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利用規(guī)則漏洞騙取航空延誤險行為的刑法教義學檢視
——以李某惡意投保案為例

2020-02-28 17:55:40鄭天城
江西警察學院學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詐騙罪標的李某

鄭天城

(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上海 200042)

一、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李某(曾有過航空工作經歷)多次利用其親戚、朋友的身份證號及護照號,虛構不同身份購買機票,同時購買延誤險。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獲取高額理賠金。2020 年4 月29 日,南京警方將李某抓捕歸案,并依法對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經查明,從2015年至今,李某利用飛機延誤近900 次,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險高達300 余萬元。

本案之所以迅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在于李某利用保險制度形成的漏洞獲得了巨額賠償,令人咋舌;另一方面,從客觀上看李某購買機票、延誤險的途徑屬完全合法,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也符合相關手續(xù),而公安機關卻以涉嫌保險詐騙罪將其逮捕。因此,李某行為究竟屬于利用規(guī)則漏洞致富還是構成保險詐騙罪?對此,引發(fā)了各方法律人士的廣泛探討:

一種觀點認為李某的行為屬于正常的民事締約行為,不宜作為犯罪處理(以下簡稱“無罪論”)。保險公司并無審查具體乘客是誰以及是否實際乘坐某趟航班的義務,而只審查乘客身份信息的真實性。只要李某使用真實的身份信息購買保險,并支付相應的對價,即完成了一次合法的締約行為。既然李某從購票到索賠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均為合法,那么這些環(huán)節(jié)的集合也必然合法,不應構成刑事犯罪。[1]還有觀點從客觀歸責的角度,認為李某利用真實信息購買機票及延誤險,其行為沒有制造法不容許之風險,不具備構成要件的該當性。[2]

另一種觀點認為李某的行為符合保險詐騙罪的構成要件(以下簡稱“保險詐騙罪論”)。李某利用其親友的身份信息購買機票和飛機延誤險,客觀上虛構根本不存在的保險標的,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騙取保險金。主觀上也不是為了補償飛機延誤造成的損失,而是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符合保險詐騙罪的規(guī)范構造。[3]還有觀點認為李某的行為可能構成不作為的詐騙罪(以下簡稱“詐騙罪論”)。李某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其作為合同的締約方,具有保證人的地位,該保險合同可以成為其義務來源。李某實際上未乘坐飛機,且在飛機延誤后向保險公司索賠的過程中,本有義務說明不存在旅程延誤的事實,但其隱瞞了真相,導致保險公司產生認識錯誤并賠償。因此,李某構成不作為的詐騙罪。[4]

二、客觀歸責理論視角:惡意投保行為是否創(chuàng)設法不容許之風險?

在本文看來,有罪論與無罪論的分歧,實際上反映了刑法兩種基本立場——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對立,在行為違法性的判斷上也存在違法一元論與違法相對論的對立,采取不同的解釋立場所得出的結論可能也會不同。誠如張明楷教授所言,“雖然解釋結論不是無限的,但解釋方法卻是無窮的;判斷何為真詮、何為真釋,不僅要看是否符合文義,而且要看是否符合正義?!盵5]基于正義理念,全面評析和解釋此案便是本文的邏輯起點。

(一)現有觀點之評析

按照羅克辛教授的客觀歸責理論,一個由行為人引發(fā)的結果能否被視為行為人的 “杰作”,需要判斷行為是否創(chuàng)設一個法所不容許的風險,并且這種風險也在具體的結果中實現了。[6]換言之,當結果表現為一種行為人創(chuàng)設的不被法所容許的風險時,客觀行為構成便得到滿足。為此,無罪論者引用了德國刑法教義學上的經典案例:甲痛恨乙,于是從眾多航線中分析出了最容易出現飛機墜毀事故的航線,并自行購票請乙乘坐該條航線的航班,最終飛機墜毀,乙死亡。甲是否構成殺人罪①類似案例還有“登山案”:甲希望乙發(fā)生意外事故,就不斷建議乙去攀登高山,結果乙真的從山崖上跌落而死;“暴風雨案”:丙希望繼承丁的財產,就不斷唆使丁在雷雨天去森林散步,最終丁被雷電擊中身亡等。?德國刑法學界的主流觀點否認甲成立殺人罪,正是因為“甲勸乙乘坐航班的行為”是正常的生活性活動,不能被視為“在法律上意義重大”的殺人行為。在無罪論者看來,李某騙保案與德國學者假設的案例極為相似:李某購買機票、航空延誤險同樣是日常生活性行為,飛機是否出現延誤不可能受到人為控制,屬于小概率事件。李某以飛機延誤主張索賠完全合理合法。

但是,上述兩個案例真的如出一轍嗎?如果我們仔細對比,不難發(fā)現:在羅克辛設定的案情中,行為人購買機票乘坐飛機不可能違反任何法規(guī)范,飛機出現事故墜毀的因素也不被人為控制。行為人沒有提高法不容許的風險,按照客觀歸責理論,行為人無法構成犯罪。而在李某騙保案中,雖然李某購買機票、申領保險金的行為均屬合法,所用的身份信息也是真實的,但其申領保險金的目的卻違反了《保險法》。首先,根據《保險法》第5 條規(guī)定:“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痹诒景钢?,李某沒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使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購買機票不是為了乘坐飛機,而是“利用航空延誤理賠機制,獲取高額賠償”,這種做法顯然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其次,李某不具有《保險法》第12 條所稱的“保險利益”。根據《保險法》第12 條規(guī)定:“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換言之,航班延誤險的保險利益是指,因飛機延誤給乘客造成的經濟損失。而李某根本不打算乘坐航班,航班是否延誤不影響她的利益,至多影響她的收益。因此,李某不具有保險利益。結合以上兩點,李某確實違反了《保險法》,這也是與前述假設案例的本質區(qū)別。

(二)本文觀點

明確了李某行為是不被法所允許之后,還需討論的是,李某的行為是否創(chuàng)設了風險?無罪論者否認行為創(chuàng)設風險的理由主要有兩點:第一,具體的理賠規(guī)則是由保險公司制定,規(guī)則本身存在漏洞是保險公司設立思考不周所遺留下的,不能由投保人買單。第二,投保人故意利用規(guī)則漏洞獲取利益的風險應由保險公司承擔,這一不利判斷可以促使保險公司完善相應理賠制度,避免形成更多漏洞。筆者認為,上述理解未能注意到保險法的規(guī)范保護目的?!澳康氖侨糠傻膭?chuàng)造者。每條法律規(guī)則的產生都源于一種目的,即一種實際的動機?!盵7]121可見,對任何規(guī)范文本的理解都不可能脫離背后的立法目的,否則解釋者所作出的解釋便只是單純地堆砌概念,而不可能考慮到“法律之精神及意義”。[8]一方面,保險制度的規(guī)范保護目的在于分化社會風險,提高個人或單位的風險抵御能力。它作為投保人遭遇風險的一種補償方式,而非成為個人盈利的工具。倘若社會共同體中的每個人都利用制度漏洞進行惡意理賠,將大大弱化保險制度的風險分化機能,甚至導致社會風險抵抗機制出現紊亂。另一方面,偶爾故意購買一兩次延誤險去理賠確實屬于日常生活行為,并不會對保險制度造成沖擊,但是成百、甚至上千次的惡意理賠行為早已不具備“日常生活性”,其“非法占有保險金”的主觀意圖已經十分明顯,所實施的客觀行為也表露出與法秩序相敵對的危險 (但是這種危險是否納入刑事規(guī)制范圍,筆者將在后文詳論)。將以上兩點結合來看,可以認為李某的行為創(chuàng)設了法所不容許的風險,若無罪論僅從這個角度論證出罪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三、法秩序統(tǒng)一原理視角:惡意投保行為的違法性判斷

需要討論的是,李某利用規(guī)則騙取航空延誤險的行為既涉及《保險法》,也可能涉及刑法(保險詐騙罪或詐騙罪),不同法域對其的評價是否應當一致?換言之,當一個行為在民事法或行政法上被認定為違法,如果該當了構成要件,是否在刑事上也會被認定為犯罪呢?這實際上涉及不同法域之間違法性判斷的問題。對此,主要存在嚴格的違法一元論、緩和的違法一元論與違法相對論的對立。

(一)違法一元論與違法多元論

嚴格違法一元論以行為規(guī)范論為基礎,認為在整體法秩序的視野下,所有的法都是行為規(guī)范,即指導人們行為的規(guī)則。基于行為規(guī)范的統(tǒng)一性,任何違反行為規(guī)范的行為都將破壞整體的法秩序,在一個法域中被認為是違法的行為,其他法領域絕不可能承認其合法性。[9]在德國,嚴格的違法一元論成為壓倒性的通說,日本刑法理論也深受其影響。如日本學者京藤哲久認為,“德意志統(tǒng)一違法性的觀念非常強烈,甚至認為所謂的可罰的違法性的想法都是對違法的統(tǒng)一性的破壞?!盵10]嚴格的違法一元論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不同法規(guī)范之間的立法目的、特定機能以及法律效果上的差異。按照嚴格的違法一元論,一些輕微的民事違法行為 (如盜竊10 元紙幣)也會被認定為具有刑事違法性,這顯然不合適。一些學者注意到了這點,提出了緩和的違法一元論。該學說在維持了違法性判斷應當在整個法秩序下作統(tǒng)一評價的觀點基礎上,同時又認為不同法域對于違法性的質和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11]

違法相對論則認為不同法域甚至同一法域對于違法性的評價都是不同的。例如勞動法與刑法、刑法與民法具有不同的立法目的、政策功能,違法性的評價當然不同。即使在刑法內部,不同的犯罪間也存在違法的相對性。[12]因此,從違法相對論的觀點中我們可以推導出這樣的結論:民事法或行政法上禁止的行為該當構成要件的場合下,在刑事法上可能屬于適法行為;反之,民事法或行政法上被視作合法的行為,也可能具有刑事違法性。

本文認為,首先,違法相對論的結論可能違反法秩序統(tǒng)一原理?!八^法秩序的統(tǒng)一性是指由憲法、刑法、民法等多個法領域構成的法秩序之間互不矛盾,更為準確地說,在這些個別的法領域之間不應作出相互矛盾、沖突的解釋。例如,在某一法領域中被認為是合法的行為,在其他的法領域就不能認定為違法而加以禁止,或者不可能出現與之相反的事態(tài)。”[13]雖然不同法規(guī)范的立法目的、價值功能及法律后果可能不同,但這不意味著違法性需要作不同的評價。例如民法的功能在于定分止爭,恢復受損的權利,而刑法的功能主要預防和懲治犯罪。二者功能不同,但在保護法益這一目標上是一致的。前者以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保護法益,而后者以刑罰方式保護法益。以盜竊財物為例,民法重視權利的救濟及止損,主張侵權者返還財物及賠償損失;刑法重視預防犯罪,以限制甚至剝奪人身自由的方式警誡行為人,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兩者對于盜竊財物行為之違法性均作了肯定評價。

其次,違法相對論認為民事法或行政法上合法的行為也可能被作為犯罪處理的觀點并不合理。因為法秩序是將行為準則制定成統(tǒng)一規(guī)范,用于指導或約束國民的行為舉止,如果一個行為在禁止的同時又被視作允許,國民將無所適從,法秩序的統(tǒng)一性也將遭到破壞。即便是主張違法相對論的前田雅英教授也認為,違法性的判斷應適當考慮法秩序的統(tǒng)一性,在全體法秩序可能的限度內不應有所沖突。[10]但這一見解已經使違法相對論的立場有所動搖。

最后,一個行為具備何種法律效果,需要根據各個具體的法律領域的目的、政策分別加以決定。就刑法而言,某個行為是否進行犯罪化處理、設置多重的法定刑應當根據刑事政策、刑罰自身的特性及社會危害性是否達到應受刑罰科處的程度。諸如單純的不履行債務或通奸這樣在民法上的違法行為在刑法上并不是犯罪,只不過說明了法律效果的多元化,而不是對違法一元論的反證。[14]與嚴格的違法一元論、違法相對論相比,緩和的違法一元論既能貫徹法秩序統(tǒng)一性原理,也能注意到不同法域針對同一不法行為可以規(guī)定不同的法律效果,因此是妥當的。

(二)緩和的違法一元論對本案的影響

在堅持了緩和的違法一元論這一立場之后,本文試圖對李某惡意投保的行為再做分析。根據《刑法》第198 條,保險詐騙罪可劃分為兩種類型:(1) 編造或虛構事實型詐騙,如故意虛構保險標的、編造事故原因或夸大事故損失、編造未曾發(fā)生的保險事故;(2)制造事故型詐騙,如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疾病。結合本案事實,李某并未故意制造保險事故,也未造成他人傷亡或疾病,因而只可能涉及編造或虛構事實型詐騙。由于飛機延誤的事故也是客觀真實的,也不屬于“編造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或夸大事故損失”的情形,所以本案真正需要判別的犯罪成立因素為:李某是否存在故意虛構保險標的行為?如前文所述,李某不具有保險利益,那是否意味著李某故意虛構了保險標的?換言之,保險法上的 “保險利益” 是否等同于刑法上的 “保險標的”?

本文認為,基于緩和的違法一元論的立場,保險法與刑法的規(guī)范保護目的、價值功能及法律效果各不相同,這些特性決定了保險利益與保險標的不可能作相同理解。首先,從存在論角度看,保險標的屬于客觀存在的載體,不受主體意思的支配,如A 為鉆戒投保,只要鉆戒沒有滅失,保險標的就依然存在;而保險利益是權利主體對標的所享有的,同時被法律所承認的利益,受主體意思的支配。前者是一種客觀存在,既可能指物,也可能包括事件,而后者是主觀世界的產物,受相應主體評價的影響。例如飛機因雷雨天氣延誤,對于計劃出行的乘客來說就存在利益損失”包括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及可期待利益的喪失,對于不打算出行的乘客來說,就不存在利益損失。換言之,保險利益與保險標的本身的價值無關,只取決于支配主體的意識,若支配主體認為其無價值,則標的對于支配主體而言就是無價值的。

其次,從法律效果角度看,行為主體虛構保險利益對保險事故的認定并無直接影響,至多影響保險公司對利益歸屬的判斷,屬于民事法上的背信行為。而保險標的是保險事故中的核心概念,是判斷保險事故成立與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靶袨橹黧w虛構保險標的”這一事實能夠直接影響,甚至支配保險事故的認定,使保險公司產生錯誤認識并處分保險金,屬于刑事法上的詐騙行為,當然地成為刑罰權發(fā)動的根據。

最后,保險利益與保險標的并非相互依存關系。保險標的滅失,保險利益也不復存焉,然而不具有保險利益卻不能推導出不存在保險標的這一結論。例如甲購買了一輛汽車用于收藏,并為其購買交強險和商業(yè)險。由于甲沒有遵從汽車的用途進行使用,不能認定甲享有保險利益。但能否說明保險標的不存在?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本案中的航空延誤險作為財產險,保險標的是本次航班行程準時性或者準時性承諾,這一財產性利益,而不可能是被保險人本次行程有無乘機,有無實際損失的客觀行為。事實上,無論行為人乘機與否,只要保險合同成立,保險標的便客觀存在。即使出現投保人實際付費,而被保險人未出現保險合同約定的乘機行為或者實際損失,只是影響保險利益的歸屬,而不影響保險標的的存在。

總而言之,雖然李某在保險利益的歸屬問題上存在虛假陳述,但絕不能就此認為李某實施了虛構保險標的行為,兩者存在本質區(qū)分。保險詐騙罪核心的認定要素依然是對保險事故認定的支配,單純利用保險事故而并未支配事故發(fā)生的索賠行為,不屬于保險詐騙罪所規(guī)定的罪質行為,其不法程度有所欠缺,不宜作為犯罪處理。

四、解釋論視角:客觀主義解釋立場下的技術分析路徑

“刑法理論不過是一連串的‘主觀與客觀的迷思’。”[15]刑法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作為刑法中的指導性概念,它們對于犯罪論、刑罰論及罪刑各論的影響都是根本性的?!坝捎陉P于犯罪及刑罰本質的論爭,反映了人們對社會觀的理解以及各個時代的社會狀況,借助于刑法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理論,我們既可以解決司法實踐問題,又可以避免在一些枝節(jié)問題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無謂爭執(zhí)。”[16]4事實上,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的思想不僅貫穿于整個刑法理論,司法實踐遇到的許多疑難案件也都可以從它們中找到理論根據。李某騙保案中的詐騙罪論與無罪論之爭正是上述兩種立場對立的體現。

(一)主觀主義不宜作為分析本案的基本立場

在詐騙罪論者看來,行為人在索賠過程中刻意隱瞞從未計劃登機等影響保險理賠的重要事實,基于誠實信用原則,其具有告知義務。在不告知這些重要事實的情況下,其構成不作為詐騙罪。顯然,詐騙罪論者的論證前提是將每個公民擬制為一個品行良善、恪守規(guī)則的崇高型人格。為了維護社會的良好運行,法秩序期待每個公民履行忠誠義務,恪守既定的規(guī)則,而不是利用規(guī)則漏洞謀取利益。重視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強調客觀行為只是行為人危險性格的征表,正是主觀主義的解釋立場。主觀主義者將犯罪人的危險性格作為刑事責任的基礎,一旦行為人表露出與法秩序敵對的品格,便需要動用刑罰來防止其他公民以及社會整體遭受侵害。

而無罪論者將判斷重心放在行為人購買機票、航班延誤險的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只要行為人使用真實的身份信息并支付相應的對價,即屬于合法的締約行為。另一方面,從保險詐騙罪角度看,如果飛機延誤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行為人就不可能支配保險事故的認定,其索賠行為也不可能侵犯保險詐騙罪的法益;從詐騙罪角度看,行為人“隱瞞未實際登機的事實”不屬于詐騙罪中影響處分的“重要事實”,誠實信用原則也不能作為判斷作為義務來源的依據,不構成不作為的詐騙罪。可見,無罪論者是站在客觀主義的解釋立場,重視犯罪的客觀因素,將行為視為刑事責任的基礎。如果行為在客觀上不可能導致法益侵害,即使行為人具有惡的動機也不能加以定罪。[16]262

(二)客觀主義立場有利于國民的行動自由

本文認為,刑法的目的是保護法益,對犯罪構成要件的理解離不開法益的指導。正如臺灣學者林山田教授所言:“刑法之本質乃在于法益保護,故刑法實為一種法益保護法。刑法分則規(guī)定之每一個不法構成要件均為防止特定法益遭到特定行為模式之侵害所為之刑事立法設計?!盵17]法益概念被客觀主義奉為圭臬,如果行為在事實上沒有或不可能侵害法益,即使行為人具有主觀惡性也不得將其作為犯罪處理。若采用客觀主義解釋立場分析此案,詐騙罪論者的觀點難以成立:

其一,誠實信用原則不能作為詐騙罪的作為義務來源根據。詐騙罪論者提出,李某違反了《保險法》第5 條的“誠實信用原則”,隱瞞未實際登機的重要事實,應當告知而不告知,導致保險公司蒙受財產損失,構成不作為的詐騙罪。顯然,詐騙罪論者是將誠實信用這一道德規(guī)范上升為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這無疑是混淆了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啊膳c道德的區(qū)別可見之于這樣一個事實,即法律調整人們的外部關系,而道德則支配人們的內心生活和動機……根據這一觀點,法律不考慮潛在的動機問題,只要求人們從外部行為上服從現行的規(guī)則和法規(guī),而道德則訴助人的良知。道德命令要求人們根據高尚的意圖——首先是根據倫理責任感(a sense of ethical duty)而行事,它要求人們?yōu)榱松贫プ非笊?。”[7]371換言之,道德規(guī)范存于人們的內心世界,促使公民出于良心、義務感實施行為。道德規(guī)范不具有強制性,即便人們不履行也不會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相反,法律調整的是人們外在的行為,為其設定相應的法律后果并對違反法律的行為予以制裁。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典型的道德規(guī)范,不能作為詐騙罪的作為義務來源,否則所有隱瞞真相型的民事欺詐都能構成詐騙罪,這將導致刑事處罰的漫無邊際。退一步講,即便李某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至多影響保險合同的效力,屬于民事法調整的范疇,不宜上升為刑事犯罪。堅持客觀主義解釋的立場,正是反映了法律與道德的顯著區(qū)別。

其二,從保險法獨特的規(guī)范設置來看,投保人難以成立作為義務。一般認為,不作為犯的義務來源主要包括:(1)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2)職務或業(yè)務上的要求;(3) 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4) 合同行為、自愿承擔行為等法律行為所產生的義務。[18]李某若要成立不作為的詐騙罪,首先需要證明的是李某違反了保險合同所規(guī)定的義務。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6 條規(guī)定:投保人的告知義務限于保險人詢問的范圍和內容??梢姡氨kU合同所規(guī)定的義務” 僅指保險合同中雙方明文約定的義務,而不包括尚未約定的義務。如果本案證據中無法證明保險人對是否實際登機、是否計劃登機進行過詢問,投保人就不具有回答的義務。置換到不作為詐騙罪的語境中,在前置法設置了具體義務的情況下,刑法不能根據法益保護的需要重新設定作為義務,否則將過度侵害國民的行動自由。因此,只要投保人如實履行了保險合同中明確約定的義務,就不屬于違反保險合同義務,不可能成立詐騙罪。

其三,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購買保險、故意隱瞞未登機等事實與保險公司處理保險金不具有直接關聯(lián)性。就本案而言,李某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購買大量的航空延誤險,同時故意隱瞞未實際登機的情況,從事實層面來看,確實存在相應的欺騙行為,保險公司也產生了一定的認識錯誤。但是,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購買保險、故意隱瞞未登機等事實并不是影響保險公司作出財產處分決策的 “重要事實”。換言之,保險公司并不關心李某使用了誰的身份信息購買保險,也不關心到底是誰乘坐了航班,而僅僅審查身份信息、航班編號是否屬實等信息,李某使用他人身份購票、故意隱瞞未登機事實等信息與保險公司處分保險金不具有直接關聯(lián)性,缺乏法益保護的必要性。

詐騙罪的規(guī)范構造為:非法占有目的→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產生錯誤認識→處分財產。其中的“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是詐騙罪實行行為的核心要素,只有虛構的“事實”或隱瞞的“真相”達到足以影響被害人處分財物的重要程度時,才可能對詐騙罪所保護的法益——財產安全造成威脅,進而構成詐騙罪。如果“事實或真相”與被害人處分財物不具有直接關聯(lián)性,就難以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從而成立詐騙罪。[19]例如,參保人員因病或意外身亡,其親屬為了繼續(xù)申領養(yǎng)老金,將參保人員的死亡消息封鎖使得外人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取的,成立不作為的詐騙罪。親屬故意隱瞞“參保人員死亡”這一重要信息的行為與養(yǎng)老金發(fā)放具有直接關聯(lián)性。[20]本案中與保險公司處理保險金具有直接關聯(lián)性的重要事項應當是 “航班是否延誤的事實”。實際上,當航班發(fā)生延誤時,便滿足了延誤險合同的生效要件,保險公司產生支付保險金的義務。只有投保人支配或壟斷“航班延誤”這一信息時,才足以影響保險公司處分保險金,進而構成詐騙罪,與投保人是否如實告知登機信息并無直接關聯(lián)。

五、基本結論

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結論如下:從民事角度分析,李某故意利用規(guī)則漏洞騙取航班延誤險的行為,違反了《合同法》第52 條第三款規(guī)定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情形,保險公司可以主張解除合同并要求李某返還保險金。從刑事角度分析,詐騙罪論者將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不作為犯罪的作為義務來源,混淆了道德與法律的界限,具有濃厚的主觀主義色彩,其立論根基存在明顯缺陷。保險詐騙罪論者將保險法上的“保險利益”與刑法上的“保險標的”等同視之,對不同法域之間的違法性判斷問題缺乏關注,難謂之合理。基于緩和的違法一元論與客觀主義解釋的立場,李某利用規(guī)則漏洞騙取航空險行為應當被整個法領域視為違法,但由于民法與刑法的規(guī)范目的以及法律效果不同,騙取航空險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但不意味著要作為犯罪處理。

工業(yè)化進程中產生的諸多風險催生和孕育了保險制度。一方面,我們應當看到保險制度在強化風險抵抗能力、維持社會穩(wěn)定運轉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們也該看到當前的保險制度尚不完備,存在不少漏洞,而李某惡意投保案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促使相關保險公司糾偏具體險種,重新制定并完善新的理賠規(guī)則,從而推動整個保險行業(yè)朝著理性、高效、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猜你喜歡
詐騙罪標的李某
同居男友去世, 女友能否繼承遺產
伴侶(2020年12期)2020-12-31 07:26:50
具有兩個P’維非線性不可約特征標的非可解群
為了討還債務而綁架、扣押債務人,構成什么犯罪
婦女(2020年4期)2020-04-20 11:42:06
10年被抓8次的慣偷又栽了
合同詐騙罪存廢問題研究
詐騙罪被害人被害分析與預防
刑法論叢(2018年2期)2018-10-10 03:32:48
紅周刊績優(yōu)指數100只標的股一覽
紅周刊績優(yōu)指數100只標的股一覽
紅周刊績優(yōu)指數100只標的股一覽
詐騙罪
方圓(2016年23期)2017-02-05 15:14:08
洪雅县| 连城县| 革吉县| 镇坪县| 泸州市| 五台县| 辽宁省| 张家界市| 邵阳县| 会东县| 家居| 濉溪县| 福安市| 泰宁县| 韶关市| 项城市| 永城市| 宜阳县| 肥西县| 资源县| 南溪县| 项城市| 木兰县| 石林| 乐业县| 营口市| 山西省| 垫江县| 磴口县| 平江县| 海淀区| 松潘县| 淮南市| 龙门县| 麟游县| 巴里| 来凤县| 乐都县| 定州市| 通辽市| 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