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革
(黑龍江省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山葡萄(Vitisamurensis)為葡萄科葡萄屬落葉藤本,分布廣泛,喜生于針闊混交林邊緣及雜木林林緣。可用于綠化,具有觀賞價值。果實酸甜,可食用,并可釀酒。果實為營養(yǎng)強壯藥,根皮民間用敷腫毒。葉可提取酒石酸[1,2]。在黑龍江中西部地區(qū)可用于棚架綠化,具有乘涼、觀賞和生態(tài)價值。
1.1.1 種子采集及處理 9月末10月初采集成熟果實,碾碎漚制發(fā)酵,取出種子,置于陰涼處風干保存或入冬后雪藏。翌年4月下旬將種子取出,用3‰~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滅菌30 min,撈出后用清水洗凈(風干儲存的種子,需要再用溫水浸泡24 h),撈出后按1∶3的比例混沙拌勻,置于陽光之下,每天翻動3~5次,待有30%左右的種子開始裂嘴露白時播種[3]。
1.1.2 播種方法 采用床播,苗床的規(guī)格為長10~20 m、寬1.0~1.2 m、高15 cm,作床時混入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或適量化肥做基肥,床面整細摟平備用。播種前將床面澆透水,每667 m2播種量為2.81 kg。撒播或開溝條播,行距20 cm。播后覆蓋1 cm沙壤土,床面撒適量的落葉松松針,鎮(zhèn)壓保墑。播后立即澆水。
1.1.3 管理 出苗前每天上午、下午各噴水1次,出苗后適量澆水。人工除草,注意病蟲害防治。
1.2.1 硬枝扦插
(1)插穗準備及處理。在3月末4月初樹木萌動之前,選取直徑大于0.8 cm的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剪成長10~15 cm的插穗,要求上剪口平齊,頂芽距頂端1 cm左右,下口剪成斜面。每50個插穗捆成一捆,放入苗木窖中沙藏,用潔凈濕潤的河沙覆蓋,一層插穗一層河沙,進行低溫保濕儲藏。5月下旬氣溫穩(wěn)定在10 ℃以上時取出,用ABT1#生根粉100 mg·kg-1的水溶液浸泡插穗基部4~5 h后準備扦插。
(2)整地作床。苗床的規(guī)格為長10 m、寬1.0 m、高15 cm,作床時混入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或適量化肥做基肥,床面整細摟平。苗床可采用2種:一種是土床,即直接用圃地的耕作土作床,要求土壤疏松,便于扦插;另一種是沙床,先做成高5 cm的耕作土床,然后再在苗床上鋪8~10 cm厚的潔凈河沙。
(3)扦插。株行距為10 cm×20 cm,扦插深度為8~10 cm,頂芽露出地表或與地面一平。
(4)管理。扦插后立即澆水,每天2~4次,即上午、下午各噴水1~2次,可采用噴灌設備澆水,每次噴水1~2 min。保持床面濕潤,一般20~30 d后生根,生根后澆水次數(shù)可適當減少,及時除草,必要時可噴施葉面肥,促進苗木生長。
1.2.2 嫩枝扦插
(1)作床。嫩枝扦插育苗應在塑料大棚或溫室內(nèi)進行,苗床的規(guī)格為長10 m、寬1.0 m、高15 cm,底部鋪15 cm厚營養(yǎng)土(耕作土+廄肥或河泥土),營養(yǎng)土上面鋪5 cm厚的干凈河沙作為扦插基質。苗床上要安裝自動微噴灌系統(tǒng)。
(2)插穗及處理。嫩枝扦插應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進行,選擇直徑大于0.3 cm的當年半木質化的嫩枝制成插穗。穗長10 cm,在上部保留1~2枚葉片,葉片較大時可剪去一半,去掉下半部葉片,50~100株一捆,放入100 mg·kg-1ABT1#生根粉溶液中浸泡插穗基部30~60 min后扦插。
(3)扦插。扦插前先澆透水,株行距10 cm×10 cm,扦插時用木棍打孔扦插,插后及時打開微噴系統(tǒng)。
(4)管理。每15~20 min噴水1次,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95%,棚內(nèi)的溫度控制在18~28 ℃,夜間停止噴水,陰天適當減少噴水次數(shù)。一般7~20 d即可生根,生根后控制噴水,逐漸減少水量,進行煉苗。生根后可在陰雨天進行田間移植,也可在棚內(nèi)繼續(xù)培育,越冬后翌年春季移植。
播種苗和扦插苗10月末均需澆1次封凍水,并在苗床上覆蓋彩條布,上覆10 cm厚的防寒土,翌年春季及時撤去防寒土,并澆1次返青水。播種苗和嫩枝扦插苗需2年出圃,硬枝扦插苗可1年出圃。
需要建設鋼架或混凝土棚架,適用于鋼架、混凝土棚架、門廊、柵欄等綠化
采用全面整地或開溝整地,清除土壤雜物,如有必要需要改土、施入農(nóng)家肥或河泥土,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
苗木地徑≥1.0 cm,單行栽植,株距30~50 cm,栽植時要盡量靠近棚架或棚架立柱。踩實并及時澆透水。
定期捆綁、理順藤蔓,及時澆水除草。進行必要的修剪,清除多余的側枝,促進主蔓生長。當出現(xiàn)較重的食葉害蟲為害時,可采用2%的阿維菌素1 000~1 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防治。在10月下旬,落葉后,澆1次透水,翌年4月下旬再澆1次透水。