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萍,季 鵬,胡樹罡,湯 瑤,王 萍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yī)院心臟康復門診,南京 210024)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是全球最流行的疾病之一[1],據(jù)文獻報道,我國未來10 年冠心病發(fā)病率將會以每年50%的速度遞增[2]。若不及時給予有效的診治,患者會出現(xiàn)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病變,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和生命安全[3]。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早期治療,有賴于臨床對冠心病患者及時、準確的臨床診斷[4]。目前,冠心病最準確的診斷方法為冠狀動脈造影術(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但其檢查設備復雜且昂貴,對醫(yī)護人員有較高的要求,且為有創(chuàng)性檢查,種種原因?qū)е挛茨芷毡槭褂茫?]。平板運動試驗(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設備簡單,且為無創(chuàng)性檢查,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6]。但TET 在診斷冠心病中的準確性有限,故本研究旨在研究冠心病患者TET 中的血壓反應,探討舒張壓增量作為輔助診斷依據(jù)對提高冠心病診斷準確性的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2015 年3 月至2018 年11 月在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yī)院進行TET 檢查的患者142 例,根據(jù)有無冠心病、高血壓分為3組:冠心病組40例,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64.40±11.21)歲;高血壓組50 例,其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62.18±9.92)歲;健康對照組52 例,其中男23 例,女29 例,年齡(63.96±11.48)歲。3 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對象年齡<70 歲采用Bruce 方案,≥70 歲采用改良Bruce 方案。于運動前安靜休息5 min 后所測的坐位血壓值作為靜息血壓,運動恢復期1 min 內(nèi)完成運動后血壓的測量,如果運動后血壓比測試期間收集到的血壓值高,這個值被記錄為峰值血壓[7]。峰值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peak]和靜息SBP(SBPrest)的差值記錄為SBP增量(△SBP),峰值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peak]和靜息DBP(DBPrest)的差值記錄為DBP 增量(△DBP)。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示冠狀動脈狹窄≥50%作為冠心病診斷標準[8]。
采用SPSS 13.0 版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應用Logistic 曲線回歸明確TET 中△DBP 和冠心病之間有無關系。應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確定冠心病組的△DBP 界值,并計算ROC 曲線下的面積。
冠心病組、高血壓組及對照組的SBPpeak、SBPrest 和△SBP 比較,詳見表1。
表1 3 組患者SBPpeak、SBPrest 和△SBP 比較 [mmHg,±s]
表1 3 組患者SBPpeak、SBPrest 和△SBP 比較 [mmHg,±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1 mmHg=0.133 kPa
冠心病組、高血壓組及對照組的DBPpeak、DBPrest 和△DBP 比較,詳見表2。
表2 3 組患者DBPpeak、DBPrest 和△DBP 比較 [mmHg,±s]
表2 3 組患者DBPpeak、DBPrest 和△DBP 比較 [mmHg,±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應用Logistic 曲線回歸分析,將△DBP 作為冠心病的預測因子,結果顯示TET 中△DBP 與冠心病之間顯著相關(P<0.05)。
利用ROC 描繪出的△DBP 界值為5.5 mmHg,其敏感性為0.850,特異性為0.615,曲線下面積為0.713(見圖1)。
有文獻指出健康人群在進行癥狀限制性運動試驗過程中血壓反應是SBP 增加,DBP 基本不變或輕度降低[9],本文研究了冠心病患者在TET 中的血壓反應,發(fā)現(xiàn)冠心病組較高血壓組及健康對照組運動后DBP 顯著增加,且筆者將△DBP 作為冠心病的預測因子,結果顯示TET 中△DBP 與冠心病之間顯著相關,故我們推斷DBP升高對協(xié)助診斷冠心病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徐樹賢等[10]研究中指出冠狀動脈的硬化或狹窄造成心肌低氧,可通過局部代謝產(chǎn)物的增加來舒張冠狀動脈,從而增加血流。另一方面通過交感神經(jīng)及迷走神經(jīng)的張力改變提高舒張期血壓來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亦有實驗研究了冠心病患者運動后DBP 升高的機制,證實在左心室嚴重缺血時,運動可使心排血量減少到足以引起反射性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而導致DBP 升高[11]。
關于冠心病患者TET 中△DBP 的界定有所不同,李崇信[8]等研究選擇△DBP≥9.75 mmHg。張進軍[12]等選擇運動中DBPpeak 與DBPrest 之差≥24.75 mmHg 為陽性標準。Acanfora 等[13]研究中選擇DBP 在休息和運動后增加15 mmHg 作為冠心病的優(yōu)選預測值。本研究通過繪制ROC,選取5.5 mmHg 為診斷冠心病的界值,其敏感性為0.850,特異性為0.615,并計算ROC 曲線下面積為0.713。根據(jù)Sweets 的判斷標準,面積在0.5 以下,說明試驗沒有診斷價值,面積在0.5~0.7 之間有較低的準確性,面積在0.7~0.9 之間有一定的準確性,面積>0.9 則有較高的準確性[14]。故選取△DBP 為5.5 mmHg 在協(xié)助診斷冠心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準確性。
由于本文研究了冠心病患者TET 中的血壓反應,為排除高血壓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假陽性應,故將高血壓組與對照組的△DBP 相比較,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也與劉丹等[15]的研究結果相同。
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因其無創(chuàng)、低危、快速的特點已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篩查手段,但此檢查對設備有較高要求,且花費的醫(yī)療成本相對較高,TET 在低中?;颊咧腥员蛔鳛槭走x[16]。本文通過研究冠心病患者TET 中的血壓反應,發(fā)現(xiàn)冠心病患者運動后DBP 顯著增加,并選取了△DBP≥5.5 mmHg 作為協(xié)助診斷冠心病的界值,對TET 中出現(xiàn)不典型胸悶、胸痛癥狀或因受試者運動耐力有限,心電圖ST 段改變未達陽性標準的可疑陽性患者的診斷提供輔助診斷依據(jù),以期提高TET 診斷的正確率。由于本研究的樣本量尚偏小,有待今后大樣本量研究進一步證實增加△DBP作為輔助診斷依據(jù)對提高TET 診斷準確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