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解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文學界最關注的問題。文學家周作人先后創(chuàng)作了《人的文學》等,闡述了“人的文學”觀。他的“人的文學”觀在“五四”時期實現(xiàn)了對人解放意識的喚醒,同時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文章主要對周作人的“人的文學”觀進行探討,挖掘其深層的精神價值,以期對現(xiàn)代知識分子有所啟示。
關鍵詞:周作人;人的文學;平民文學
作者簡介:薛美伊(1999-),女,延邊大學朝漢文學院201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3-0-02
“人的文學”是周作人在1918年在五四新文學革命發(fā)展時期提出的。此時,很多文學思想都通過當時的雜志或報紙進行傳播,1918年底,周作人在《新青年》發(fā)表了《人的文學》,并對新文學理念進行了闡述。周作人認為,新文學革命應倡導人道主義,在此基礎上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進行分析。他的那句“以人道主義為本”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得到了很多新文學革命者的支持。
一、關于“人”
周作人在《人的文學》一文中提出:“我們所說的人, 不是世間所謂‘天地之性最貴,或是‘圓顱方趾的人,乃是說‘從動物進化的人類。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文學家倡導的是科學精神和理性精神,而周作人在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人學”理論。
這里的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一是重點強調(diào)動物,因為人和動物一樣,有生理需求,人從動物進化而來符合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八晕覀兿嘈湃说囊磺猩畋灸?,都是美的善的,應得完全滿足。”二是重點強調(diào)進化,人從動物進化產(chǎn)生后,又逐漸從動物中脫離,具備了社會屬性,與動物產(chǎn)生了根本區(qū)別。“人是一種進化的生物,他的內(nèi)面生活,比動物更為高深,而且逐漸向上,有能夠改造生活的力量。”
周作人通過對人的自然和社會屬性的探究,得出了人的“靈肉二重性”,即人的人性是其獸性與神性的結(jié)合?!办`肉二重性”的觀點樸素且神秘,雖然對現(xiàn)代人來說,這種觀點易懂,但是對當時的封建中國來說,其提升了人的價值和力量,應用于文學作品中,對世人正確理解人、評價人,并開啟反封建的斗爭有極大促進作用。
周作人的《人的文學》也突出了“人”的精神,主要強調(diào)以人為本,表現(xiàn)對人的關心,是一種平等的思想。周作人倡導人的個性的覺醒與解放,但是這種覺醒與解放是建立在不損害其他人利益基礎上的,突出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文學對生活和道德的重構(gòu)的內(nèi)涵。
二、“人的文學”與“非人的文學”
周作人認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對文學的改革只停留于形式,是一種語言形式的改革,沒有撼動舊文學的思想。周作人提出,進行文學革命不僅要進行語言改革,也要進行思想改革,而且思想改革是核心。對舊文學的反對不僅是因為舊文學所用的語言晦澀難解,更重要的是舊文學的思想對人有害。改革后的文學思想要以人為本,形成“人的文學”,要實現(xiàn)“文學革命的完全勝利”。
宋朝的程朱理學盛行后,中國人的“人性”就一直受到壓制,主張?zhí)炖聿缃^人性的理念殘害了當時的中國人民。周作人十分厭惡這種滅人性的思想,也主張反對封建思想的壓迫。他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丑陋面都是由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專制思想導致的,對封建思想的“禮教”核心進行批判是他批判的目標。事實上,在幾千年的壓迫下,中國人的思想已經(jīng)麻木,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自由是被禁錮的,所以沒有意識追求自由。周作人一生中最大的追求就是自由,即使這種追求很難實現(xiàn)。所以他認為,要想追求自由,首先是思想自由,要通過改革使沉睡了幾千年的中國人覺醒,在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基礎上形成健全人格。
我們可以看出周作人的“人的文學”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一是體現(xiàn)了“五四”時期個性解放的熱潮并推進了新文學的發(fā)展進程;二是開闊了人們的批評視野,在當時中國的文壇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隨著對“人的文學”觀的日益重視,人們開始反思“為人生”與“為藝術(shù)”。三是“人的文學”主張對當時及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周作人的“人的文學”理念號召下,各種各樣以人道主義為名頭的小說、戲劇、詩歌作品相繼出現(xiàn)?!缎虑嗄辍冯s志在1918年底刊登了“戲劇改良專號”,并從“人的文學”角度出發(fā),對舊社會戲劇的落后進行了批判,同時提出要有真戲。在小說領域,魯迅的《狂人日記》《孔乙己》,葉紹鈞的《這也是一個人》都是以人為主題,提示社會底層人的不幸,同時也體現(xiàn)了對美好的向往。再之后的創(chuàng)造社,也吸取了“人的文學”思想內(nèi)涵,借助新文學作品表達對自由的追求,表達對個性發(fā)展的追求,并倡導個性的文學是生命的文學,因為生命是自主的。
三、從“人的文學”到“平民文學”
周作人在發(fā)表了“人的文學”后不久,又在1919年發(fā)表了《平民文學》,倡導了“平民文學”理念,主要是針對貴族理念。周作人在《平民文學》中指出:“傳統(tǒng)的封建舊文學是文言的貴族文學,平民文學要以實際存在的事實為內(nèi)容,表達作者的真實感受和想法?!逼矫裎膶W與貴族文學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精神上的,是是否普及是否趨勢,平民文學不提倡貴族文學中的修飾、享樂或游戲的思想,同時提出平民應遠離這些思想。
周作人的“平民文學”通過普遍的文體記載了真摯的思想和事件,一是對于才子佳人或英雄豪杰的事件未進行記錄,只記錄世間最普通男女的悲歡離合,這樣記錄的原因是真的道德是最普通的道理,不是偏執(zhí)的。二是表達了文學創(chuàng)作應注重真實情感的融入,并不是注重作品中個別字或詞的雕琢。三是平民文學的創(chuàng)作不是單調(diào)單一的,它主要是通過研究最普通的人的生活,將最普通的平民生活質(zhì)量提高,提到一個適當?shù)奈恢蒙稀?/p>
從“人的文學”到“平民文學”,是周作人追求自由的完整體現(xiàn)。錢理群等人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提到周作人的《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時,也認為“平民文學”是“人的文學”的具體化。“平民文學”已以成為一種普及的觀念深入錢理群的創(chuàng)作構(gòu)思中。周作人倡導改革要從內(nèi)容和思想上進行,只是內(nèi)容的改革是無關痛癢的?!捌矫裎膶W”的核心就是精神的普遍與否、真摯與否。在內(nèi)容上,新文學更應該記錄世界最普通男女的悲歡以及平等的道德理念,要表達最真實的情感,以實現(xiàn)新文學改革的成功。
實際上,周作人所提倡的“平民文學”就是“人的文學”。毛澤東當時說:“這種平民主義見于文學方面,由貴族的文學,古典的文學,死形的文學變?yōu)槠矫竦奈膶W,現(xiàn)代的文學,有生命的文學。”周作人的“平民文學”主張正是體現(xiàn)了這種時代精神發(fā)展的走向。
四、結(jié)語
朱德發(fā)說:“如果說文學史是一種過程的描述,那么‘人的文學這一核心理念, 能夠像一束強烈之光穿越并照亮現(xiàn)代中國文學流變的歷史隧道,指引描述著勾勒出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的原本面貌。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心浮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在整個文學史上慎重地去看待“人的文學”觀的思想體系,重新認識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人的文學”觀,發(fā)掘它對當今的文學發(fā)展的啟示。
參考文獻:
[1]伍鵬.論五四背景下周作人“人的文學”觀[D].湖南師范大學,2009.
[2]滕紫欣.淺論周作人的文學批評觀[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25(09):118-120.
[3]范暢.“五四”時期周作人“人的文學”觀試析[J].名作欣賞,2015(05):82-83.
[4]周姿含.論周作人《人的文學》[J].文學界(理論版),2013(01):83-84.
[5]鐘觀鳳.論周作人的“人的文學”觀——以《人的文學》和《平民文學》為例[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4,32(0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