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忍
董明道(1902—1986),字垂照,江西九江人。1924年9月入文華大學圖書科就讀[1],1926年6月獲華中大學文學士學位,畢業(yè)后任滬江大學圖書館館員[2],1928年任安徽省立圖書館編藏股主任。1931年5月,董明道應北平友人之邀,辭職赴北平任北京大學圖書館西文編目職[3]。11月,改任南開大學圖書館主任[4],并兼任南開大學副教授,講授圖書館學。1937年12月,被西南聯(lián)合大學(下文簡稱“西南聯(lián)大”)聘請為圖書館副主任,襄助圖書館主任嚴文郁辦理館務[5](79-80)。1943年2月,嚴文郁辭職,西南聯(lián)大改聘董明道為圖書館主任[5](271-273)。1946年7月,西南聯(lián)大完成使命,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員北返,董明道繼續(xù)擔任南開大學圖書館主任。
1953年1月至1957年,董明道任北京礦業(yè)學院(1)1953年9月,中國礦業(yè)學院遷往北京,更名為北京礦業(yè)學院。圖書館主任[6](163)。1957年11月,北京礦業(yè)學院成立圖書館委員會,董明道擔任副主任委員[6](72)。1959年,調(diào)往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工作[7]。
董明道熱愛圖書館事業(yè),長期主持南開大學圖書館、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圖書館和北京礦業(yè)學院圖書館工作,敦本務實,治館有方,在館藏建設、目錄編制、讀者服務、圖書館管理等方面成績卓著,為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目前學界尚無專文探討其圖書館生涯、著述或貢獻。為此,筆者廣泛查考史料,以期能填補圖書館學人研究的些許空白。
董明道自1928年擔任安徽省立圖書館編藏股主任以后,積極進行圖書館學研究,在《安徽教育行政周刊》《安徽省立圖書館季刊》《學風》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其研究日益受到學界的關注與認可,《圖書館學季刊》曾專門介紹他的《圖書選擇原理略說》[8]。
董明道十分重視圖書館的宣傳工作,曾著《今日之南大圖書館》[9]等,翻譯《西班牙國立圖書館》[10],介紹國內(nèi)外圖書館概況,以引起民眾的關注和興趣。他認為我國圖書館事業(yè)尚處萌芽時期,一般民眾對于圖書館的職責多不了解,所以特著《圖書館的任務》系統(tǒng)闡述圖書館的主要職責。董明道認為圖書館是一種社會文化事業(yè),肩負著“闡揚文化、介紹學術、宣揚黨義、輔助國民教育、增進民眾道德、供給娛樂讀物”的重任,可使文化更興盛,教育更普及,國家社會更進步;同時他對圖書館事業(yè)給予高度的期許,主張“凡對社會民眾有利益于文化有關系之事,無不應在可能范圍內(nèi),為社會民眾舉辦”,如學術講演會、讀書會、演放電影、職業(yè)指導等[11]。
董明道特別關注兒童圖書館發(fā)展,1929年著《兒童圖書館在教育上之價值》,宣揚兒童圖書館在教育上的重要作用:兒童圖書館能增加兒童課外生活的興趣,養(yǎng)成兒童讀書的習慣,增加兒童自動求學的能力,培養(yǎng)兒童使用參考書的能力,輔助學校教育發(fā)展兒童的才能,培養(yǎng)兒童的公德心,陶冶兒童優(yōu)美的性情[12]。他從兒童的心理與認知出發(fā),不唯知識論,而是側(cè)重探討兒童圖書館在閱讀興趣、學習能力、品行情操等方面的功用,強調(diào)兒童圖書館在兒童教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價值,提倡兒童圖書館單獨設立、逐步擴充。其觀點在今天看來,仍有一定的先進性。
董明道的現(xiàn)代圖書館理念集中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之特征》中。厘清現(xiàn)代圖書館的基本特征,明確現(xiàn)代圖書館的發(fā)展趨勢,可以更好地組織與管理圖書館?,F(xiàn)代圖書館不同于傳統(tǒng)的藏書樓,不僅要注重收藏與保存,而且要注重流通與利用。他認為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事業(yè)之一,民眾皆得享受其利。首先要免費、自由,對閱者不收費,不加以其他限制。無論貧富貴賤,人人皆可自由地來圖書館,尋求他喜歡讀的書籍,一切設施與服務要謀讀者之自由與便利。其次要平等、開放,讀者范圍擴大,購置圖書不可重彼輕此,各類圖書要均衡增加。開放書庫,使讀者可以隨意取閱[13]。董明道準確地概括出了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的基本特征,積極為公共圖書館事業(yè)鼓與呼,推動了民國時期公共圖書館理論、制度、觀念的日漸深入人心,促進了我國現(xiàn)代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董明道還指出,現(xiàn)代圖書館在服務上應謀求讀者與圖書的結(jié)合,如:設置參考部解答民眾的一切詢問;利用廣告與宣傳引起民眾的閱讀興趣,加強圖書館與學校的聯(lián)絡;用種種方法為讀者提供便利,如附設食堂和文具店,以低廉的價格售給讀者;購備雨具,供讀者不時之需等等[13]。這些圖書館服務理念科學適用,董明道將其用于指導具體的圖書館管理工作。
1920年代,我國兒童圖書館事業(yè)興起,圖書館界的先驅(qū)們開始思考如何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兒童圖書館?!耙驗閮和瘓D書館是一宗新事業(yè)。凡是一件新的事,起初的時候,必感覺無限的困難。因為一切都沒基礎,沒有成例,所以處處要自己去創(chuàng)造、去試驗?!盵14]董明道的《最簡單的兒童圖書館之經(jīng)營法》即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其經(jīng)營法不因規(guī)模小而因陋就簡,失去專業(yè)性;也不因工作繁瑣而故作高深,缺乏實用性。它符合國情,如書架大約備二十個即可,分類法要簡明且富有伸縮性,組織要簡單,可設主任一人,管理員一人等;它具體而不失專業(yè),如閱覽椅用靠背式,不用扶手和腳踏,主任要受過圖書館學訓練等。文章從經(jīng)費、建筑及設備、組織、兒童用書、兒童圖書的分類、兒童圖書館的編目、兒童圖書館的特色、兒童圖書館的經(jīng)營者八個方面,介紹了如何組織與管理一個小型的兒童圖書館[15]。該文數(shù)據(jù)翔實,所列出的經(jīng)費分配比例切合實際,書架、閱覽桌椅、目錄柜和出納臺的規(guī)格尺寸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涵蓋了兒童圖書館的絕大部分工作,操作性強,是小型兒童圖書館經(jīng)營與管理的指南。
劉國鈞認為,“所謂出納,就是指閱覽圖書時,依一定的規(guī)則借貸和歸還圖書的方法。所以出納是圖書館很重要的任務。圖書館能否在社會上發(fā)生影響全在出納是否得法”[16]。1930年,董明道著《圖書出納法略說》,他先略陳出納法的演進過程,分析簿記法、木板法、簽條法、卡片法的利弊,然后詳細介紹了安徽省立圖書館實行的出納法:對當時極通行的卡片出納法進行了改進,如改每冊書制一書片為每部制一書片,書片上加入卷數(shù)與冊數(shù);取消書片袋,書片依分類次序排列于出納處旁的書片柜[17]。文章題目名為略說,實則內(nèi)容詳盡,從填寫借書證保單、辦理借書證、明了借書規(guī)約到借還手續(xù)無一不備。安徽省立圖書館的出納法符合簡捷、正確、便利的出納原則,為圖書出納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對于圖書選擇,董明道亦有自己的見解。1931年董明道發(fā)表的《圖書選擇原理略說》指出:圖書館選擇書籍要兼顧書籍、圖書館、閱者三方面,應注意書籍本身的價值、對閱者的影響、著者的經(jīng)歷、思想和著書目的等,還應根據(jù)圖書館的性質(zhì)和購書經(jīng)費而定,適于閱者的需要和程度[18]。董明道從實踐出發(fā),辯證地分析書籍的版本選擇、書籍價值與閱者興趣之間的平衡問題,對圖書選擇具有指導意義。
董明道講授圖書館學課程,為學生學習圖書館學打開方便之門。1930年11月,安徽省教育廳鑒于本省圖書館事業(yè)尚不發(fā)達,各學校圖書館管理乏人,特開辦圖書館專班,由省立第一中等職業(yè)學校代辦[19]。董明道和文華圖書館學??茖W校畢業(yè)生劉華錦、安徽大學文學院講師鮑哲文擔任教員。此次圖書館專班共招收學生33人,均系高中畢業(yè)或舊制中學畢業(yè)后曾在圖書館工作兩年者。圖書館專班的課程設置合理,尤重實踐,每周的實習時間,占全部課時的三分之一[20]。經(jīng)過六個月的專業(yè)訓練,圖書館專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順利畢業(yè)的30名學生“極適于學校圖書館管理與各縣圖書館經(jīng)營”[21]。董明道等人為安徽省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人才,其中的佼佼者包括服務于安徽省立圖書館后來成為目錄學家的霍懷恕,任職于安徽省立圖書館和中央政治學校圖書館的汪蔭祖,任職于安徽省立安慶女子中學圖書館的張志道等。
此外,董明道任職南開大學期間還兼任副教授[22](180-181),傳授圖書館學、目錄學、圖書利用法等專業(yè)知識;任職西南聯(lián)大時兼任聯(lián)大師范學院教育學系副教授,繼續(xù)從事圖書館學教學工作[23]。董明道長期在大學開設圖書館學課程,對學生進行圖書館學啟蒙教育,傳播先進的圖書館理念,促進圖書館學知識的普及,為我國的圖書館學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圖書館目錄,又稱館藏目錄,是揭示、識別、檢索館藏文獻的工具,是讀者開啟圖書館知識寶庫的鑰匙。董明道對于編目素有研究,一直致力于完善圖書分類體系和編制館藏目錄索引。1929年曾著《本館編目法及其說明》,介紹安徽省立圖書館所編的簿式目錄和片式目錄。片式目錄又分為書名、種類、著者、書架等多種,董明道詳解七種目錄片的著錄事項和著錄格式,敘述詳明,附有圖例。無論何書均可照格式編制,便于他館參考[24]。
1930年2月,陳東原就任安徽省立圖書館館長后,積極整頓館務,整理舊書,添置新書。館藏書籍日漸增多,故由編藏股主任董明道負責主持編纂《安徽省立圖書館中文書目》。1930至1932年間,該書目分六冊陸續(xù)出版,董明道主編社會科學類、總叢經(jīng)典類及哲學宗教類、語言文學類三冊,他離職后由劉華錦等編就。董明道的分類方法,大類采用《杜威十進制分類法》,只是為了一以貫之,將語言與文學合置于400文學類;為了容納浩繁的中國地理類圖書,將地理游記由史地類中析出自成一類為800地理類;同時細目循用劉國鈞的《中國圖書分類法》,又參酌四庫類目增刪修改[25]。董明道的分類方法兼容并蓄,對于中文新舊圖書都能很好地適用,是杜法的本土化改革和劉法的靈活運用。
1923年8月,文華大學圖書館??飘厴I(yè)生王文山任南開大學圖書館主任,將中西文圖書三萬余冊全部編目,并于1925年印行《南開大學圖書館中西圖書目錄合編》一卷,附索引、新舊雜志一覽表、報章一覽表。王文山離職后,新入藏圖書多未能分類編目,致失其效用。為了便于應用,1931年11月董明道到任后,加強圖書分類編目工作:中文舊書仍沿用四部分類法,中日文新書與西文書采用杜威的十進分類法,并加以修訂;目錄卡片著錄更加詳盡,每張均注明作者、書名、版本、出版期、卷數(shù)或頁數(shù)、開本等;除著者索引、書名索引外,又增加了分類目錄。
1927年,天津名宿盧木齋捐資十萬,興建南開大學圖書館,次年新館落成后又慨捐書籍三萬余卷。1930年3月,天津著名藏書家李典臣捐贈古書七萬五千余卷。然二者皆未整理編目,董明道執(zhí)掌南開大學圖書館后,主持十余萬卷中文舊書的整理編目工作。1933年秋,董明道先是請得校長張伯苓同意,撥款整理該項圖書。10月底,又從國立北平圖書館聘請范騰瑞來館整理。范騰瑞精于版本目錄學,他把零散部分完全配合整齊,所編目錄門類清晰,版本詳明[9]。1935年,館藏舊書分類編目完竣,將李典臣73,902冊贈書裝套編號,陳列于書庫,并編成書本目錄兩冊[26](967-968)。
在擔任北京礦業(yè)學院圖書館主任期間,董明道積極補充礦業(yè)特色文獻,主持編纂多種館藏目錄。僅1956至1957年間,該館就先后出版了《北京礦業(yè)學院期刊目錄》《北京礦業(yè)學院俄文圖書目錄》《北京礦業(yè)學院中文圖書目錄》《北京礦業(yè)學院西文圖書目錄》《北京礦業(yè)學院新編圖書目錄》等。
另外,董明道注重目錄卡片的聯(lián)合編制工作。1957年5月在文化部召開的圖書館專家座談會上,他建議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yè)管理局與出版局聯(lián)合起來,采取借用出版局的樣書和直接向出版社借用清樣的辦法,解決北京圖書館卡片不及時的問題,以節(jié)省全國各館人力物力[27]。文化部采納了董明道和其他專家的相關意見。1958年8月,北京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單位共同組成了圖書提要卡片聯(lián)合編輯組,開始編制發(fā)行全國出版新書的鉛印卡片。從取樣書、著錄、分類、印刷直到發(fā)行,一般不超過五日,80%的卡片比書早日到館。董明道提出的這種用校樣本編制目錄卡片的方法,大大縮短了新書與讀者見面的時間,滿足了各館及時使用卡片的需求[28]。
從1931年到1952年,董明道主持南開大學圖書館二十余年(其中西南聯(lián)大八年)。他始終秉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理念,從征詢采納讀者意見、圖書館使用法指導、公開書庫制度等多方面著手,積極整頓館務,謀求發(fā)展。
3.1.1 征詢采納讀者意見
董明道剛上任,即告訴來訪的校刊記者,將來館內(nèi)改革當廣征同學意見,以符合大多數(shù)讀者需要[29]。不久又召請??浾哒勗挘髟兺瑢W們對圖書館的批評與建議。董明道說:“圖書館既為大家而設,則一切行政自宜以為大家謀最大之利益為宗旨。故歡迎同學對圖書館供獻建議。雖圖書館之經(jīng)費不甚充裕,但在可能范圍內(nèi)必盡力改善。建議之法,或用口頭,或用書面?!盵30]在圖書館事業(yè)不甚發(fā)達,大學生對本校圖書館閱覽室狹小、書庫封閉、圖書不敷使用、借閱不便等問題時有抱怨的情況下,有些圖書館無力改善,對批評避之唯恐不及。董明道卻在??瞎_寄語學生,再三廣泛征詢讀者意見,以完善圖書館服務。這種做法在當時極為鮮見,如果不是出于對圖書館工作的無限熱愛,如果沒有“一切為了讀者”的服務精神,是很難做到的。
對和藹可親、富有學識和經(jīng)驗的董主任,學生們自然不吝建言,如某教授借書三個半月未交還圖書館、有些書卡片上明明寫著卻找不著、找書耗費時間[31],不忍心“煩擾”圖書館員[32]。董明道十分重視學生們的意見,迅速采納及答復:“(a)凡借書已逾兩周者,若有人要用,則不論何人皆應按章取回。此乃圖書館素日一律執(zhí)行之規(guī)則??滞瑢W有疑,再申言之。(b)卡片上之書,尋不見或遺失,多系平日入書庫取書將書錯放,及書已失,未將卡片取去所致。本館近正進行重訂書目,將來此種事件當可免除。(c)本館職員人少事繁,未能一一為同學效勞。至一切職內(nèi)之事當竭力奔赴。”[33]學生們建議的事情較為瑣細,如圖書館冬天太熱了之類[34],但讀者服務無小事,董明道總是盡力解決,用心建設讀者滿意的圖書館。經(jīng)過整頓,圖書館的閱覽廳座位得以增加,書目得到完善,中英文書籍雜志也添購不少[35]。
圖書館服務經(jīng)完善之后,學生們更加具備主人翁精神,更加熱愛圖書館,主動參與圖書館管理,對館內(nèi)抽煙[36]、攜雜志離架不簽名[37]、《大公報》社評被人剪去[38]等圖書館不文明行為提出批評,呼吁大家遵守圖書館相關規(guī)定。董明道也成了同學們信賴的圖書館主任。
3.1.2 注重實用的讀者服務
圖書館貴在致用。1930年,南開大學圖書館除未整理的盧木齋、李典臣贈書外,有中文書籍一萬六千余冊,西文書籍一萬八千余冊,雜志三百余種,報紙十余種[39]。至1934年9月,南開大學圖書館有中文線裝書99,662冊,中外文新書39,961冊,雜志約550余種,已裝訂成冊的雜志12,000余冊,長訂閱的報紙21種,經(jīng)濟研究所圖書室另有圖書12,151冊,報刊340余種[9]。董明道認為,雖然館藏中文舊書豐富,歷年所購的重要參考書和重要的大套雜志也為數(shù)不少,但在應用方面仍顯不足,當繼續(xù)努力添置重要圖書雜志?!澳祥_大學各科學生每學期所學課程雖不多,但內(nèi)容卻十分充實,每門課并不只是學一種課本,差不多每門功課都要同時閱讀七、八種參考書。圖書館對這些參考書總是千方百計購置,每種總要配備七、八本至十數(shù)本?!盵40]因雜志能夠傳遞最新學術動態(tài),南開大學師生對其尤為重視,視若珍寶。為了滿足讀者需求,董明道加強對雜志的購置:每年購置雜志的費用約占全部購書費的三分之一有余;國內(nèi)出版的重要雜志多已齊備;西文雜志則視雜志性質(zhì)和本校需要,隨時選擇和訂購;以前未曾訂閱及丟失的也都補購齊全[9]。董明道“以用為主”的藏書建設理念,為學生構(gòu)建合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為師生了解學術動態(tài)、開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礎。
董明道堅持宣傳推廣圖書館的使用方法,每年都向新生介紹圖書館概況、目錄使用法、書碼的意義、重要參考書與借閱方法等,并帶領參觀。同時又精心準備大量習題,由圖書館分發(fā),指導新生熟悉各種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利用圖書館。此外,講座、參觀與實習多措并舉,介紹各種重要圖書雜志,開展參考咨詢服務,對師生教學研究有極大的輔助,提高使用效率?!肮_書庫制度,使閱者可以就架取書,將一部分普通重要圖書,陳列閱覽室中,使學生于課余之暇,可以隨時瀏覽;新入藏之圖書,在出納處前,展覽一周,并有時在周刊上公布圖書之消息。凡此種種,皆本實用之主旨。”[9]1935年,南開大學圖書館因為辦館成績卓著,藏書較豐富,市民到館閱覽者也很多,成為天津第一家獲得美國卡內(nèi)基和平基金會贈書的圖書館[41]。
3.1.3 參與圖書館重建
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西南聯(lián)大即將結(jié)束使命,北大、清華和南開復員。復校后,南開大學圖書館設在勝利樓二樓東端的六間教室,閱覽室、藏書室、辦公室各兩間。原有圖書早已蕩然無存,圖書極度匱乏,連校長張伯苓也加入到搜羅圖書的行列[26](1157)。作為圖書館主任,董明道更是當仁不讓,極力采購補充。至1947年7月,南開大學圖書館藏書共計6萬余冊,其中新購書刊37,076冊,昆明運回、聯(lián)大分發(fā)書刊17,816冊,接收、找回、各方贈送書刊8,000冊[22](310-313)。
1948年秋,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何廉代行南開大學校長職務,向工業(yè)社團募資修復南開大學原木齋圖書館[42]。同年9月,盧木齋先生逝世,子女遵囑向南開大學捐贈1.8516億元,用以重建木齋圖書館[43](362)。當時,“教育部撥給南開1948—1949年度的預算數(shù)額竟然不及1936—1937年度南開預算的20%,區(qū)區(qū)數(shù)目根本無法滿足南開修復校園設施的基本需求”[44]。經(jīng)費如此緊張,恢復、重建已屬不易,購書更是困難。董明道和他主持的南開大學圖書館,一方面堅持采購圖書,一方面通過接受顏惠慶、徐鶴橋、周叔弢等社會賢達贈書,與前蘇聯(lián)科學院社會科學基本圖書館等建立書刊交換關系,充實館藏。1951年秋,南開大學圖書館重建竣工,重建后的南開大學圖書館建筑面積為3,034平方米,工作人員16人,藏書達20余萬冊[43](362-364)。1952年董明道離任之際,南開大學圖書館已恢復舊觀,在廢墟上重新崛起。
董明道在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工作了八年多,以剛毅堅卓之品格,為保存中華民族文脈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7年9月,由北大、清華、南開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下文簡稱“長沙臨大”)與國立北平圖書館合作,設立大學圖書館;又借用湖南省建設廳國貨陳列館圖書室,作為第二閱覽室。北大、清華、南開的圖書均未運湘,一切須重新購置。長沙臨大購書側(cè)重于教學使用的參考書和教科書,短短三個月購得中文書5,275冊,西文書1,288冊,中文期刊49種,受贈圖書247種[45](280-286)。此時,人員多未能趕到,董明道作為南開大學圖書館的唯一職員,參與了長沙臨大圖書館的建設工作。
1938年初,長沙臨大決定西遷昆明。4月,因校舍面積不足,西南聯(lián)大設理工學院于昆明,設文法學院于蒙自。董明道擔任蒙自分校圖書委員會委員[46],兼理館務。12月,董明道擔任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副主任,襄助圖書館主任嚴文郁辦理館務。在教務處、圖書設計委員會的領導下,二人珠聯(lián)璧合,綜理總館、分校及學院分館、系圖書室事務,組織圖書搬遷、疏散、搶救等工作,制訂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千方百計搜集圖書資料,為聯(lián)大師生提供便利。
1943年2月,董明道接任圖書館主任,繼續(xù)推進館務發(fā)展。首先,他主持編印了《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閱讀指南》,修訂閱覽規(guī)則,延長閱覽時間。大閱覽室每日自上午八時至晚上十時(后調(diào)整為上午七時半至晚上九時半),連續(xù)開放14個小時[45](308-314)。中午和晚飯時間不再閉館,減少了學生排隊搶座的頻次,盡量滿足師生利用圖書館的需求。其次,調(diào)整圖書館組織結(jié)構(gòu),增設圖書影片股、參考股和典藏股。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滇緬路被敵人封鎖,西文書刊無法寄來。英美為援助我國科學文化建設,將本國近兩年出版的期刊陸續(xù)攝成影片,贈送我國教育部。1943年初,教育部為接收此項資料并分贈各文化中心及大學,于重慶成立國際學術文化資料供應委員會。昆明方面,國際學術文化資料供應委員會委托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辦理圖書影片借閱事宜。聯(lián)大圖書館成立圖書影片股,于校內(nèi)辟影片閱覽室四間,放映影片,供師生研讀;于昆明各機關團體設流通處,由聯(lián)大圖書館管制,分借及交換影片[47]。在新出西文期刊奇缺的情況下,圖書影片無疑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另外,董明道還增設參考股,由專人負責參考咨詢工作,更專業(yè)地答復讀者咨詢,更全面地搜集、整理、保管參考資料。當時物力維艱,且客觀環(huán)境難以改變,董明道勉力維持圖書館應有的各項服務,在可能的范圍內(nèi)謀求最好的效果。
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董明道作為西南聯(lián)大圖書遷運委員會委員、南開大學遷校委員會委員,參加了三校復員北返工作。董明道與三校聯(lián)合遷移委員會一起,主持圖書清點、裝箱、登記、運輸、移交等工作。聯(lián)大圖書館除遷運本館48,000余冊圖書外,還要負責各系遷校后開學不急需的緩運圖書、個人托學校代運的部分圖書、北平圖書館借與該館的西文書刊等裝箱遷運工作。此外,聯(lián)大圖書館把復員后易購置的圖書留置昆明,董明道作為移交人,負責移交事宜[45](333-390)。三校遷運復員工作任務巨大,董明道終不辱使命。
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經(jīng)費支絀,采購極度艱難,館務極其繁重,人事比較復雜,所以董明道等同人抗戰(zhàn)期間“遭遇困難最多,吃的苦頭自然不少”[48]。1942年4月,嚴文郁因入不敷出,生活無法維持,迫不得已提出辭職,學校慰留[5](228)。董明道上有老母需要供養(yǎng),下有五女需要撫育,夫人只得自謀生財之道,開設食堂以維持生計[49]。嚴文郁、董明道共克時艱,悉心經(jīng)營,使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于此狂風暴雨之中,誕生,洗煉,茁壯”。館舍“雖屬質(zhì)樸,而宏敞可喜”。書籍經(jīng)多渠道購置,三校提供,社會捐贈,北平圖書館、中央研究院與云南大學等借用,加之印刷講義,“雖不稱豐,亦慶小康”,可勉敷師生教學科研之用[50]。
董明道是我國20世紀“新圖書館運動”的中堅力量,是第二代圖書館學人中勤勉實干的典型代表。從讀者質(zhì)詢不斷到師生交口稱贊,從日寇炸毀劫掠到廢墟上重建的南開大學圖書館;在戰(zhàn)火紛飛和流離遷徙中誕生成長,為300余名教授和8,000名學生提供文獻資源保障的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為適應國家工業(yè)化建設需要,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礦業(yè)學院圖書館。這些圖書館的蓬勃發(fā)展,都凝聚著董明道的心血,他為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追尋董明道為圖書館事業(yè)奮斗的足跡,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的身上彰顯了“智慧與服務”的文華精神,“允公允能”的南開精神,“剛毅堅卓”的西南聯(lián)大精神。董明道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他的圖書館精神,即愛國精神、實干精神、專業(yè)精神、服務精神。愛國精神:抗戰(zhàn)時期,饑餓與轟炸頻頻來襲,他依然選擇堅守,殫精竭慮,為抗戰(zhàn)時期西南聯(lián)大的教育奉獻心力。實干精神:他忠誠和熱愛圖書館事業(yè),一心為公,終日忙于館務,默默奉獻。專業(yè)精神:他受過圖書館學專業(yè)教育,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并學以致用,以專業(yè)精神支撐圖書館管理。服務精神:他加強與讀者的溝通,了解讀者需求,擴充館藏,編制目錄,提升服務水平,把讀者服務作為圖書館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終極意義[51]。總結(jié)他對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的貢獻,不僅僅是為了紀念,更是為了繼承和發(fā)揚圖書館事業(yè)與學術,弘揚圖書館精神,愛國、愛館、愛人、愛書[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