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
南國的秋來得寂靜,悄然無聲。
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果不其然,經受了雨水的洗刷氣溫驟然下降。我才知道,南國的秋該到了。煙雨朦朧下,籠罩著安靜祥和的小鎮(zhèn)。邊境的小鎮(zhèn),最深處的記憶便是滿眼的桂花。楊萬里曾有詩:“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p>
忽如一夜秋風起,滿樹丹桂上枝頭。桂花開得竟如此之迅速,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你便收獲了滿滿的秋桂?;蛟S你不知道,南國的秋景生機盎然不若北國那般蕭瑟。不信你看,那叢叢桂花下藏著翠綠的枝葉,暗含著隱約的生機與活力,不似北方般暗黃。陣陣撲鼻丹桂芳香,沁入我心。走近抬頭一看,那小小的花朵熙熙攘攘,一朵挨著一朵爬滿了枝頭。你不禁驚訝,它小小的身姿竟能散發(fā)出十里的芳香。這場秋雨吹散了枝頭的綠意,打落了滿枝的金黃;黃燦燦的花朵躺滿了一地,極像鋪上了一層柔軟的薄紗。最喜歡爬上樹頭,緊抓枝丫搖晃,不一會兒便稀稀疏疏地下起了“桂花雨”。那搖落而下的不是花,是往事隨風而去天真爛漫的童年。
龍?zhí)逗优稀①e山腳下的學校,正是我就讀的中學。校門口,人群涌動,學生紛紛踏出校門,撐開手中的雨傘,五彩斑斕的像春日盛開的花朵。推開人群我想要一探母校的究竟。寬闊的操場、高聳的教學樓不是我的目標地。那映入眼簾綠意蔓蔓的便是賓山了。賓山的秋意正濃,紛至而下的秋葉,青苔石階涼意漸發(fā),掉落的樹枝盡顯蕭條。山上的夫子廟此刻香火繚繞,曲徑通幽的小路覆滿了被雨打濕的落葉,我要拾階而上,抓住賓山的秋意。落葉在腳下簌簌作響。抬眼一望,參天古樹隱罩著紅磚綠瓦的涼亭。雨滴打落在我的傘上,也打濕了我的裙擺,我卻不甚在意。折下一片樹葉,置于掌中,涼涼的秋意在掌心擴散。沾滿了水珠的秋葉更添一份嬌翠欲滴的模樣。我向往金色落葉鋪滿大道的場景,但我更愛在冷意濃濃的秋天里看那青蔥翠綠的秋景。它像一個頑強的戰(zhàn)士般擊不倒也壓不垮,呈現(xiàn)的是滿滿的生機盎然與活力四射。“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而此刻既沒有青竹,也沒有禪房。有的是參天的古樹,香火縈繞的夫子廟。記得那年與友攜伴,手持廟中香,朝孔夫子跪拜。只盼來年考取理想之校,不求青云直上飛黃騰達。
秋日的雨,不若春日“天街小雨潤如酥”那般溫和綿長,不似夏天傾盆那般的狂風驟雨,更不及冬季那般寒氣直達人心。它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有細致的涼意。淅淅瀝瀝的細雨飄然而下,猶如塵埃般的煙靄緩緩升起。居民區(qū)周圍飄來了絲絲縷縷的煙火味。暮色時分,掌燈了,昏黃的燈光將小路照得透亮。暮色沉沉,漆黑的天空一片蒼茫;絲絲的冷風吹在身上,竟讓人不自覺地打顫。街上的行人漸漸少去,暮色的到來催促著人們早些回到家中。我裹緊衣服,急忙跑回家。
家中暖黃色的燈光阻隔了企圖要鉆進房內的冷意,玻璃上蒙著霧氣,朦朦朧朧的,看不清屋外的世界,我用手在上面畫了個心,盡管歪扭,卻也擋不住我對它的喜愛。廚房里父親早已做好了飯菜,端上桌來,熱騰騰地冒著香味,讓我禁不住一品其香。所謂“食色性也”,皎白的豆腐,嫩綠的青菜,紅彤彤的辣椒,無一不引誘著我去品其色。由此觀之,我亦乃愛色之人也!一碗下肚,涼意漸漸而去,而此刻道不盡的是家的溫暖。與母親同椅而坐,共同觀看喜愛的連續(xù)劇,時不時跟父親搭上幾句話閑談,歡聲笑語中,滿滿都是家的溫暖,真是妙極!
秋是女詩人李清照筆下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秋是辛棄疾愁緒中的“卻道天涼好個秋”,但秋更是“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南國的秋是道不盡的回憶,說不清的記憶時光,是品不盡的雙親關懷。那是伴我成長的邊境小鎮(zhèn),我所喜愛的南國的秋景,我夢里尋尋覓覓的溫柔之所。涼風吹落葉,微雨寄相思。折一片秋葉,微雨當信使,帶著這片秋意寄托我的思念。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那古老的南國小城,帶著這份秋山秋水秋意的,是靖邊小鎮(zhèn),是詩般的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