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妹 江中宇 杜佳駿 劉 帥 侯超杰 姚柏聰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遼寧阜新 123000)
目前,中國煤炭開采技術先進,煤炭開采技術的需求也很高。為確保施工技術的安全性,研究采煤影響下煤層路周圍巖石的破壞是非常重要的[1]。在分析隧道穩(wěn)定性和施工技術方面上,姜波[2]利用位移反分析法研究。Carranza等[3]分析了隧道縱剖面變形曲線等;李樹忱等[4]分析隧道圍巖穩(wěn)定性;易富等[5]研究了隧道不同埋深、不一樣開挖狀態(tài)下施工對公路路面影響;馬亢等[6]利用主塊理論研究巖石相關破壞的主要模式;劉建友等[7]分析了不同結構圍巖的變形機制提出隧道變形的尺寸效應。孫闖等[8]分析了周圍石材的峰后強度特性,建立了軟弱圍巖力學模型。張妍珺等[9]基于收斂—約束法采用有限差分法分析圍巖變形特征;李煜舲等[10]探討收斂損失的影響。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模擬巷道工作面開采數(shù)值模型,見圖1。
圖1 數(shù)值計算模型
用于模擬采礦影響下采礦道路上路地面,地板和兩組石材屋頂移動的轉(zhuǎn)移,以及道路周圍巖石壓力分布規(guī)律。在30 m連續(xù)采礦設計中,模擬采礦表面有效,采用c影響下鉛支撐電壓的分布。在軟巖巷道受相鄰工作面采動影響條件下,以回風巷道地質(zhì)條件為依據(jù):
1)支護方案一為采用錨桿和金屬網(wǎng)的聯(lián)合支護方式,其中頂板的錨桿采用20×2 100 mm的螺紋鋼錨桿,錨桿的布置按照梅花形布置,其中間排距為0.8 m×0.8 m,錨桿的布設過程中還架設鋼帶,巷道頂部為金屬網(wǎng)。螺栓由Φ18×2 100 mm 鋼筋錨固件制成,間排距0.8 m×0.8 m,巷道兩側(cè)采用鋼筋網(wǎng)。
2)支護方案二為錨桿+鋼筋網(wǎng)+錨索的聯(lián)合支護方式,其中頂部的錨桿采用20×2 200 mm螺紋鋼錨桿,錨桿的布置按照梅花形布置,其中間排距0.8 m×0.8 m,錨桿的布設過程中還架設鋼帶,巷道頂部為金屬網(wǎng)。巷道的兩幫錨桿采用 Φ18×2 000 mm 鋼筋錨桿,間距 0.8 m×0.8 m,幫網(wǎng)采用金屬網(wǎng)。錨索支撐在15.24×7 000 mm錨索頂板中間排成一排,間距為1.5 m。
我們采用方案一,下面將對方案一進行模擬。
1)圖2,圖3在未采動條件下巷道在不同支護類型下的Z方向位移、應力等值線圖。位移量見表1。
圖2 位移分布圖(單位:m)
圖3 應力分布圖(單位:Pa)
表1 表面位移量 mm
圖4 應力分布圖(單位:Pa)
2)圖4在工作面回采影響條件下預留煤柱為5 m時巷道在不同支護類型下的應力等值線圖。
3)圖5在采動條件下預留煤柱為10 m時巷道在不同支護類型下的X,Z方向位移等值線圖。
圖5 位移分布圖(單位:m)
4)圖6在采動條件下預留煤柱為15 m時巷道在不同支護類型下的X,Z方向位移等值線圖。
圖6 位移分布圖(單位:m)
受工作面擾動巷道的變形量見表2。
表2 受工作面擾動巷道的變形量
基于有限差分法,針對支護結構的受力特征,通過模擬巷道在不同支護類型下位移和應力分布圖,優(yōu)化了支護方法,為煤礦的開采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