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同和
一
傾聽《小石潭記》的誦讀,好像走進一個清新可人的幽境,這兒絕然遠塵,悅目賞心,可以使人忘卻煩惱,甚至可以忘我。
古人云:情怡而景樂思苦則境幽。真正“忘我”,絕非易事。景色雖美,柳公卻有“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之感;而“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惶惑所致啊!類似的感懷,“永州八記”隨處可見:與友朋傾壺西山,“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始得西山宴游記》),虛實雙關;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意思是,思想停止了,形體消散了??伞叭f化”何其博廣,抽象而言,一語可了;具體而論,誰能說得清呢?觀游鈷鉧潭,樂而忘返,而“樂”的背后,流露的卻是隱隱的哀愁;結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苦樂兼之。至于《小石城山記》的一段議辯:“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苯^不是純粹寫景敘事。
柳宗元生命有三個重要階段,33歲之前讀書做官,還算得意;此后十年貶放永州,凄苦難言;44歲至47歲,任柳州刺史,心身稍安。
永州十年(805~815)之貶,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轉折。英雄失路,報國無門。初到永州,厄運連連:老母棄世,愛女病故,水土不服,心力俱疲。三十幾歲的人,未老先衰:齒牙松動,鬢發(fā)斑白。環(huán)境雖然惡劣,但精神支柱尚未完全傾塌。他開始調適自己心態(tài),在思想時空里穿越思考,于矛盾彷徨中歷練前行。漸而形成了復雜多維的“永州心態(tài)”:其中有“東山再起”與“甘于現狀”的二難選擇,有“憂患元元”與“實現價值”的激烈沖突,有“頓悟”與“迷失”的相互碰撞……
一方面,他潛心研讀諸子百家典籍,探究古往今來儒道佛、文史哲等領域的理論,博觀約取,以為我用,寫出了《封建論》《非〈國語〉》《天對》等驚世駭俗之作。一方面,為排解心中郁悒,常與龍興寺住持重巽和尚參禪悟道,打坐念經;或同老友新朋放浪形骸,移情幽遠,游歷永州奇山異水、野地荒村,釋放心中壘塊,回歸真實自我。一方面,心系朝廷,眷顧長安,盼望有朝一日能官復原職,再沐皇恩;另一方面,悲凄愴然,萬念近灰,遂投筆為槍,抒懷寓理言志,狀物寫景傳情。于是,“永州八記”、《江雪》《漁翁》等一大批“情同景共,思與境偕”的山水華章如奇峰異嶂,層見疊出,令人目不暇給。
柳宗元復雜微妙的“永州心態(tài)”,不乏強烈的功名意識。一方面,他“憂患元元”,決心“窮余生之光陰”,為國為民多做好事;另一方面,為了實現“重歸京邑,再沐皇恩”的理想,他不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曲意逢迎,幾乎迷失自我?!读谠凡糠衷娢淖髌?,體現了這種用世態(tài)度。
《柳宗元全集》卷三十是一組書信,共6封,分別寫給先君之友許孟容、岳父楊憑、姐夫裴墐之弟裴塤及好友李建、蕭俛、顧十郎等?;局黝}是一個:表忠心,求引薦,祈皇上重用。著名學者尚永亮先生說:“柳宗元被貶永州后,心情始終處于哀傷悲怨之中……總希望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希望友人理解并一伸援手,使自己能早日脫離謫籍,重返京城?!币驗榭紤]到許孟容等人都在位,且擅有實權,加之與自己有這樣那樣的友好關系,因而希望對方施以援手的目的便非常明確。如《寄許京兆孟容書》,開宗明義:“忽捧教命,乃知幸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沒,復起為人?!苯又暄宰约阂回灐拔┮灾姓帕x為志,以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務”,絕對的忠心不貳;反復論證之后,終于“再拜五丈座前”,盼早日能“除刑部囚籍,復為士列”。又如《與楊京兆憑書》,析舉薦者之難,辨被薦者之別,目的還是一個:求楊憑援手。再三拜托:“丈人旦夕歸朝廷,復為大僚,伏惟以此為念。流涕頓顙,布之座右,不任感激之至?!逼渫麖统鲋?,何其切迫!“今若應叔輩知我,豈下鄒子哉?”這是柳宗元對裴塤的恭維,求提拔之用心,昭然若揭。接著便直言不諱:“兄顧惟仆之窮途,得無意乎?”李建官至翰林學士,曾向柳公施過援手,感激而外,柳宗元提出進一步要求,希望大學士能一如既往,再拉一把……
寫于元和四年(809)前后的《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并序),從文學作品樣式層面剖析,可謂承前啟后。借鑒并繼承了漢魏鐃歌的傳統(tǒng)而揚長避短,使之成為這一文學樣式“斷層期”的經典作品,為后代鐃歌的寫作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經驗和范本。而從思想意義分析,十二首鐃歌都有鼓舞士氣,振奮軍威的作用。就主旨而言,只是為歌高祖神功諷當朝時政,頌太宗武德寄志士忠心,以使“上聞”。古人云:“放懷意氣排空易,落指陽春定調難?!绷谠敛华q豫地定調于歌功頌德,目的是盼望皇上垂憐賜恩,再度起用他。所以,欣賞這一組鐃歌及其大序,可洞悉柳宗元此時的思想根脈,透視他有意功名的“永州心態(tài)”。
寫于元和四年(809)的《法華寺西亭夜飲》及《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是詩序合璧的佳作。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影響和個人遭際,注定柳宗元與佛門結緣。他“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一輩子都崇尚佛學,向往“凈土”,欲入“幽玄”之境。但畢竟肉眼凡胎,雖可洞察人生百態(tài),熟讀釋學典籍;可是對于自身的運程吉兇,官場沉浮,卻無法未卜先知。貶邵貶永貶柳,“風波一跌逝萬里”;染病喪親罹難,“海天愁思正茫?!薄?/p>
元和四年(809)某日,柳宗元與好友元克己等七位“天涯淪落人”,在法華寺西亭夜飲,酒酣耳熱之際,克己“咸命為詩”,好友們口吐珠璣,落墨成韻;柳宗元亦賦詩《法華寺西亭夜飲》,且受命為序。
《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160字,以“謫”而一字立骨,其謫貶之怨,憂恐之情,禪悟之悅,失衡之哀,均熔鑄其中,是一篇可“傳于世”的奇文?!斗ㄈA寺西亭夜飲》,五言古詩,6句30字,詩人傾力蘊情悟禪,委婉含蓄地表露了矛盾復雜的心靈世界:
法華寺西亭夜飲
祇樹夕陽亭,共傾三昧酒。
霧暗水連階,月明花覆牖。
莫厭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登高望遠,飲酒賦詩,之所以會成為古代文人墨客一大癖好,是因為詩人的喜怒哀樂,憂恐悲戚,俱在眼底,全在杯中,又都在筆下!
法華寺堪稱“凈土”,柳公在其西面建一亭,“其高可以上,其遠可以望”,騁目神游,隨心所欲;遐思邇想,絕然遠塵。而與同道好友在此“傾壺而醉”,“放懷吟詩”,可以暫時忘掉煩惱,甚至忘我:這大概是因為酒中有詩,詩中有情,情中有我吧!
“祇樹夕陽亭,共傾三昧酒”,與初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有所不同。同樣是悟禪,“夕陽”較之“初日”,“祇樹”比之“高林”,前者顯得清冷黯淡,后者見得煦暖光明。“共傾三昧酒”,為參悟人生,消除雜念。常建就不一樣了,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40多年之后,年過花甲,才做了個小小的縣尉。所以入興福寺,耳聞目睹神思,皆已遠塵離俗。史書記載,此后不久,常建辭官,招王昌齡等同隱,成為方外之人。
月上中天了,“霧暗水連階,月明花覆牖?!边@景色,這氛圍,好像有助酒興,又好像有傷酒興?!鞍讼伞睍嫞芸臁凹茸怼???伞白砦讨獠辉诰啤?,常建當年在興福寺,看到的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美景,聽到的是“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的玄樂,因而極為愉悅,不飲而醉,遂悟禪機而吐禪語。柳宗元等八人在法華寺會飲,各有心事,其悟覺僅停留在“笑看眾生相”層面。幾杯酒下肚,其怨懟和愉悅,幻覺和理想,迷失和頓悟,全涌入腦際,乃發(fā)“相看未白首”之長嘆!
零陵早春
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
憑寄還鄉(xiāng)夢,殷勤入故園。
這首五絕,情隨景入,意在筆先,語詞簡樸,韻味無窮。詩人著力于“早”,寄意于“春”,貯情于“夢”,虛實交互,情思綿長。全詩并無春花春風之描摹,只有“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之冥索。早春給人們帶來無限希冀,但柳公被貶永州,有家難回,只好借江南早春之行止,遙寄思念故鄉(xiāng)之情懷,盼習習春風把新的氣象帶至“秦原”?!扒卦?,語及雙關,既指長安故里,亦代憲宗李純;則其“故園”之情,便有了新的內涵。無奈新春“到秦原”,指日可待;“罪臣”回長安,遙遙無期。因此,南國永州的“早春”,非但不能給詩人帶來喜悅,反而平添許多憂煩。如何解脫呢?只有寄思念于夢境,“入故園”以懷想??!
“殷勤入故園”是點睛之筆,“殷勤”一詞,最是精彩。品其情味,濃烈而外,期盼而外,又多了幾分郁悶,幾分無奈,幾分喜悅,幾分苦悲……其憐愛與憂怨,回望與前瞻,交織在一起,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啊!
與《零陵早春》相比,元和四年(809)春所作的五言律詩《零陵春望》,企盼返回長安的心情表現得更為切迫。
零陵春望
平野春草綠,曉鶯啼遠林。
日晴瀟湘渚,云斷岣嶁岑。
仙駕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凝情空景慕,萬里蒼梧陰。
“春望”者,望春也。首聯狀田野平曠,春意盎然。頷聯描陽光晴和,畫“云斷岣嶁”,一實一虛,隱含詩人北望長安,為南岳衡山所“斷”之酸楚。于是大發(fā)感慨:“仙駕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币馑际钦f,得道成仙是沒有指望的,可人世間艱難悲苦,太難將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凝情遙望那旋繞在蒼梧上空的舜帝英靈,天高地遠,視線因“蒼梧陰”而模糊起來。此聯明寫蒼梧幽深,暗指舜帝英明,目的是勸諭憲宗,希望他能勵精圖治,興堯舜之道,召回包括自己在內的革新志士,重振朝綱;但詩人很清楚,因為“云斷”,因為“蒼梧陰”,所以,欲求憲宗效法堯舜治理天下,也只能是“空景慕”罷了。這才知道,詩題《零陵春望》的意思是,“春”而含秋,“望”中有怨!與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異曲同工!
元和八年(813)某日,柳公入黃溪,聞猿聲,不堪其哀,作五言絕句。
入黃溪聞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
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猿啼猱鳴,凄厲哀婉,怨婦征夫、貶官謫吏之所不堪。初唐盧照鄰《送梓州高參軍還京》“別路琴聲斷,秋山猿鳥吟?!笔惆l(fā)了詩人惜別好友的哀情。意思是:琴聲似斷,昔日相與飲酒吟詩的摯友已離我而去;秋山俱寂,夜空那哀猿悲吟的聲音格外刺耳,令人毛骨悚然。白樂天《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也很傷懷。《入黃溪聞猿》的猿啼呢?明代唐汝詢品評:“猿聲雖哀而無淚可滴,此于古詞中翻一新意,更悲!”清人沈德潛評此詩,僅六字:“翻出新意愈苦?!眱晌淮笤娂叶颊劦健靶乱狻薄_@“新意”,一為哀猿聲,一為謫貶意,虛實形神,相襯相補。據柳宗元《游黃溪記》載,黃溪距永州零陵城區(qū)約35公里,“黃神”是王莽后代,避禍而來此蟄居。詩人臨溪懷古,已是一痛;又聞猿聲,情何以堪?
“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边@一“盡”一“斷”,悲情四溢,與猿聲相應,則詩人之痛,較之盧照鄰、白居易,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南中榮橘柚
橘柚懷貞質,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綠,晚歲有余芳。
殊風限清漢,飛雪滯故鄉(xiāng)。
攀條何所嘆?北望熊與湘。
這首詩,描橘柚,窮形盡相;喻高潔,據典引經。
柳宗元對屈原十分敬仰,一再表示自己愿學習屈原,保持“受命不遷”的品格。首聯暗引屈原《橘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辟澠浒凉嵌?,亦表“受命不遷”的信念難以固守,借屈子際遭射自身困窘,這是曲筆。頷聯描南中橘柚:“密林”中,“朱綠”爭艷;“晚歲”時,“余芳”猶存。頸聯一轉,若將橘柚移至北土,必因“殊風”“飛雪”之侵,色香味俱損。尾聯將無可奈何的心境再著一墨,暗引《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笔惆l(fā)詩人被貶永州,無法展現自己才華的抑郁之情。
元和十年(815)正月,柳宗元奉詔赴京,心情格外舒暢,自永州乘船而北,過界圍巖,為江天美景所感,乃借景抒情,作《界圍巖水簾》,表忠君報國之志。
柳宗元一生坎坷,命運多舛。其寫景抒情詩章,少歡欣而多郁抑;縱然美景在目,著色亦淡亦淺。惟元和十年《界圍巖水簾》,情感有別于其他詩作:奉詔赴京,心情自然愉快;界圍巖江面開闊,湘江在此有近一百度的大轉彎;聯想自身起落,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之悅充盈五內矣!雖然此后際遭難料,吉兇未卜,但此時愉悅卻實實在在;故全詩聲色、動靜、人物、情景、虛實,配搭特別跳脫歡快,堪稱一首“情怡景樂,思遠境明”的絕妙好詩!
通過以上粗線條掃描,可透視柳宗元特殊的“永州心態(tài)”。如用“內心獨白”展現詩文內容,則可充分展現其典型形象,使讀者更深刻地認識他的思想、性格及感情取向和精神面貌,進而揭示其隱秘的內心世界,
“永州有幸,生民有緣;公之所履,邊鄙生光?!碑斘覀冡溽嘣诹谠脑分?,采擷唐風柳韻子厚文的精華時;當我們參詳“永州八記”、《江雪》《捕蛇者說》《愚溪詩序》等經典之作的玄妙時;當我們思考《封建論》《非國語》《天對》等巨著的歷史意義和借鑒作用時;當我們穿越時空,體味“兩朝開濟老臣心”的柳宗元艱難坎坷、愁腸百結的心境時;卻有了意外的感悟:柳宗元成就了永州,但十幾年囚徒般的生活及永州的山水形勝,不也同樣成就了柳宗元嗎?
《江雪》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p>
作為行者,短短幾十年,柳宗元心境“千萬孤獨”;作為地方長官,作為作家詩人,所到之處,百姓擁戴,親友支持,知音甚眾,他不孤獨!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