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虎
勞資糾紛年年有,近來似乎特別多。先是海爾集團四名員工因午休被開除,接著網易HR利用各種手段逼走重病員工,后又曝出員工因索要賠償被華為起訴敲詐勒索并被羈押251天……每一樁新聞都在輿論場激起了不小波瀾,關于企業(yè)文化的反思也被反復提及。
這幾起爭議較大的勞資糾紛,雖然其中一些糾葛與是非都還不夠明朗,涉事企業(yè)也都做了看似說得過去的回應,但輿論還是出奇一致地站在當事員工一邊。這固然有站在弱者立場的共情,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人們對企業(yè)文化的認知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改革開放之初,人們對“企業(yè)文化”是沒有什么概念的,在得風氣之先的沿海城市,社會生產的金科玉律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生產力與生產效率成為壓倒一切的絕對力量。
在這樣一個熱火朝天的年代,產業(yè)工人抱有純粹的理想主義情懷,被幾十年反復進行的社會運動桎梏的他們,終于等到“東方風來滿眼春”,不論是思想還是身心,都一下子得到解放,產業(yè)工人終于能以澎湃的激情投入到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但是,在資本、效益與市場等概念初興之時,福利、權益、獎金在中國卻還處于一種朦朧的狀態(tài)。在這種不對等的認知情勢中,員工的權益不可能得到較好的保護。但是,一方面,人們對改革開放、對市場經濟有一種不容置疑的理想主義情懷,即便沒有獲取應得權益,他們也不會在乎;另一方面,就是有糾紛,也只能是時代大潮中一朵轉瞬即逝的小浪花,匯入市場經濟的洶涌潮流中,不會有人在意,更不會有人記取。
不過,時代總是向前,世界一日三變,當作為舶來品的現代企業(yè)文化不斷走進國門,當中國的法治體系不斷完善,當大企業(yè)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當人們變得越來越焦慮,以往的那種單方面的企業(yè)壓倒員工的局面,就開始受到挑戰(zhàn),人們不再只講付出不看回報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體悟到那個道理:工作是為了生活,而生活不是為了工作。所以,當有企業(yè)家說“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他們用“信你個鬼”投之以冷嘲熱諷;當有員工因為午休趴了一會兒就被開除,人們說這家企業(yè)對員工缺乏尊重;而當有員工因為生病被企業(yè)粗暴攆走時,輿論異口同聲地說“沒有人性”。
員工與企業(yè)在輿論場中的地位已經發(fā)生了明顯的反轉:雇傭關系中的強勢一方成了輿論場中的弱者;而雇傭關系弱勢這一方卻成了輿論場的話語主導者。這不是雙方權力的真實體現,但真真切切地體現了企業(yè)文化的嬗變。
這種變化,體現的正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成果:市場經濟深入人心,契約精神不斷成長,而人們的權利意識也在不斷走向成熟。某種意義上,那些“大廠”中的高學歷員工,早已不是普通的職員,而是成為“職場公民”,他們敢于對話,敢于爭取自己應得的權益,反過來,他們的行動,又繼續(xù)推動中國的雇傭關系走向真正的平權。
值得欣慰的是,雖然狼性文化仍在一些大企業(yè)盛行,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傾向于提供、開放、包容的辦公氛圍。這不僅體現在他們有物美價廉的24小時食堂、健身房等硬條件,更在于他們倡導一種價值觀共同體的企業(yè)文化,老板與員工在一個大空間里辦公,一起吃飯。這首先就是一種象征:以往那種舊派的高高在上的老板可能越來越沒有市場,而只有真正尊重員工、愿意與員工打成一片的老板,才能在共同體價值觀驅動下,走得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