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霖 高婭妮 謝啟迪
摘要:說到墾荒精神,19世紀50年代末,為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一句樸素的口號,先后5批來自浙江各地的467名青年墾荒隊員,踏上了開往大陳島的一艘小船。在踏上這片大海孕育出的土地之后,他們穩(wěn)住心神,克服來自多方面的困難,與令人肅然起敬的駐島部隊一起,攜手將曾經(jīng)是雜草從生的荒地建設成了如今的“東海明珠”,在堅持不懈、砥礪奮進中鑄就了十六個字的大陳島墾荒精神——“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發(fā)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那么大陳島墾荒史則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為什么這么說?大陳島現(xiàn)在是怎么樣的?
一是資源豐富獨特,發(fā)展?jié)摿薮?
二是自然風光奇絕,天然寶藏無數(shù);
三是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千姿百態(tài)。
關鍵詞:墾荒;大陳島;墾荒精神
大陳島的紅色墾荒精神猶如一面旗幟,凝聚著臺州的思想靈魂,推動著臺州的文明素養(yǎng)提升,彰顯著臺州這座城市的價值導向。
一個人如果沒有艱苦創(chuàng)業(yè)作為精神支柱,就難以自立自強;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艱苦創(chuàng)業(yè)作為精神內(nèi)核,就難以發(fā)展進步。當年,墾荒隊員登上大陳島時,生活條件的艱苦,。剛開始建設的時候,島上肥沃的土地曾經(jīng)只是雜草從生的荒地,墾荒隊員們揮舞著鋤頭,撒著汗水,在這辛勤勞作,將一片片荒地開墾成了畝畝良田。田地附近有幾幢特別顯眼的紅房子,這就是墾荒隊員住的南田新村。許多年逾古稀的老人坐在村口聊天,安詳隨和。在五十年前就是他們憑著堅強的毅力和沖天的干勁,完成了各種其他作物的播種任務,還建成了豬、兔、牛、羊畜牧場,植下了第一批果樹。他們的手掌上有一層厚厚的老繭,聽他們說這是手被磨破了一次又一次留下的印記,也是他們的“勛章”。實踐充分證明,奮發(fā)圖強是人生最亮麗的底色。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發(fā)圖強來揚起。無私奉獻是崇高精神之境界。墾荒隊員之所以能20多年如一日忘我地將青春和激情獻給大陳島墾荒事業(yè),就是因為在此力量的感召下。歷史深刻表明,沒有無私奉獻精神,就沒有雷鋒,沒有焦裕祿,沒有袁隆平,沒有千千萬萬滿懷赤子之心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yè)的人。開拓創(chuàng)新是社會進步之動力。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開拓創(chuàng)新彰顯了墾荒隊員善于與時俱進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
墾荒精神的獨特魅力在于堅定理想、堅定信念。理想和信念是我們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才能戰(zhàn)勝墾荒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據(jù)老墾荒隊員回憶,初到島上時,各類資源極度匱乏,工作條件十分艱苦,日常生活異常單調(diào),就物質(zhì)條件來說,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精神,不缺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這個信仰,就是"報效祖國,青春無悔"的奮斗宣言。心中有信念,前行有方向。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yè)需要榜樣引領。墾荒隊員報效祖國、鍥而不舍的理想信念在新時代依然熠熠生輝,指引臺州人民在新征程新起點上同心協(xié)力、同向而行。
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要不忘初心的堅持奉獻精神。當年,大陳島的墾荒隊員們?nèi)紵瞬换谇啻海?綻放出閃耀的光芒,把一個無人荒島一步步建設成東海明珠,為祖國作出了貢獻,個人的人生也得到升華,收獲了成功。墾荒隊組織撤銷后,仍有100多名隊員堅持在大陳島,為大陳島的建設貢獻自己畢生的精力,他們中有的孩子也留在了島上工作,這是幾代人無私奉獻的傳承。我們就是要繼續(xù)弘揚這種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的精神,以強烈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奉獻給時代。對建設者來說,全面走向小康,更應是又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這種激情,必然產(chǎn)生于強烈的建設者的主體責任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不管在哪個崗位上,每個人的工作甚至生活,都是成為一種建設。要讓更多的個體激情匯入到社會的激情時代的激情中,在大的激情澎湃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一個中國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擁有巨大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空間,可以讓更多的人施展才華,實現(xiàn)抱負。這種廣泛的激情,又能推動社會更大的進步和發(fā)展。在這個意義上說,大陳墾荒隊員精神在當今同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大陳島從一個無人荒島變成璀璨的東海明珠,靠的也是墾荒隊員和現(xiàn)在當?shù)卣癖妿资陥猿植恍傅慕ㄔO。時代在進步,歷史在發(fā)展,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大力厚植大陳島墾荒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把大陳墾荒隊員的事跡寫在臺州大地上,把大陳島墾荒精神烙印在臺州人民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