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
自上世紀60年代許國璋主編的《英語》問世,到90年代在外研社以新面貌出版的《許國璋英語》《新編許國璋英語》《許國璋電視英語》,許國璋編寫的英語教材最風靡時幾乎人手一冊。
1961年,黨中央為了糾正大躍進“左”的錯誤,文化工作開始轉向實際。4月,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和藝術院校教材編選計劃會議在北京召開。會后不久,外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組成立。各門外語教材的編寫工作步入正軌,英語教材的編寫也提上日程。
1962年,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套成熟的英語教材——《英語》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套教材由許國璋擔任主編。
《英語》為當時較為封閉的中國提供了一套最為合適的教學法。《英語》課文所占比重并不大,各種講解、練習占了較大篇幅。那時我國高校的外籍教員有限,因此,通過翻譯與練習的途徑讓學生消化吸收課文中學到的詞匯和表達方式,是必要且有效的。這種編寫方式很有創(chuàng)造性,在日后也被多種教材遵循模仿,從這個角度來看,《英語》是開風氣之先的。
“文革”結束后的1978年,全國外語教育座談會召開,提出要加強高校外語教育。當時,英語專業(yè)面臨“三無”的局面——一無大綱、二無計劃、三無教材,用教師們的說法就是“無米下鍋”或是“等米下鍋”。幸好,在過渡期,我們還有許國璋《英語》。
外研社脫胎于《外語教學與研究》編輯部,許國璋作為北外資深教授,一直非常支持外研社的發(fā)展。
許國璋是后來的外研社社長李朋義的恩師。上世紀90年代初,外研社急需能夠真正打開局面的重磅圖書。李朋義就去懇求許老,希望他能將《英語》放在外研社出版。許老很是猶豫,他表示愿意為外研社再編一套《新編許國璋英語》。但新編教材的周期太長了,于是李朋義向他建議,可以在《英語》每一章節(jié)的前面加上“導讀”,后面再附上“自學輔導”,這樣就與原版有了區(qū)分。最終,許老去找商務印書館協商,他說:“外研社是我任教大學的出版社,現在需要我的支持。再說,別人是養(yǎng)兒防老,我是要出書防老?!边@番話最終打動了商務印書館的相關領導。
1992年,《許國璋英語》在外研社出版。此外,許老在六年時間里前后幾易其稿,編寫出的《新編許國璋英語》,也在1993年由外研社出版。在這套書的自序中,許國璋申明了自己對于英語教育的看法:“以近代為重,以世界為重,以文化信息為重;不取句型與交際”“自造新句是學英語的真正考驗”。《新編許國璋英語》中的語言確實比《許國璋英語》更貼近時代,內容也更為新鮮有趣,并且附上了精美的插圖,對語法現象的講解也更為生動活潑,上下冊發(fā)行量達百萬。
1994年10月,由李朋義與中央電視臺原科教部主任馮存禮共同策劃的《許國璋電視英語》問世。這套教材在許老逝世一個月后出版,但他精心指導了整個成書過程。外研社聘請了幾位英語專家對《許國璋英語》進行改編修訂,使之更適合電視教學這一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以滿足英語學習者的需要。徐建中負責教材的編輯和視頻的拍攝錄制工作。在當時,“許國璋”幾乎是“英語”的代名詞,因此《許國璋電視英語》在央視一經播出,就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成千上萬的英語學習者捧著教材守在電視機前,希望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能夠有所作為。
(摘自《中華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