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義
自從1985年科學家發(fā)現南極臭氧洞的存在以來(南極臭氧洞被確認發(fā)現是1985年,但南極有臭氧衛(wèi)星觀測資料始于1979年,而有關臭氧洞的資料卻始于1982年),國際上一度掀起觀測研究南極臭氧洞形成原因的高潮。美國科學家一馬當先向有關部門申請了巨額經費資助,開始觀測、研究臭氧洞形成原因及其對于人類和生物的影響。
在南極臭氧洞發(fā)現后的幾年里,也就是1990年之前,有科學家提出:南極臭氧洞形成的原因是人類排放了過多的氟利昂,而氟利昂氣體中的氯離子與臭氧(O3)發(fā)生分解反應,形成原子氧(O)和分子氧(O2),減小臭氧總量,從而擴大了臭氧低值范圍,形成臭氧洞。這個結論在當年很是轟動,得到科學界的認同和贊揚,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提出“人類活動可以影響地球環(huán)境變化”的觀點。很快,就有科學家提出質疑:人類活動在北半球遠甚于在南半球,而且排放的氟利昂也遠遠大于在南半球的排放量,為什么在北極上空就沒有發(fā)現過臭氧洞呢?
臭氧洞的面積在2019年9月8日達到了峰值,10月面積縮小至1982年以來的最小值(圖片來源/NASA)
科學家們繼續(xù)觀測、研究,于是,自然原因和人類活動影響共同作用的理論出爐了:由于南極冰蓋平均海拔高度達到3000米左右時(相當于把一座巨大的冰庫抬高到海拔3000 米以上,來冷卻海拔3000 米以上的大氣),它就成了南極上空大氣的強冷源,極易冷卻南極上空的大氣。在南極由夏季過渡到冬季期間(對北半球而言,在南半球為春季),這個冷源可以使得南極平流層中層相當范圍內形成低于-78℃的氣溫,有利于產生冰晶云(PSCs),這種冰晶云會破壞平流層的氮氧化物,給被人類排放于此的氟利昂氣體中的氯離子,提供與臭氧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機會,將臭氧分解為原子氧和分子氧,減小臭氧總量,擴大臭氧洞的面積。
2019年春天,南極臭氧洞再次登上熱搜榜是因為它開始自己“愈合”了——縮小得讓人有點始料未及。據氣象觀測資料表明,從2019年8月下旬開始,僅僅10天內,在10百帕等壓面(平流層中層)上,氣溫就升高了40℃;9月,離地面20千米的平流層底層大氣溫度則升高了16℃,成為歷史最高記錄。相關報道認為,這次春季南極平流層氣溫的爆發(fā)性增溫是南極臭氧洞面積縮小的原因。
所謂南極臭氧洞,是指在南極春季平流層出現臭氧總量低于220多布森單位的范圍。這種臭氧總量低于220多布森單位的范圍越大,就稱為南極“臭氧洞越大”,反之,稱為南極“臭氧洞越小”。
為什么要把臭氧洞的范圍定義為220多布森單位呢?因為當南極平流層臭氧總量低于220多布森單位時,南極上空的紫外線輻射就能夠穿透平流層到達地面,使人們罹患皮膚癌,輕者皮膚潰爛,重者危及生命;與此同時,還可以殺死位于海洋表層1米內的生物,破壞海洋環(huán)境。
臭氧洞的形成是自然原因和人類活動結合作用的結果
2014—2019年南極臭氧洞變化情況(圖片來源/NASA)
為什么南極上空平流層氣溫爆升會讓令人擔憂的臭氧洞縮小了呢?
首先,如果南極平流層升溫高于-78℃,就不能在平流層形成冰晶云,也就不能破壞平流層的氮氧化物,不能給人類排放的氟利昂中的氯離子提供與臭氧發(fā)生分解反應的機會,南極上空的臭氧總量就可能會增加到超過220 多布森單位,臭氧洞的面積就會縮小。
其次,科學家長期的研究表明,在南極春季,當平流層出現爆發(fā)性增溫時,南極的臭氧總量會增加。我和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的川口貞男曾在1986 年11 月的《大氣科學進展》(ADVANCE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和1987年9月的《大氣科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春季南極昭和站上空增溫與臭氧含量和分布的關系》。在論文中我們指出,“1968年10月22—30日, 南極昭和站50百帕(平流層中下部)上氣溫由-62.5℃增加到-27.5℃,與此相應,南極昭和站臭氧總量增加了157多布森單位;1979 年9月22—30日, 南極50百帕上氣溫由-77.5℃增加到-45℃,與此相應,臭氧總量增加了139多布森單位。”
由此可見,臭氧總量增加,當然臭氧洞的面積就減小了。
不過,這種變化屬于天氣尺度的變化,并不是一年以上的氣候變化。
自2014年以來,當我在科普講座、報告中講到“南極臭氧洞形成原因研究過程”時,曾經多次給聽眾提出“南極氣候變暖與南極臭氧洞關系”的思考題,啟發(fā)聽眾“舉一反三”的能力。討論中,我曾經說過:“如果南極氣候真的變暖到使南極平流層的氣溫在春季持續(xù)高于-78℃,那就意味著南極臭氧總量會迅速增加,臭氧洞的面積就會逐漸縮小。這一點,對于南極的環(huán)境是有利的。一旦南極真的沒有‘臭氧洞了,紫外線的輻射對于生物的負面影響就沒有了。這就是氣候變暖對于人類有利一面的例證?!?/p>
當然,這個預言還要靠今后的觀測資料來證實。
最后應指出的是,2019年出現的南極平流層爆發(fā)性增溫引起臭氧洞面積達到1982 年以來的最小值,這是天氣學行為,過去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現象。它不是南極氣候變暖的根據,只不過是2019年南極春季的爆發(fā)性增溫特別強而已。
(責任編輯/岳萌 美術 編輯/滿斗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