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妹
摘 要: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學生每天都能接收到很多的閱讀信息。但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好這些閱讀片段, 無法將閱讀和寫作之間架起橋梁。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重點部分, 如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水平, 增強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是當下高中語文教師應去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讀寫結合
語言文字是人們表達思想和傳遞情感的重要工具,在人際交往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是增強其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在幫助學生掌握豐富語文知識的同時,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由于受多方因素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讀寫脫節(jié)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實現讀與寫的有機融合。
一、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與寫作脫節(jié)
閱讀與寫作教學脫節(jié)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常見問題。教師對閱讀或者寫作的片面強調會導致學生產生錯覺,在學習中有所偏重,從而導致閱讀能力或者寫作能力偏低的問題出現。在寫作訓練當中,由于學生缺乏堅實的閱讀基礎,容易導致寫作內容空洞乏味的現象。在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未能有效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作文與名篇進行對比,容易導致閱讀的目的性較低,學生無法充分領略文章的內在魅力。
(二)寫作教學效率較低
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其生活經歷、閱讀范圍和思維活躍性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學生身上的效果可能會存在較大差異。高中生對寫作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導致其作文質量不高。寫作訓練成了學生獲取語文測試高分的一種手段,未能將其視為提升自我素養(yǎng)的關鍵途徑,導致寫作教學遇到重重阻礙。
二、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一)強化語言構建與運用訓練
發(fā)揮讀寫結合的教學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強化語言構建和運用訓練,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出平臺,使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的過程中實現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要找準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討論熱情,并在學生討論之后及時予以精準指導和評價。例如,在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恰逢學生告別初中、初入高中的時期,而《再別康橋》表達的就是詩人回到自己母校時的內心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再回母?!薄案鎰e母?!睘樵掝}展開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用文字記錄自己對初中師長和同窗的不舍心情、對初中生活的美好回憶以及對高中生活的憧憬。結合文本閱讀教學內容開展寫作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和表達的情感,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即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
(二)課外拓展中融入讀寫結合元素
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僅從教材入手是不夠的,還應該以教材為切入點進行更廣泛的學習。例如,高中語文教材中《蘭亭集序》這篇課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僅僅從課堂教學入手僅講解“集會”的內容,便會使課堂教學在內容上過于單一。但如果教師能夠從作者入手,結合王羲之的書法和王羲之的奇聞逸事進行教學內容拓展,就能夠使學生更加立體地感知《蘭亭集序》??稍陂喿x教學中融入“入木三分”的成語故事情節(jié),融入“王右軍愛鵝”的灑脫性格,融入“王羲之岳父郗鑒選婿”的趣事,不僅可以使閱讀教學更具趣味性,也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王羲之的性格。而對于“暢敘幽情”“臨文嗟悼”等話題,也可以鼓勵學生對此展開想象和描述,寫作情景對話,提升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加深對生命問題的感悟。又如在完成《鴻門宴》的閱讀學習之后,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相關人物,如項羽、劉邦、樊噲等,以寫作的形式進行性格分析、人物評價,在分析和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在實踐活動中融入讀寫結合元素
提升高中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還需要教師開展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平臺,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使學生的素養(yǎng)真正“亮”出來。例如,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專題朗讀比賽,甚至可以模仿“蘭亭集會”的樣式,以“流觴曲水”的方式鼓勵學生圍繞同一主題進行詩歌朗讀。還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各種詩歌,將詩歌寫作與節(jié)日文化結合起來,加深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了解,培養(yǎng)熱愛祖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學習了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可以讓學生設計模仿散文優(yōu)美語句的寫作練習,要求學生走入大自然,多多觀察、多多體驗,在游園、徒步等多樣活動中,以“校園的秋”“這里的風景”等為主題進行寫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運用的遷移能力以及感受美的能力。
讀寫結合的方法在課堂實施中,需要教師發(fā)揮無窮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會讀會寫,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才能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建立起來了,才敢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嘗試。寫作也是不斷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讀寫有效結合的課堂中,學生真正地去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在閱讀和寫作中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這樣,語文課堂才能熠熠生輝。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長河奔涌而今仍不衰竭,需要學生去繼承、去傳承,做優(yōu)秀中華文化的繼承人,這也是讀寫結合在新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1]讀寫結合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探究[J].陳達姍.新課程研究.2019(07)
[2]高中語文讀寫整合教學的實驗研究[J].李雅娟.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