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鎮(zhèn)
手工剪紙《蝙蝠祥云如意》。
蝙蝠是世界上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它既非“飛禽”,亦非“走獸”。三國時期的曹植曾經寫過一篇《蝙蝠賦》,稱蝙蝠“盡似鼠形”“謂鳥不似”,說的是蝙蝠長得像老鼠,又有些近似于鳥。中國的不少古書,便誤將蝙蝠歸入禽類。直到18世紀,法國作家貝爾納丹·德·圣皮埃爾在其著作《自然之和諧》中仍對蝙蝠屬于鳥類抑或獸類拿捏不定。
《伊索寓言》記錄了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蝙蝠故事,諷刺的是“墻頭草”。唐人釋道世撰《法苑珠林》引《佛藏經》:“譬如蝙蝠,欲捕鳥時,則入穴為鼠;欲捕鼠時,則飛空為鳥。”可與《伊索寓言》的這個故事參看。
在《伊索寓言》中,蝙蝠的形象大多并不光彩。這是古希臘的情形。西方文化的另一重要源頭——希伯來,同樣對蝙蝠沒有好感。在摩西五經之一的《利未記》中,蝙蝠被歸入“可憎,不可吃”的范圍。
在西方文化中,蝙蝠的形象相當負面,甚至是邪惡、魔鬼的象征,這與其猙獰的面目、夜間活動的習性以及陰暗潮濕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西方神話中的惡龍與惡魔撒旦,長著類似于蝙蝠的翅膀,惡龍、撒旦和蝙蝠在形象上是同構的。此外,蝙蝠還常與女巫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一種邪惡的意象。
在吸血鬼的傳說中,蝙蝠還是吸血鬼的化身。大家現在所熟悉的長著尖牙、身著黑袍的吸血鬼形象,是18世紀以來文藝作品結合美洲吸血蝙蝠的形象產生的。大多數蝙蝠以植物的果實、昆蟲等為食,只有中、南美洲的三種蝙蝠(分別是吸血蝠、毛腿吸血蝠和白翼吸血蝠)吸食動物的血液。因此,吸血鬼與蝙蝠發(fā)生聯(lián)系,實際上是在發(fā)現新大陸之后。
英文中的許多習語,如as blind as a bat(像蝙蝠那樣瞎)、crazy as a bat(瘋狂得像蝙蝠)、be bats(發(fā)瘋)、a bit batty(有點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異想天開),都不是什么好話。在俚語中,bat(蝙蝠)一詞又喻指“妓女”和“丑婦”。
總體來說,蝙蝠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惡的符號。美國DC漫畫中的蝙蝠俠則是正面的超級英雄,他的出現是比較晚近的事。
魯迅《談蝙蝠》說:“(蝙蝠在中國有好的名譽)這也并非因為他吞食蚊虻,于人們有益,大半倒在他的名目,和‘福字同音。以這么一副尊容而能寫入畫圖,實在就靠著名字起得好。”由于“蝠”與“?!敝C音,因而蝙蝠成了中國“?!蔽幕幕怼?/p>
蝙蝠作為一種意象,被賦予了許多吉祥的意義:蝙蝠倒懸而睡,指“福倒(到)”;紅色的蝙蝠,指“洪?!?五只蝙蝠,指“五?!?與鹿一道出現,指“福祿”;與桂花一道出現,指“富貴”;與壽星、壽桃一道出現,指“福壽”;此外,紅色的蝙蝠還常與捉鬼的鐘馗一道出現。尤其是明清時期,蝙蝠的形象在建筑裝飾、繪畫、陶瓷、雕塑、刺繡上頻繁出現。曾先后作為和珅、永璘宅邸的恭王府,更是裝飾了9999個蝙蝠圖案,被譽為“萬蝠(福)之地”。
古人認為蝙蝠能帶來福氣,期待蝙蝠能夠光臨自己的屋宇,與現在有些人唯恐避之不及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的蝙蝠形象與外來文化也不無交集。明代的馮夢龍所編《笑府·蝙蝠騎墻》記載的是百鳥之王鳳凰和百獸之王麒麟慶生,蝙蝠分別以自己非獸、非禽為由不去道賀,遂被鳳凰和麒麟鄙視。不難看出,這個諷刺蝙蝠“騎墻”的故事與《伊索寓言》中的《鳥、獸和蝙蝠》《蝙蝠和黃鼠狼》有異曲同工之處。由于在馮夢龍的時代,《伊索寓言》已經通過利瑪竇、金尼閣等傳教士譯介為漢文,故有人認為《笑府·蝙蝠騎墻》受到《伊索寓言》的啟發(fā)。類似的故事,還見于景頗族的傳說,景頗族因而管墻頭草叫“蝙蝠人”。這些故事究竟是平行關系還是交流所致,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魯迅《談蝙蝠》一文談的雖然是蝙蝠,實際上是在批判既非左派又非右派的“第三種人”,這一層寓意正是由《伊索寓言》的故事引申而來。中國一些當代影視?。ㄈ珉娪啊段饔斡浿畬O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出現的蝙蝠妖形象,實際上是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的產物。最近不少國人將蝙蝠妖魔化,也與在潛意識中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蝙蝠形象有關。
近來網絡上瘋傳所謂的武漢名菜“福壽湯”——整只蝙蝠燉的蝙蝠湯。其實這些圖片似都來自帕勞這個太平洋島國,圖中的蝙蝠是帕勞當地的一種狐蝠。帕勞蝙蝠湯是世界有名的黑暗料理,被用來吸引外國游客。
通常情況下,人們吃蝙蝠只是為了追求其養(yǎng)生和藥用價值,因此吃蝙蝠并不構成普遍現象。不少古書都記載,蝙蝠及其糞便有養(yǎng)生和藥用價值。
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山海經·北山經》記載了一種叫“寓”的動物,稱其“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清代的郝懿行認為這種狀如老鼠、長有鳥翼的動物便是蝙蝠?!渡胶=洝穬叭皇且槐尽耙拔洞笕?,記載了林林總總的奇獸異鳥,以及食用這些奇獸異鳥的效用。出于其數術書的性質,《山海經》中所記食用野味的情形,主要是從養(yǎng)生、藥用或辟邪的角度出發(fā)的。書中說“寓”這種動物“可以御兵”,結合《山海經》全書的文例,“可以御兵”往往是就食用效用而言的,指吃了可以抵御刀兵的傷害。
西晉崔豹的《古今注》記載:“蝙蝠,一名仙鼠,又曰飛鼠。五百歲則色白腦重,集物則頭垂,故謂倒掛鼠。食之得仙?!闭f的是五百歲的蝙蝠是白色的,由于頭重腳輕而喜歡倒掛,吃了可以升仙。蝙蝠別名“仙鼠”,便與此有關。
蝙蝠木梳。
五蝠捧壽磁盤。
東晉葛洪的《抱樸子·內篇》記載:“千歲蝙蝠,色白如雪,集則倒縣(懸),腦重故也?!枚幐赡┓钊藟鬯娜f歲?!眲t說千歲的蝙蝠是白色的,風干之后研磨成末,吃了可以延年益壽。
在古人的觀念中,白色的動物是祥瑞。白蝙蝠是高冷的仙物,李白有詩云:“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卑拙右滓嘤性娋洌骸扒晔蠡昨?,黑洞深藏避網羅?!薄鞍讼伞敝械膹埞?,傳說其前身是白蝙蝠。在納西族的東巴經文中,白蝙蝠也是神圣的角色。
此外,古人認為蝙蝠及其糞便有其特殊的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禽部·伏翼》中便總結了它們的各種藥用價值和服用方法。
如吃蝙蝠可以治瘧疾。《太平御覽》卷九四六引范注《治瘧方》:“蝙蝠七枚,合搗五百下。發(fā)日雞鳴服一丸,乩晷一丸。遇發(fā),乃與粥清一升耳。”
如吃蝙蝠可以治耳聾?,F藏法國的敦煌寫卷《五藏論》云:“天鼠煎膏巧療耳聾?!薄疤焓蟆奔打稹?/p>
再如吃蝙蝠可以治眼疾。可能成書于漢代的《神農本草經》載:“(蝙蝠)主目瞑,明目,夜視有精光?!?/p>
蝙蝠的糞便被稱為“夜明砂”,據說吃了可以清肝明目,治療瘧疾以及夜盲癥等眼疾。盡管夜明砂的藥用價值難以得到證實,但蝙蝠的糞便的確是極好的肥料,如泰國Khao Chong Phran洞穴的蝙蝠所提供的糞便,每年作為肥料的銷售額可達13.2萬美元。許多果樹的種子都有賴蝙蝠的糞便播種,東南亞由于過度捕殺蝙蝠,榴蓮等水果的產量也受到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