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餅干
清朝時期,一個漁夫在河底發(fā)現(xiàn)了一百多年前赫赫有名的“鐘王”——高7米、重45噸的大鐘!
皇帝十分欣喜,命工匠們趕緊將大鐘打撈,送往寺廟安置。工匠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將大鐘打撈起來。但接下來,問題來了:寺廟離這里好幾千米遠,這幾十噸重的鐘該怎么運呢?
用人力拉!工匠們召集了好幾百個身強力壯的民工,每個人身上都拴著繩子往前拉,所有人都鉚足了勁兒,漲紅了臉,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然而大鐘卻只挪動了半米的距離。
看來人力行不通,那就試試用車運!工匠們找來全國最“能裝”的大馬車,可這鐘剛裝上去,只聽“轟”的一聲,馬車被壓了個“粉身碎骨”。
唉,看來這人力、車力都行不通。轉(zhuǎn)眼間,幾個月過去了,見大鐘遲遲運不進寺廟,皇帝大發(fā)雷霆,下了最后通牒。工匠們個個愁眉苦臉,整日唉聲嘆氣。
一天,有個小工匠幫老工匠們?nèi)ソ稚腺I酒,回來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快到工地時小工匠路過一個土坡,因為下雨,土坡變得異常光滑,小工匠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手里的酒壇也扔了出去。哎呀,不好!這下要挨罵了。小工匠趕忙起身,他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酒壇非但沒有摔破,反而順著土坡滑了很遠。
“我想到辦法運大鐘啦!”小工匠欣喜若狂。
回到工地,小工匠讓大家在通往寺廟的路上,按照從高到低的地勢挖了一條河,河里注滿水。到了冬天,河水結(jié)了厚厚的冰,把大鐘放在冰面上,然后往前推,大鐘就這樣輕輕松松順著冰面一直往前“走”啦。普通思維只想到靠蠻力去拉,運用逆向思維,讓大鐘自己“走”,小工匠的辦法真是妙哇!
流蘇 薦自《實用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