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樹的枝椏,像在淌血,果然,不遠處有旗幟。
一只拖車,像匣子、像棺木,被一匹瘦馬拖著,拖呀拖,一頭往前幾乎要栽倒,有些黑影隨行。
其他地方都似水洼非水洼,似綠非綠,或許是洗滌劑,誰能抵抗它的威力?
能保住形態(tài),找到新的形態(tài)?
樹心不曾絕望。
在困厄中,仍有生存的美麗。
連小旗也精神抖擻。
米修(1899—1984)
出生于比利時。在60多年漫長的寫作生涯中,共發(fā)表詩集、散文集等八十多部,被公認為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其詩作充滿幻覺和夢想,用詞平常但含義豐富,激情飽滿。出版詩集《褶裥中的生活》等。
趙無極(1921—2013)
華裔法國畫家。1948年定居法國。畫作以西方現(xiàn)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參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意蘊,創(chuàng)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被稱為“西方現(xiàn)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胡榮錦賞讀
散文詩《讀趙無極石版畫》輯自《米修讀趙無極八幅石版畫》,原詩有八首,這是第七首。
趙無極是以“抽象畫大師”而享譽世界的大畫家,但他早期也有過不少寫實的作品,如我們在這里介紹的這幅石版畫。
法國散文詩詩人米修是趙無極的好友,他用詩的語言解讀了畫的意境。
米修用“禿樹的枝丫”、像棺木的“拖車”“瘦馬”“黑影”等形象,為我們展示出一幅非常慘淡的人間圖畫。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枯樹可以逢春,人死無以復生。讓人直興清代詞人黃景仁之嘆:“年來年去常不老,春比人頑?!?/p>
米修卻為它題詩,尋找人間的希望:
“樹心不曾絕望。
在困厄中,仍有生存的美麗。
連小旗也精神抖擻。”
達觀地去想,“樹心”可以看作是“春”,而“小旗”則象征“人”。
“春比人頑”是自然規(guī)律,但人在面對困難時不失期待,也會“人比春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