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萌迪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3--01
電影的美學要素有圖像構造、聲音、色彩三個方面,影片《八兩金》在這三個方面的美學設計都很細致。
首先,從構圖角度來看,電影拍攝的主要對象為風景、人物以及動物。風景的部分,導演選擇了經(jīng)典的山水構圖:湖水、溪水始終與鏡頭持平,占畫面三分之一,留下足夠的空白,使天空,岸邊,水面三者達到和諧狀態(tài),畫面有飽滿度。在電影的最后一幕導演拍攝的是山景,男主人公站立于山峰之上,他的前方是一艘個值得船,再往前望去是女主人公乘船遠行的背影。這三者構成一個三角形,三角的構圖上寓意著分離。開始是表妹乘船遠行,畫面再切向男主,最后切向擱淺的船只,男女主人公不停地切換,卻從不曾出現(xiàn)在同一個畫面里,說明二人不可能在同一個時空,同一個畫面中出現(xiàn)。最后這個場景中,我們只能看到男主人公的大特寫,女主人公始終沒有與男主出現(xiàn)在同一個畫面里,寓意著此去一別,二人再難相見,暗示兩人的分離的結局。
在這一幕中,導演使用了獨特的拍攝技巧。導演從近境切換到中景,再到遠景,在切換畫面之后,畫面定格,影片結束。最后畫面定格在黑色的山脈線,男女主角各自在對角線的一端,割裂了整個畫面,形成一種尖銳的對立,結局也是二人的分離。近景是男主人公凝望的眸,整個神情呈現(xiàn)在畫面之上;中景是山坡上的廢棄船只,它位于畫面的左下角,男主人公在畫面的右上角,將男主人公與廢棄的船只放在同一個畫面里,英雄末路,被擱淺被棄置,想追求所愛卻又無可奈何的無力感通過這一場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最后的遠景畫面被沿對角線切開,對角線是山脈的輪廓,于是畫面的右下角整個是昏暗的黑色,而左上角則是明朗的天空色,不僅是在為他們各自的未來訴說著無限可能,而且也為影片結尾暈染了低沉的底色。
導演在拍攝人物的畫面時別具匠心,通過一個窗口或是門口將任務的喜怒哀樂展現(xiàn)于觀眾面前。影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窺視欲,通過這個洞穴,我們經(jīng)歷別人的生活,產(chǎn)生一種快感,盡管這快感可能也伴隨著痛感。拍攝女主人公的面部特寫:表妹坐在窗口看自己的心上人將地上的花朵撿起來重又系回樹上。他想留住春天,留住愛人。女主人公的大特寫這個畫面始終橫著窗口的柵欄,通過這個窗口我們看到表妹又笑,又哭,是一幕很心酸的快樂。柵欄寓意著囚禁,囚禁他們的是婚約或是傳統(tǒng)的人倫,他們都試圖在愛人面前做些什么卻又被束縛,難以有所行動。這也是影片的美學意義所在,含蓄蘊藉,在克制中凸顯情感的美妙。表妹的眼神神態(tài)由喜轉悲,愛而不得的失落情緒躍然于畫面之上。
拍攝男主人公的畫面時構圖很下功夫,通過門窗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對稱美,中庸美學。父親與男主置于畫面的正中央,佛像是整個畫面的正中心,處于中軸線位置。門是一個大的孔隙,將三者都包括在內(nèi),左右兩邊的兩個窗臺是兩個小的孔隙,這三個孔隙中我們窺探了人物隱秘的內(nèi)心,這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傳統(tǒng)中國式家庭,中國的傳承文化也通過這個畫面表現(xiàn)出來,祖先,父輩和子輩代代相傳,血脈相傳。畫面講究極度的均衡和對稱,整個場景顯得穩(wěn)定而和諧,表現(xiàn)出一個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的溫馨。
拍攝動物的畫面構造比較密集,新生的雛鴨以及蘆葦?shù)嘏缘涅Z群都采用了近景拍攝,畫面也沒有大的留白,動物的畫面至少占據(jù)了三分之二以上,導演采用了平行拍攝手法,展示出一幅和諧、欣欣向榮的圖景,展示了鄉(xiāng)土中國的熱鬧非凡,勃勃生機。美好的故事也是以此為背景而展開的。
其次,導演在色彩的搭配和使用上也精雕細琢。人物衣著的顏色最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服裝多是暖黃色、淺粉色的套裝,暖色系體現(xiàn)出表妹做事風風火火,活潑可愛的性格,也為她之后指錯方向,出糗做鋪墊,顯得狡黠可愛,更具有少女感。
植物的顏色暗示事件的發(fā)展和走向。男主人公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一路風塵仆仆的歸來之時,家門口的樹上開滿了紅色的花朵。紅色代表熱情,老母親老父親淚眼婆娑,熱情的紅色為家人團圓的場景增添了火熱的氣氛。此時也是男女主人公情感的火熱期,芳心暗許,情愫暗生,秘而不宣。用紅色來做這一時期的主色再合適不過。然而,紅色也帶有一定的攻擊性,當大片的紅色落盡,只剩小部分的紅花點綴之時,二人有了第一次的爭吵。等到表妹快要遠嫁他鄉(xiāng)之際,這棵樹只剩下光禿禿的軀干橫亙在男女主人公之間,灰色的樹干,枝條占據(jù)了畫面的很大部分,映照人物黯淡悲傷的神情,暗示人物內(nèi)心的悲傷,推動影片的發(fā)展。影片結尾的定格畫面中大色塊的使用也為故事的走向留下許多想象的空間。這個部分的顏色明暗對比更加強烈,男主人公置于光明和黑暗的分界線上,有自主選擇命運的機會,未來可期。導演正是通過對景物和人物色彩的搭配和處理,暗示故事的發(fā)展方向。
最后是影片對于聲音的處理很下功夫。在配樂上導演反復使用一段弦樂器的獨奏,這段音樂悲傷低沉,反復穿插在主人公命運突變或是故事走向低迷的時刻。結局二人分離的時分,男主孤身一人回家之際,這段樂曲都反復出現(xiàn),古典音樂的使用烘托了中國農(nóng)村淳樸的鄉(xiāng)土民情,也烘托了人物內(nèi)心的悲涼與失落,也是對于影片主題的升華,人生世事無常,不能盡遂人意,每個人都是普通人,在意別人的眼光,男人的身上要有八兩金,但也堅持著,執(zhí)拗的做自己,活的肆意。
綜上所述,影片的形式美學為其內(nèi)容服務,升華主旨,烘托氣氛,是導演的精力所在,也是觀眾理解影片的一把鑰匙,更為影片的美學做出卓越貢獻。構圖、配色和配樂相輔相成,成就一部杰出的電影作品。這部電影是張婉婷移民三部曲之一,說的還是張婉婷對于移民經(jīng)歷和那個時代人們的思考。導演將男女主人公兩人設置為了返鄉(xiāng)與出國的回環(huán)人生背景之下。用男主角八兩金的從陌生到眷戀書寫了家園故土的醇厚鄉(xiāng)情,用女主角從充滿想象到不舍離開隱喻了異國環(huán)境并不如想象般美好。以愛情為線索描寫移民鄉(xiāng)愁,其影像世界的內(nèi)在意蘊是異國移民內(nèi)心難以抹去的故土鄉(xiāng)愁與時代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