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麗 亢澤峰
【摘 要】目的:分析影響ALSS治療肝衰竭療效的因素,以更好地為臨床治療決策提供依據。方法:選取我院120例行ALSS治療的肝衰竭患者進行研究,根據預后結局,將患者分為生存與死亡2個小組,將患者的基本資料及實驗生化具有顯著差異的變量指標納入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得出ALSS治療肝衰竭療效影響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120例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后90天有74例患者存活,46例患者死亡,存活率為61.7%;人工肝治療次數(shù)、總膽紅素、白細胞、血鈉、白蛋白、谷丙轉氨酶、中性粒細胞、肝腎綜合征、凝血酶原時間、肌酐、肝性腦病是影響ALSS治療肝衰竭療效的單因素;總膽紅素、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肝腎綜合征、凝血酶原時間、肌酐、肝性腦病是影響人工肝治療肝衰竭療效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人工肝治療肝衰竭療效的影響因素較多,臨床應針對危險因素科學選擇治療時機及方案,以高療效。
【關鍵詞】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肝衰竭;療效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75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2-03--02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ALSS))被引用到肝衰竭治療中,因療效明顯,已在臨床得到全面推廣。不過,由于預后風險因素不明確,許多學子對人工肝治療改善預后方面存在較大爭議。因此,筆者特收集了我院120例行ALSS治療患者的資料,分析了人工肝治療肝衰竭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肝衰竭患者的臨床及基本資料,所有患者均行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其中男患者、女患者分別為66例與54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71歲,平均(48.1±2.2)歲。此次研究獲得患者同意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120例病歷均符合2012版肝衰竭的診斷標準,并將不愿意配合及合并惡性腫瘤的肝衰竭患者排除在外。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毒性物質清除、維持體內內環(huán)境平衡、糾正原發(fā)病、補充凝血因子、抗感染、抗休克、營養(yǎng)支持、氣管插管等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主要包括了PE人工肝技術及MARS人工肝技術。
1.3 調查方法
采用我院病歷管理系統(tǒng)并結合問卷調查表,對患者的基礎資料及臨床實驗指標進行統(tǒng)計分析。根據預后結局,將患者分為生存與死亡2個小組,比較兩組治療前基本資料及實驗生化各指標是否具有對比性;比較治療后相關定量及定性指標的變化情況,將各個變量指標引入行單因素分析以此來評判其對療效的影響,然后將具有顯著差異的單因素納入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得出ALSS治療肝衰竭療效影響的獨立危險因素。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期間肝腎功能、凝血功能、生化指標的變化情況,記錄患者的治療次數(shù)及90天后的生存及死亡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行t檢驗,計量資料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及預后結局分析
120 例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后90天有74例患者存活,46例患者死亡,存活率為61.7%。其中男患者、女患者分別為66例與54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71歲,平均(48.1±2.2)歲;120例患者一共進行了237次人工肝治療,基中治療3次的有41例,治療2次的有34例,其余46例僅治療1次;急、慢、急加慢肝衰竭患者例數(shù)分別為21例、90例與9例;行ALSS治療前死亡組MELD平均分為30.89,生存組MELD平均分為28.11。
2.2 ALSS治療肝衰竭療效影響的單因素分析
將患者的一般資料及肝腎功能、生化及凝血功能等指標治療前后的變化情況納入SPSS24.0 統(tǒng)計學軟件行單因素分析,結果得出:在人工肝治療次數(shù)、總膽紅素、白細胞、血鈉、白蛋白、谷丙轉氨酶、中性粒細胞、肝腎綜合征、凝血酶原時間、肌酐、肝性腦病等方面,生存組與死亡組比較,差異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2.3 ALSS治療肝衰竭療效影響的多因素分析
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將人工肝治療次數(shù)、總膽紅素、白細胞、血鈉、白蛋白、谷丙轉氨酶、中性粒細胞、肝腎綜合征、凝血酶原活動度、肌酐、肝性腦病等具有差異性的指標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最終得出:總膽紅素、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肝腎綜合征、凝血酶原時間、肌酐、肝性腦病是影響人工肝治療肝衰竭療效的獨立危險因素。
3 討論
肝衰竭是臨床較為多見的一種危重病癥,疾病的發(fā)生與藥物、酒精及病毒感染等有較大關聯(lián),其中因乙肝病毒導致的肝衰竭約占肝衰竭患者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當患者機體內堆積大量的有毒代謝產物而無法及時排出時,體內多器官功能也會出現(xiàn)障礙,進而導致內環(huán)境紊亂、肝臟再生不足。那么,如何采用人工的方法幫助患者盡快將體內堆積的毒素清除以改善或者代替肝臟功能,是臨床關注的重點。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ALSS))被引用到肝衰竭治療中,因療效明顯,已在臨床得到全面推廣。不過,由于預后風險因素不明確,許多學子對人工肝治療改善預后方面存在較大爭議。
此次研究對120例行綜合治療+ALSS治療的患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存活率達到了61.7%,而大量研究表明單純使用傳統(tǒng)綜合治療的死亡率更高于綜合+ALSS治療。說明人工肝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肝衰竭死亡率。此次研究中進行過1次人工肝治療的患者存活率為23.4%,而經過3次人工肝治療的患者生存率達到了41.2%,說明ALSS治療次數(shù)可影響治療效果。另外,筆者根據預后結局,將患者分為生存與死亡2個小組,將患者的基本資料及實驗生化具有顯著差異的變量指標納入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最終得出總膽紅素、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肝腎綜合征、凝血酶原時間、肌酐、肝性腦病是影響人工肝治療肝衰竭療效的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人工肝治療肝衰竭療效的影響因素較多,臨床應針對危險因素科學選擇治療時機及方案,以高療效。
參考文獻:
肖建. 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療效及影響因素[J].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18, v.24(10):126-127.
邱梅花, 陳泳蓮, 李耿祥. 觀察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重型肝病、肝衰竭的療效及影響因素[J].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16, 22(8x):29-30.
孫紛紛 . 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肝衰竭療效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D]. 新疆醫(yī)科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