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杏貞
孩子們一些常見的類似表現(xiàn),作為爸媽,你一定不陌生:孩子明明偷吃了香腸,嘴巴泛著油光,可他就是瞎說“香腸自動跑到我嘴里”;孩子明明私自拿了媽媽的唇膏往墻上涂鴉,可就是瞎說“爸爸剛剛叫我畫的,說我畫畫厲害”,可爸爸已經(jīng)出門上班了許久……
一個小男孩指著桌子上的棒棒糖問:“媽媽,我能再吃一根嗎?”媽媽說:“你已經(jīng)吃了一根了?!边@時爸爸剛好進門,小男孩問爸爸:“我可以吃一根棒棒糖嗎?”媽媽剛好進了廚房,她聽到丈夫?qū)鹤诱f:“按媽媽說的做?!睕]多久,媽媽從廚房出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小男孩已經(jīng)在大口地舔棒棒糖。
“不是說不能再吃了嗎?”媽媽有些困惑?!鞍职终f我可以吃的?!毙∧泻⒁槐菊?jīng)地回答?!拔覜]說你可以吃,你冤枉我?!边@時爸爸喊?!拔乙猜牭侥惆职终f‘按媽媽說的做呢?!眿寢屨f。小男孩還是堅持說:“爸爸就是說‘可以的,我也可以全部吃光光的……”夫妻倆哭笑不得,這不是明擺著的“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年幼小朋友缺乏邏輯思維,不知道自己的話會自相矛盾。什么是邏輯?下面用蘇格拉底的例子解釋一下。第一個前提是:“每一個小嬰兒都需要喝奶?!钡诙€前提是:“蘇格拉底的兒子還是一個小嬰兒?!苯Y(jié)合兩個前提可以推理出:“蘇格拉底的兒子需要喝奶。”
這就是邏輯??墒?,小朋友因為心智未成熟,基本不具備這種能力。即使孩子到了11歲,負責(zé)處理抽象邏輯思維的腦區(qū)——前額葉也還未發(fā)育完全。所以,孩子年齡越小,越難以覺察到自己話語中的漏洞和自相矛盾的地方。
而大腦發(fā)育相對成熟的成年人,一下子就能覺察到孩子“睜著眼睛說瞎話”中的明顯的邏輯漏洞。例如,成年人會覺得,“香腸沒有生命,不會自動跑到孩子的嘴里”,“爸爸不在家里,不可能鼓勵孩子浪費媽媽的唇膏,還在墻上涂鴉”……
小朋友所有的話語和行為,完全是本我的“真情流露”?!拔蚁氤员苛埽瑡寢尣淮饝?yīng)我也要吃”,“我想玩芭比玩具,爸爸不讓買,我也要買”……嬰兒在出生后,“本我”的需求很強烈,這也就催生了小朋友的“自我中心”思維了。
從幼兒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說,3歲以下的寶寶,還不會撒謊,即使他們看似在撒謊,那也是寶寶表達“期望”的方式。例如一個兩歲的寶寶,可能會對媽媽說“我騎著三輪車飛過了河”。
孩子3歲后,開始有意識地撒謊,可是經(jīng)常自相矛盾。例如一個3歲半的小男孩會說,“小狗一定要讓我看動畫片,它說不看動畫片的孩子不乖”;又例如一個偷懶的3歲小女孩說,貓穿了她的芭蕾舞服,所以她不能去上芭蕾舞課。
4歲以上孩子,開始具備推測他人想法的能力,也就開始有了大人有時覺察不到的謊言。例如一個7歲的孩子因為不想寫作業(yè),從家里偷跑出來,遇到警察叔叔便撒謊說“我是孤兒”……
所以,孩子越小,睜著眼睛說瞎話的謊言,越經(jīng)常出現(xiàn)。
對于3歲內(nèi)小寶寶的撒謊,你大可采取一笑置之的態(tài)度。因為即使直接拆穿他們的謊言,他們也不會改變。當(dāng)孩子3歲后,已經(jīng)具備了低級的撒謊能力,父母除了告訴孩子一些基本的邏輯演繹,另外還要給孩子建立基本的行為規(guī)則。當(dāng)孩子四五歲后,就有了初步成熟的謊言,父母就需要給孩子進行道德規(guī)范方面的引導(dǎo)和教育了。
看看下面一位爸爸是怎樣“拆穿”孩子的謊言的:
在一個二孩家庭里,小哥哥愛欺負弟弟,無論弟弟手里玩什么玩具,他總會搶走弟弟手里的玩具。被爸爸批評的小哥哥說:“小B來我家,讓我搶的?!毙是小哥哥經(jīng)常一起玩的小玩伴。
“小B沒來我們家啊?!卑职终f?!靶剛剛來的,他從窗戶飛進來的。”“好吧?!卑职謺簳r表示無可奈何。后來,他偷偷坐在沙發(fā)上拍攝兩個孩子玩耍的場景。當(dāng)然,搶玩具總會發(fā)生。倆孩子玩著玩著,小哥哥又伸手搶弟弟的玩具,還伸手打了一下反抗的弟弟……這一過程,都被爸爸錄了下來。
保存了證據(jù)后,爸爸故意問大兒子:“你怎么又搶玩具?”小男孩又是舊謊言重來:“小B從窗戶飛進來讓我搶的?!薄澳憧纯窗桑研找出來?!卑职植シ帕艘曨l,小男孩“嘻嘻”摸著頭笑了……
所以,孩子們?nèi)鲋e時,你有時需要神經(jīng)粗得能并排開四輛卡車,有時卻需要聰明得像個智者。不被孩子的謊言虐過,哪能看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