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懷
近日,有網(wǎng)友向媒體反映稱,江西贛州市某區(qū)人民政府官網(wǎng)的一些公示中存在泄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現(xiàn)象。多個廉租住房申請名單和公共租賃住房申請名單,將相關人員的姓名、身份證號及手機號碼均進行了完整公示。有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示是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規(guī)定執(zhí)行,萬一有重名重姓的情況,為了信息的完整度就全部公示了,也是為了更好接受廣大群眾的監(jiān)督。
不可否認,將相關人的姓名、身份證、手機號等相關信息進行全面展示,確實有助于追求信息的完整度和透明度,進而保證群眾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但別忘了,這些追求的實現(xiàn)路徑并非只有“追求信息完整度”這一條。只要盡可能多地公示相關人的信息選項,并對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選項下的相關信息進行虛化或打碼處理,也是“追求信息完整度”的實際體現(xiàn)。如此,不僅造假的可能性會非常小,而且也能實現(xiàn)“追求信息完整度”和“保證群眾知情監(jiān)督權利”的兼顧。
即使存在重名重姓或者身份證號未被虛化的號碼完全相同情況,但其他信息未被虛化的部分,也定會有所差異,怎么看都不會影響公示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安全越發(fā)重要。一旦發(fā)生信息泄露,不僅侵害民眾的隱私權,還會帶來一系列安全隱患,這也有違社會公共利益。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重視并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便是全社會的誠摯追求。而重視和保障的第一步,就是要消除一切主觀無意識的信息泄露可能。 其實早在2017年,媒體就報道過多起政府網(wǎng)站泄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事件,但直到今天,政府網(wǎng)站在公示公告中泄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情況還是存在。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在印發(fā)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政府信息公開前要依法依規(guī)嚴格審查,特別要做好對公開內容表述、公開時機、公開方式的研判,避免發(fā)生信息發(fā)布失信、影響社會穩(wěn)定等問題。要依法保護好個人隱私,除懲戒公示、強制性信息披露外,對于其他涉及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公開時要去標識化處理,選擇恰當?shù)姆绞胶头秶?/p>
“官方公示”變“隱私泄露”,讓人遺憾。但更讓人遺憾的,是涉事單位人員“一貫做法”的回應。一貫做法,并不見得一定就對。隨著時代的進步、個人隱私意識的提升,來自政府部門的信息公示的工作思路,也該與時俱進。
當然,很大程度上來說,泄露個人信息,也并非公示者的本意。如何拿捏好隱私保護和公開公示之間的平衡,在執(zhí)行過程中,顯然需要有關部門從實際出發(fā),在操作中想出周全之策。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保護公民隱私是應盡的法律義務,公示絕非泄露公民隱私的免責區(qū),隱私保護和公開公示應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