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
不常看到海鷗的人,看到海鷗時都難掩興奮。
有一次我到西澳旅行,在靠海邊的公園里,看到一大群海鷗,我很自然地拿出相機,聚精會神地為它們拍照。
“早知道應(yīng)該把早餐時的面包帶出來喂它們?!蔽亦哉Z。
我的澳大利亞朋友茱蒂撇著嘴角笑了笑,說:“你們這些觀光客看海鷗的眼神,和我們可真是大不相同。在我們眼里,海鷗真是鳥類中的蟑螂——唉,本地蟑螂可能還沒海鷗多呢!”
我聽她這樣說真是驚訝,海鷗在我心中可是浪漫的象征哪,怎么被她形容得這么不堪?難道外表看來這么有藝術(shù)家氣質(zhì)的茱蒂,是個“焚琴煮鶴”的俗人?
“怎么說呢?”
“外表看來,它們好像挺優(yōu)雅、挺容易親近的??墒侵灰茨阌袞|西吃,它們就一點也不客氣地靠近來搶食,好像你就是欠它債一樣,吃完了,還在你身邊拉撒!要洗掉它們的排泄物,可不是什么浪漫的事?!?/p>
聽茱蒂這么一說,我想起一本前不久看過的管理學(xué)書籍。書中把只會制造麻煩的主管,稱為“海鷗型主管”——三不五時前來搗蛋一番,在你身邊吵得要命,偷吃你的午餐(搶你的功勞),留下爛攤子,然后拍拍屁股飛走不管。
我想,住在沿海地區(qū)的西方人,對這個比喻大概都能心領(lǐng)神會?!昂zt型”可不是一個贊美詞。
別做別人生命中的搗蛋鬼了。
大概沒有人喜歡成為海鷗型的人吧?但是,無疑,只要我們好好省視四周,這樣的人還是存在的,說不定正是我們自己呢。
變成“海鷗型”的人,往往是因為沒有機會知道,自己實在是搗蛋有余、貢獻不足。
一個從沒幫過別人,只想要別人幫忙的人,必然是一只海鷗。我們都當(dāng)過海鷗——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但如果忘了長大,就會一直是只海鷗。
一個沒什么行動力,遇到麻煩事只想依賴別人的人,對于自己的親人、好友或情人而言,也是一只海鷗。只是因為愛,還沒有放棄。但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因倦累而逃開。一朝他們不想再無條件喂養(yǎng),這海鷗還會狠狠灑下排泄物以泄恨,使曾經(jīng)付出愛的人更加心寒。
海鷗型主管,可能定奪升遷,一般人還敢怒不敢言。但任何一種感情關(guān)系,如果有一個人有海鷗心態(tài),只曉得打擾、討愛、留爛攤子要人收拾,都不可能永保安康。我看過許多成天怨嘆人、無情無義、對不起別人的人,其實多半是一只只不曾照過鏡子的海鷗!
除非他能夠意識到自己原是“別人生命中的搗蛋鬼”的事實,才會走出聒聒噪噪的悲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