”結對子,定期上門走訪談心,組織參與各項文體活動,幫助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做好信教外圍群眾的轉化工作。
目前,天長市黨員干部中已實現婚喪喜事規(guī)范化、民間習俗文明化、移風易俗常態(tài)化,普通群眾響應移風易俗典型不斷涌現,如秦欄鎮(zhèn)新民村已故老人陸云臺的骨灰撒入高郵湖、銅城鎮(zhèn)沿湖村陳慶芝夫婦70歲雙壽不擺宴席等,文明新風在普通群眾中逐漸養(yǎng)成。
建立文明實踐工作獎補機制。出臺文明實踐獎補辦法,市財政安排160萬元專項資金,對達到“五星級”標準的示范所、站,分別各獎補5萬元、2萬元。2020年將把專項資金提高到480萬元,對所、站工作獎補實現全覆蓋。
建立月督查季考評機制。制定了《天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考評細則》,每月通過文明實踐智慧管理平臺督查一次,每季度實地考評一次。針對督查考評發(fā)現的問題,及時召開調度會,會商解決。
建立“五單”工作運行機制。依托文明實踐智慧管理平臺,構建了由群眾“點單”、站(所)“統(tǒng)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社會“評單”的運行流程,讓志愿服務與群眾需求做到無縫對接。
建立定期評議展示機制。市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每月選擇一鎮(zhèn),開展“三曬三比”活動,集中評議展示各鎮(zhèn)文明實踐活動,同時安排其他鎮(zhèn)街和市直單位送展1個特色項目,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局面。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一是必須與時俱進、貼近實際,才能擁有生命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是宣傳思想工作長盛不衰的法寶。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必須緊緊扣住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多元多變這個最大的實際,賦予原有的工作載體以時代所需、社會所急、群眾所盼的新內涵,才能達到春風化雨般提升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的效果。
二是必須明確根本,知行合一,才能發(fā)揮引導力。公民道德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把觀念內化為人們的自身修養(yǎng),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從而實現認識和行為的統(tǒng)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是把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使其更加可信、可學,引導廣大群眾從身邊做起,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踐行者。
三是必須堅持群眾為主,全民參與,才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必須緊緊依靠群眾,確立群眾的主體地位,按照“群眾參與、群眾推動、群眾受益”的思路,激發(fā)群眾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群眾承擔起發(fā)起者、推動者、參會者和受益者的角色,創(chuàng)設一個群眾易于參與、樂于參與的新平臺,吸引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投身到實踐之中,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進而不斷提高社會整體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