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些年來,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工程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是當今公路建設重要的方面之一。研究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技術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簡述了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工程的主要內容,簡要分析了當前階段市政道路路面中的病害種類,并且根據作者自身的從業(yè)經驗,從混凝土改造和路基改造等方面進行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術的研究,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給有關人員可供參考之處。
關鍵詞 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術
引言
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工程在實際中對于施工有著較高的要求,并且其自身特殊性較為明顯。對路面改造技術進行充分的研究,有利于更加科學合理的分析和掌控路面改造技術,從而在工程中通過更加合理的措施來使整個項目質量和效果得以優(yōu)化。
1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概述
市政道路建成后,每天承受眾多壓力,在長期負荷的影響下很可能出現(xiàn)錯臺和裂縫等問題,這對于市政道路的安全使用和質量效果是十分不利的。當這些問題出現(xiàn)時,對市政道路的改造就必不可免,關系到道路的正常使用。因此當前階段對于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技術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1]。
2市政道路病害分析
2.1 裂縫問題
在市政道路病害中裂縫是最為常見的種類之一。出現(xiàn)裂縫的原因在于基層材料、瀝青混合料性質、交通負荷以及使用環(huán)境多方面的影響。表面裂縫和反射裂縫是最為常見的兩種類型。其中,對于反射裂縫來說,大多數(shù)是由半剛性基層產生,這種基層伸縮性較大,當發(fā)生溫縮或失水時,就很可能發(fā)生開裂現(xiàn)象,當裂縫產生后,會將相應的拉力進行傳遞,并集中于瀝青面層,最終造成反射裂縫的形成。同時還因為工藝問題以及施工技術問題而導致很多裂縫的出現(xiàn),例如瀝青混合料的孔隙率設計不合理,或者碾壓密實度不達標,導致市政道路的空隙過大。這時路面會有更大的面積與空氣和陽光發(fā)生接觸,使得路面材料老化速度變快,降低抗裂性能,當路面在長期荷載使用下邊有可能造成裂縫的出現(xiàn)。
2.2 車轍問題
目前車轍主要有結構性、失穩(wěn)型以及磨耗型。對于這種病害,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來說,其形成是瀝青混合料自身特點、路面荷載以及環(huán)境因素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內部因素也就是瀝青混凝土抗剪強度不能達標,或者是由于攤鋪厚度低而造成的。外部因素也就是車輛荷載問題,超載問題嚴重,或者是長期從處于溫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中,導致車轍的形成。
2.3 坑槽問題
市政道路的坑槽問題通常是由于車輛漏油造成腐蝕以及水損害而造成的。其中水損害是指路面存在細微裂縫,而積水可以借此滲入到路面內部,從而在瀝青混合料空隙中保留,再經過車輛荷載的影響進而導致真空吸力的形成,在混合料中吸出瀝青,使得混合料的松散度大大增加,最終造成坑槽問題的形成[2]。
3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技術
3.1 路基改造技術
(1)打壓施工技術。在打壓技術中,打裂和壓實是兩個基本技術。所謂打壓技術指的就是通過破碎機來打碎路面的混凝土和水泥,從而使路面出現(xiàn)一些細小的裂縫,從而將路面的積水吸收,但不會對路面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這一方面能夠更加緊密的銜接板塊,同時也能使混凝土板塊的面積有所減少。打裂技術能夠提高路面路基的穩(wěn)定性,同時其施工周期較短,施工簡便,將混凝土打碎后直接作為路面的基層,大大降低了由于道路拓寬改造而產生的成本。
(2)碎石技術。碎石施工中主要涉及碎石技術以及壓實技術兩個方面,就基礎方面來說主要在于壓實技術。近年來,在壓實技術的基礎上碎石施工技術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并且越來越成熟。相比于傳統(tǒng)的施工技術,在道路路面改造方面碎石技術有著更加顯著的優(yōu)勢。在市政道路路面增鋪混凝土來拓寬路面時,碎石施工技術將土板塊打碎,使其成為細小均勻的石顆粒,有效防止反射性裂縫出現(xiàn),對市政道路路面進行徹底的改造和擴寬,使施工質量有所保證。
(3)沖擊壓實技術。這種技術基本原理在于通過機械的深度作用和強大沖擊力來將混凝土或水泥打碎,然后對破裂的板塊在路面基層進行加固,從而使路面保持穩(wěn)定性。在進行市政道路改造時應用這種技術,首先將混凝土或水泥打碎,再將路面壓實,壓實完成后,在路面基層重新鋪設混凝土或水泥,這樣路面的密實性和平整性得以保持。
3.2 混凝土改造技術
(1)土工布施工。通常在改造混凝土、水泥路面時經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也就是在受力后,上層的瀝青鋪層可能會產生反射裂縫,當路面荷載較大時,甚至可能造成結構性破壞,這對于道路的使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改造過程中怎樣控制反射裂縫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當前階段主要的措施就是鋪設土工布,起到一定程度的抗拉作用,同時還能防滲。
(2)瀝青砼面層施工。在攤鋪瀝青混合料過程中要注意多方面因素,首先要注意控制平整度??梢酝ㄟ^攤鋪機的熨平板作為自動找平裝置,設置基準線來作為標準進行控制。第二是控制攤鋪溫度,保證溫度不低于110~130℃,同時也不高于165℃。在實際工程中還要注意使用紅外測溫槍等測溫裝置,也可以根據一些現(xiàn)象來進行判斷,例如混合料是否結塊,表面是否冒煙等等。當完成攤鋪后要立刻進行檢查,對于部分區(qū)域進行人工的調整,隨后進行壓實處理。壓實應按初壓、復壓、終壓來進行,整個過程保持勻速。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xiàn)階段加強研究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技術,對于保證道路改造工程的質量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今后改造市政道路過程中,要不斷加強技術層面的重視程度,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為公路的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志華.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及施工技術探析[J].中國科 技投資,2015,(10):60-62.
[2] 廖立波.探析市政道路改性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6,(19):240-241.
作者簡介
史兆先(1982-),男,湖南省南縣人;畢學歷:本科,市政公用工程中級,現(xiàn)就職單位: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市政道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